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句子语法知识教学探索

2022-04-20 03:33吴辰怡
关键词:仿写

吴辰怡

摘要:句子的研究范围包括句子的成分、语气和要求。教学中,将句子语法知识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运用。具体做法有: 找主干,借助缩写,理解遣词造句的准确性;抓成分,借助补写,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察结构,借助仿写,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等。

关键词:句子语法;缩写;补写;仿写

句子的研究范围包括句子的成分、语气和要求。了解句子的六种基本成分,知道句子是如何组织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与意义,增进对句段的理解,从而更规范地使用语言。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对句子语法知识的编排

句子语法知识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分布如下页表1所示。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每一处“补白”少有概念性的阐述,更多是取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在观察例句和问题思考中寻找知识规律。教材编写说明中也提到,“语文知识的呈现方式力戒繁复,不要求学生死板记忆概念定义,不刻意追求系统性,而尽量和阅读写作教学结合,学以致用”。因此,以随文教学的方式,将句子知识融入日常的听说读写中,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也不会增加学习负担。

二、句子语法知识教学探索

句子语法知识随文教学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学生对教材内容较为熟悉,对于一些语言现象、内容理解既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教师无须再费尽心力寻找例句等教学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备课的压力。需要说明的是,教材中句子语法知识的编排顺序,并非教学的顺序,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和整合。句子语法知识的随文教学方法如下:

(一)找主干:借助缩写,理解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我们可以通过对句子主干和修饰语的分析,探究用字、用词之精准、到位。

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是新闻单元,教师一般会特别强调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在刚接触新闻体裁时,并不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从何而来。我在教学时,通过“缩句训练”,提取句子的主干,让学生比较压缩前后的句子对于语意表达的影响。例如,分析《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一文中的“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压缩后,句子的主干为“授权仪式举行”。将两句进行比较,学生发现,仅有句子的主干,无法清楚交代新闻事实,缺少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何举行等信息;而原句中的状语部分,能准确表示时间和地点。又如,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一句,句子的主干为“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两句比较,状语“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和定语“毛主席”“朱总司令”分别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的决心和状态,以及交代了命令的发布者。类似这样的“缩句训练”,能够提醒学生关注被省略的成分在句子中的作用。除了此类文本,说明文中也经常会遇到含有“大概”“也许”“估计”等词的句子,如若删除,句意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可能违背客观事实。

“缩写训练”引导学生在分析句子、品味语言时,通过对比阅读,将目光首先聚焦在这些限制性、修饰性的成分上。从表达的角度来看,这些成分让语意的表达更准确、更丰富。而这样的教学,也让学生明白了教材“补白”中所提到的“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意思甚至跟原句相去甚远”的含义。

(二)抓成分:借助补写,体会语言背后的情感

这里所说的“抓成分”,不是机械地辨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而是要通过对这些成分的分析,感知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例如,教学《昆明的雨》一课,让学生体会“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这样一个平淡句子中蕴含的浓厚情意。我先让学生从“什么样的绿叶?什么样的白花?什么样的花骨朵?”入手,通过分析句子的成分,描摹绿叶、白花、花骨朵的样貌,在脑海中想象画面。再开展补写训练:“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以及_______,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有学生补写出“怀抱乡愁的心”,再结合“淋得湿透了”这一补语,将昆明雨季的特点凸显出来。雨浸润着万物,这一刻,时间就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人、自然、世界安静和谐,融为一体,这悠然的惬意与舒适,裹挟着一点淡淡的乡愁氤氲在空气中,就在这雨里弥散开来。雨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出一种氛围,镌刻了一段记忆。看似平淡无奇的绿叶白花,因为有了这些修饰的定语生动起来,也恰恰是这些成分带出了那天的情味,让汪曾祺在40年后仍念念不忘。从层层递进的分析里,学生领悟到了汪曾祺语言“平淡有味”的真意。

可见,句子成分延展了语意的表达,对于体会语言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意图,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察结构:借助仿写,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是否运用精妙词语或短语以及运用何种语气,往往决定了句子的表达效果。因而,我们在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时,首先要观察句子的结构,找到句子的结构特征。

例如,赏析《安塞腰鼓》中的语段,学生都能从“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中感受到力量和气势,但这只是浅层次的语言感知。力量和气势是如何传递出来的呢?此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句子的结构特征。力量,是因为该语段运用了大量的短句,节奏强烈鲜明。气势,来源于语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一个排比句通过“有力”“疾速”“大起大落”这三个词,彰显后生们击鼓时的力度、速度以及动作幅度,从而表现“茂腾腾”的生命张力,有一种阳刚美;而“震撼”“烧灼”“威逼”,表现了隆隆鼓声带给人的感受,这是安塞腰鼓表演释放出的不可抑制的磅礴能量。运用排比,句子的表达效果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句子中的部分成分发生了变化:前一句是状语的变化,后一句是谓语的变化。

课后,请学生针对该语段进行仿写:“回顾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撼动心灵的场面,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描摹。”学生在描摹音乐会的场景时,有了细腻又丰满的表达:“钢琴家的手指、全身、观众的心,规律地舞动着。飞快地舞动着,急如星火地舞动着,它感染着你,轰击着你,浸没着你。”“大厅的每一颗音符迅疾地迸发着,猛烈地迸发着,强而有力地迸发着。它冲击着你,萦绕着你,用磅礴之力直冲着你的心门。”音乐给人的感动,是节奏感、韵律美带来的视听冲击。学生通过短句,通过排比,将音乐会的气势传递出来,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仿写的前提一定是对句子结构的细致观察,准确把握句子的结构特征,理解其用法。

实际上,句子语法知识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还涉及语气、语序等看似“细枝末节”的内容,有待教师敏锐捕捉并适机教学。

参考文獻:

[1]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热点透视

猜你喜欢
仿写
怎样引导小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挖掘阅读教材, 实践英语仿写
探究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如何从英语教材中挖掘写作素材
由仿写到创新,提高中职生写作水平
浅议作文教学的“三部曲”
借助模仿这个“拐杖”,把学生引入作文之门
创新小学作文教学形式的有效手段
聋生句法习得与病句消减策略初探
教材为本 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