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2-04-20 16:02邢会斌
教育界·A 2022年3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音乐课程受到了更多关注。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音乐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其中,合唱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将多种人声有机混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激发情感共鸣,体现音乐魅力的作用。然而,合唱教学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质量和结果。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邢会斌(1971.10—),男,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第三小学,一级教师。

长期以来,由于音乐学科的边缘性地位,整体的教学状况存在很多的问题。有效教学是衡量现代教学的重要指标,也是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以下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对合唱教学的相关情况进行论述分析,并就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问题展开重点论述。

一、合唱音乐的简要解读

合唱是指集体演唱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艺术形式,强调合唱成员声调的统一,从而达到提升美感、强化情感的表达效果。20世纪,多声部齐唱的音乐模式初步形成。李叔同的《春游》就是中国第一部合唱曲。后来,众多文化名人也在这方面开始积极探索,《海韵》《迎冬舞》都是著名的合唱作品。再后来,《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革命歌曲应运而生,成为感召国人团结抗日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此基础上,合唱音乐逐步成为最常规的、普遍的音乐形式。新中国成立之后,合唱艺术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众多优秀的合唱歌曲。通过教育部的推广和重视,合唱音乐成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

音乐课程离不开合唱艺术的学习,合唱音乐是一种综合的美感艺术,旋律美、声美和情感美,能够让学生在合唱的亲身体验中,提升对各种声乐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程度,还可以提升整体的作品赏析和表现能力。另外,合唱艺术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纵观小学音乐教材可以发现,低年级阶段就出现合唱欣赏的内容,还有简单的合唱曲目。随着年级的提升,合唱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合唱教学问题探究

长期以来,受制于主客观各种因素,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问题非常明显。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环境氛围下,教师必须重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教师认知落后,不重视合唱教学

在小学生的音乐启蒙阶段,教师的引导启发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合唱音乐的兴趣、相关能力掌握程度,以及未来的长远发展。虽然合唱音乐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很少指导学生展开综合的活动训练。有的教师只是向学生简要介绍合唱知识,缺乏整体的实践引导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合唱是一种大型的、对外的表演活动,并非日常的班级教学任务。这样,众多合唱音乐作品的魅力无法被学生感知,也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音乐课程的重要地位是近些年来才被强调的,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并不充足,教师们可借鉴的经验和学习的内容有限,很容易陷入传统低效的模式中,或是进行纯粹的理论说教,或是进行简单的歌唱指导。其次,很多地方的音乐教师并非音乐专业毕业生,缺乏对合唱音乐的全面理解,加之身负数科的教学任务,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的学习和提升,也就无法展开有效的教学指导。还有,音乐教师人数少,一个教师肩负好几个年级、好多个班级的音乐课程,导致其教学准备不足。另外,音乐课程的教学时间短,家长们的轻视和不关注,以及相关的考核制度不严格等,也容易导致教师在意识上对这方面的教学有所懈怠。

(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科学性指导

合唱是一门综合的音乐艺术,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有专业的要求。遵守合唱秩序,彼此默契的配合和协作,良好的音准感觉,字正腔圆的吐字能力,科学的气息運用,恰当的发声方法等,都影响着艺术形象的呈现效果。这些内容之间相互影响,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对此,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科学恰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不断提升相关的音乐技能。比如,在气息方面,教师不仅需要提供理论上的帮助,还要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深呼吸,或在慢跑的时候唱歌,从而提高气息运用的精准程度。

虽然,小学阶段的合唱音乐,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曲目,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并不是很高。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音乐启蒙阶段,整体上接受音乐的能力不强。这就成为合唱教学的重要阻碍。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指导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部分教师觉得这些能力训练太过繁琐和复杂,不愿意展开这方面的教学探索。而学生掌握不到技巧,对作品的表现和欣赏效果也就不理想,进而影响主体地位的作用发挥。长此以往,整体的师生互动就越来越消极,结果也就越来越不理想。

(三)教学条件不足,缺乏多样性训练

音乐是一门声音艺术,相关的器材设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一般而言,合唱音乐教室,除多媒体教学电脑之外,还需要多层的安全折叠活动合唱台、相关的音响设备和相关的机架设施,以及钢琴和各种声乐器材等。除此之外,后续还需要进行维修或者替换。这是一笔高昂的费用支出,也就导致相关的配套设施难以到位,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活动的落实以及教学效果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存在声乐器材不到位、环境简陋、设备缺失等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有部分学校相关的设备虽然基本齐全,但是数量不足,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各年级学生能够接触专业设备的机会屈指可数。在这样的现状当中,教师只能采用机械化的训练方法,一句一段地指导学生进行歌唱,无法落实学生的合唱训练,从而导致合唱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学生阶段特征阻碍有效性教学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参与行为和参与能力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声器官并没有完全发育成型,很容易出现“五音不全”“不识声调”等问题,进而影响协作和声的效果。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意识和良好的行为自控能力,很容易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没有掌握歌词,或者是不确定歌唱的要素,就会出现“只张嘴不出声”的情况,导致合唱效果缺乏气势,而学生个体的音乐素养也难以提高。而且,在集体合唱的情况下,教师也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缺乏认真端正的态度,不能根据指挥的手势或者音乐的曲调、节拍去合唱。即便教师能够发现这些问题,不断重复和调整也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还有,学生受制于生活经验的缺失或对歌词理解能力不足,导致在歌唱过程中缺乏情感,体现不出合唱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除此之外,现代的学生,依然有着严重的应试思维,对合唱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由合唱教学的常规模式导致的,合唱需要学生长时间站在一起,在不断的调整和吟唱中提高集体表达效果,影响了音乐趣味性的体验和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五)合唱训练方法相对缺乏灵活性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的音调准不准,是判断合唱效果的重要标准。实际上,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跑调的问题。音准影响着歌声的美感,也影响着情感的表达。部分教师对学生的音准情况缺乏关注,认为只是简单的瑕疵,不需要重点关注。当然也有众多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积极采取相关的训练引导措施。但是,所采取的措施整体上缺乏丰富的多样性练习活动,不能满足众多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一方面,学生个体的单独指导,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到旋律的变化,提高对声音的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通常就是常规的几种模式。比如,教师在不同的曲调上弹奏钢琴旋律,引导学生去聆听和感受;或是指导学生看曲谱,提高其对音准旋律变化的掌握程度。通过这些可以明显看出,教师的实时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被动接受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导致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效果都有可能大打折扣。

三、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重视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因素。针对造成音乐教师业余化的问题,采取对应的补救改善措施,才能真正踏出教学改革的第一步。

首先,学校作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指派者,必须把好第一关,选拔专业能力过硬的音乐教师担任授课任务,并保证充足的任课教师人数,同时制订规范的学科调研和教学考核制度,从而使教师在合唱教学中有心有力。其次,学校也要做好音乐教师的再教育工作,提供丰富的专业培训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提高对合唱教学的理解能力和整体把控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自身也需要端正对合唱教学的态度,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积极开展各种实践创新活动,展现时代教师的良好风貌。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和家长的交流沟通中,提高其对教学理念的信服程度,从而让家长们主动配合、积极支持,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不仅能够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也能提高整体的音乐课程教学质量。

(二)创新训练方法,提升学生基础能力

“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学生对合唱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判断合唱效果的重要标准。这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传统常规的理论引导和实践引导,日渐失去其教学吸引力,对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能力并没有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教师要再次深入研究各合唱要素的特征和本质,并结合学生当下的阶段特征,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新颖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摆脱课本教材的限制,借助学生熟悉的动画片歌曲,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锻炼学生的基础能力。以《黑猫警长》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动画情境去引导学生跟上对应的音乐曲调,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整体合唱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合唱中的各种注意事项。又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好胜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合唱小组,从而在对比的环境中,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还有,教师也可以通过强化仪式感的方式,借助专业的服装道具、逼真的场景重现等,提高学生的角色代入感,进而进入理想的合唱状态。除此之外,在专业技巧的训练方法上,教师也需要进行创新应用。比如,在音准训练、节奏训练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敲击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感受其中的旋律变化,体会音乐的美好。又如,教师可以借助特定的动作,来提示学生节奏旋律的变化。以“早晨露珠闪闪亮”这句为例,在演唱时,教师可以把手放在腰腹的前面,从而使学生明确这是需要借助腹部力量来发声的部分。另外,音准效果也受到学生姿势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儿歌、顺口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规范合唱姿势,提高音准效果。总而言之,教无定法,有效的教学方法必定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能够带来有效互动、提高合唱有效性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真正达到灵活运用、因材施教的效果。

(三)重視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备

用乐器辅助音准,进行合唱教学,是常规且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学校,相关的设备没能得到落实。缺乏合唱场地和设备,以致相关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更无从谈及有效性和高效性。教学资金的困难,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加大相关的拨款力度。其次,其他各界也需要协作配合,构建音乐教学公益资金方面的机构组织,为相关的教学设备贡献一份力量。目前,除了常规的企业捐助行为,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和途径也借助互联网环境得到蓬勃发展。这也为音乐教室公益活动提供了借鉴经验。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不过,只要我们重视这个问题,并不断尝试去解决,音乐基础教学设备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

总而言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育价值也被高度认可。教师必须肩负起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重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合唱教学,在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和合唱能力。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艺术素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廖庆红.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戏剧之家,2020(2):166.

[2]金莹.浅谈小学音乐有效合唱教学课堂的构建[J].黄河之声,2019(22):87.

[3]季湘芸.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践探讨[J].北方音乐,2020(3):193,195.

[4]朱磊.浅谈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提升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2):230.

[5]汤立霞.音乐教育新体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合唱教学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2):156,158.

[6]滕冬珍.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黄河之声,2020(7):127.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小学音乐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