浅析物理教学中高中生物理思维培养策略

2022-04-29 21:17黄金梅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黄金梅

摘  要:物理是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科,一切物理学科理论知识都不是凭空想象得来,而是经过反复的观察、分析、类比推理、归纳总结得来,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更加客观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这也说明培养物理思维十分重要。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类比,辩证地看待物理学科问题,给予学生充分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从而有效培养物理学科思维。本文将围绕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这一论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物理思维培养;核心素养

高中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更要注重思维、能力和价值观上的发展。高中物理学科思维具体表现为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形成良好的物理学科思维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事实,学会冷静分析,树立实证意识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类比推理、联想形象等,能够主动提出和分析问题,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一、巧用问题引导法

要想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必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一般是以问题为基础,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紧贴教学内容,问题中应该体现物理知识的关联性,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把握每一课、每一章、每一册中的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和连接点。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问题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物理基础水平、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相符合,可以设计梯度性物理问题,有目的地将问题设为三个难度,即基础题、提升题和发展题,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内容分层次地融入这些问题之中,并且巧妙运用追问法,随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程度的加深,逐一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针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逐一攻破重难点,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设计问题的主体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联想,掌握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本领,从而有效培养物理学科思维能力。

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鲁科版“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课的教学时,可以立足于整体教学目标,设计出层次性问题,比如,电子是怎样发现的?汤姆生的原子结构和应用是什么?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是什么?等,在逐一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探索和分析答案,并且在教材中做出适当的标记。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探索答案的过程就是思考和认识的过程,不仅会对本课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和理解,也可以有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展物理实验

物理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物理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定期开展实验教学。传统的“结论——验证——应用”的实验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应该将这种验证式实验模式转换为“观察——提问——猜想——验证——交流——结论——应用”的实验模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主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步骤。在开展实验过程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地减少介入,将实验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完全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联想、多思考、多提问,通过反复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有效培养理性思维与综合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三物理“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一课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之前已经研究过了气体与液体之间的交界面的性质是表面张力的作用,那么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交界面具有怎样的性质呢?”接下来,带领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先将一块干净的玻璃片和石蜡块分别沉浸在水中,然后取出,引导学生对水在玻璃片和石蜡块上的附着情况进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大部分的学生会猜想水会附着在玻璃片上,而水不能附着在石蜡上。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且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和说明,水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这种现象叫做浸润,因此水是玻璃的浸润液体,但是水不能附着在石蜡上,这种现象称为不浸润,而水是石蜡的不浸润液体。通过实验,学生对浸润现象可以有更深刻地了解,实验现象也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依据,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采用生活化教学法

物理是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教材中的物理原理都在生活中有具体的体现,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前应该仔细研读教材,深度挖掘教材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释重难点内容,讲授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将表述复杂、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用生活实际案例解释出来,更方便学生理解,使学生充分把握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衔接点和生长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物理学科思维。

例如,教师在进行鲁科版高三“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引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比如,双手进行摩擦会生热,这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黑塑料袋子装满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这是光能转化为内能;钢笔杆摩擦后可以吸引小纸片,这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等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生活中的能量守恒的物理现象,并且进行分析,能量是怎样转换的。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四、传授正确的物理学科分析方法

很多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的时候,找不到解题头绪,这都是没有掌握真正的物理分析方法的原因。高中物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就必须传授给学生本学科独有的问题分析方法。比如,对于一道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正反两种角度进行思考,反复进行假设、推翻和验证。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遇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研究对象的时候,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先从整体进行分析,在对每一个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经常运用类比等效法、图表法、极限思维法等方法思考物理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

例如,教师在进行鲁科版高三“热力学第一定律”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将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相匹配的符号法则表示出来,这样会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在分析能量转换的问题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图解法与逆向思维法,验证自己的猜想,逐一排除错误选项。

五、结语

综上所述,拥有良好的物理学科思维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运用问题引导法、实验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真正的物理问题分析方法进行思考,从而有效培养物理学科思维。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于凤刚.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探微[J]. 高中数理化,2020(S1):61.

[2]刘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12):34.

[3]熊小燕. 浅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 当代教研论丛,2020(09):88.

[4]管佩磊.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策略[J]. 试题与研究,2020(24):94.

[5]吴金勇.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究[J]. 当代教研论丛,2020(08):81.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