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学校数量的增加,办学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也在逐年递增。学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本文阐述了人本管理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指出了当前学校管理的缺陷,提出了学校管理者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等应用策略,期望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实现学校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的提升,维护学校稳定,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学校管理;应用
作者简介:谭明(1980—),男,广西贵港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二级教师。
一、人本管理理念及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的内涵
(一)人本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主要分为两种:第一,在管理过程中,注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以及创造能力,其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第二,是指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活动,通过实现组织目标来提高自己的脑力、体力和意志力。在生产活动的竞争中,我们应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磨炼自己的身心和体魄,为适应生产全面发展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或人本管理中的“本”字,可以解释为“本位”“根本”或“目的”,其主要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体,以人为根本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点在于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人、依靠人、服务人,并以此来开展管理活动[1]。按照人们不同的个性差异和需求,有序开展管理,全面和谐地提高人的素质道德。在学校中,“人”这一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两部分,其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因此,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学校在提高教学水平时将人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传统学校管理理念的缺陷
(一)忽视被管理者的意志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与学生是被管理者。学校传统的管理方法大多数由部分领导决策后制订管理方案和管理目标,仅仅体现了部分领导的个人意志,缺乏民主性,没有真正考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意愿、爱好等。
(二)显性管理为主
学校管理具体又分为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种。显性管理主要是指外在的、有形的管理方法,而隐性管理则是学校利用环境的影响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方式通常更重视显性管理,如规章制度的制订,从而导致精彩的校园文化变为了枯燥乏味的数字、指标等,这对打造整个学校的个性校园文化极为不利。
(三)缺乏服务意识
学校领导层应当将自己的职责、权利和服务对象三者结合进行考虑[2]。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领导者忽略了“服务”观念,经常将自己的权力放在第一位,一味地命令、安排别人,领导者认为被领导者应该无条件地听从、执行任务。服务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3]。领导者履行服务职责,就是要为被领导者提供基本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竭尽所能为其解决困难,使他们有所依靠。这样他们才会在内心深处拥护、支持和服从领导者,也会更认真地完成任务。
(四)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倡“刚性管理”,即利用组织职权、规章制度等开展管理工作。大多数学校管理方法的共同特征即重机构、重权利、重章法,忽视了“人”。“铁腕校长”经常成为优秀校长的代名词,他们通过制订严格、全面的规章制度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控制管理,注重管理的统一性和计划性[4]。学校以这些规章制度为基础实行管理工作,采用制定准则、严格奖惩等方法对师生进行程序化管理。这种所谓科学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其不但影响了教学效率和管理质量,而且抹杀了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
三、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学校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校领导应该打破思维和行为定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要求学校领导正确解读行为背后的深层含义。在优秀的校领导看来,行为并不是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直接反应,而体现了人们对某种情况的认识,就其本质来讲,它是人们认识或者信念的一种反映。对学生和教师而言,他们都会根据自己的真实认知同校领导进行交流。
校领导交流的对象具有多样性,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5]。所以无论对成人还是对孩子,校领导都应该了解他们的认知方式。孩子的认知和成人相比有很大不同。学校发生的所有事情学校领导都要负责。
校领导和人们进行交流会就一些行为做出决定或者化解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校领导会采用“倒推行为含意”的形式,对人们的信念或是在某种情况下的认识进行解读。拥有了这种能力,校领导就可以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这种能力从本质上来讲是指管理者對他人进行感情植入的能力。
(二)在学校教师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要在学校管理中得到体现,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人的主体地位,让所有师生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都能获得知识,得到素质及身心方面的提升,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1.尊重教师,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师需要获得尊重并实现自我发展,校领导应当给予教师极大的尊重,将教师放在学校工作的主体位置上[6],认识到他们的作用并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主体,他们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学校应对他们充满信心。治校要讲究民主,校领导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了解教师的健康状况、性格爱好及思想业务水平,同时也要有善于使用人才的能力,做到人尽其才、量才使用。
尊重教师还体现在要对教职工的各种需求和心理特点加以了解和研究,激发其工作动机,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教师而言,他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独特性:一是他们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是无限的;二是他们有强烈的愿望进行创造和取得成就;三是他们需要荣誉和自尊。针对以上这些层面,学校管理者应该加以关注,同时也要加以利用来诱导和启发教师的内部动因,从而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学校管理者在管理教师时,应采用“以情悦之、以理服之”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可以使教师更乐于接受来自管理者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学校管理者也应深入教师群体之中,了解教师群体对学校管理、发展的建议,了解他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为教师排忧解难。
2.为教师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与保障,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以人为本要求学校给予教师自由,这种自由具体体现在要对教师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在新时期、新特点,以及对教师新的要求的基础上,制订教师研究、创新、学习和发展方面的新制度,并加以规范化管理,保证教师获得创新和发展的机会。
例如,教师有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有课程改革的要求,据此,学校可以制订一系列制度,如“教学反思”“问题累积”以及“个案学习创新”等,通过常规性的管理推动新活动的有效进行,促进管理创新基础上常规教学的发展,形成协调而灵活、创新的局面。这些制度一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权利和教学自由,另一方面又为其提升专业素养和进行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三)在学校学生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在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就是以学生为本。学校日常管理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学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学校需要加以保护。学生的潜能无穷,需要充分挖掘,应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帮助其实现自身价值。
1.重视学生主体性
人本主义强调,学生的行为受其完整人格、感情及愿望的影响。学生的意识经验和他们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这种意识经验是一个整体[7]。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分析,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重要,教师应有所认知。
2.重视学生在创造及实现自我方面的选择
一方面,“持续不断地生长”是人性的显著特点,学生永远追求一个目标,就是自我实现;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应主张人性本善,认为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并对自己负责。此外,人的本性是自由的,学生能够进行自我选择。按照人本主义的观点,学生要想实现自我,就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最终完善自我。
3.重视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目的是培养人,学校人本管理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管理中体现对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尊重。在教学管理中,进度规划和课程设置应当以学生的接受能力、智力为依据;作息时间的制订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教法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现状及学习状况。
例如,A中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始终围绕德育这一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A中学鼓励学生创新,参与各类赛事。在这样的环境下,该中学学生荣获了很多国内外奖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表现,也是学校教育成功的表现。
4.重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是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学生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学生人格发展因师生关系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积极互动,以促进共同发展。教师要处理好培养能力和传授知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进行调查、探究、质疑。学生拥有自己的人格,教师应加以尊重,同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也应了解,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创造合适的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四)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人—人”系统的管理是目前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它是学校成员间彼此互动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双向管理模式,而非以往学校领导管理教师、教师管理学生的单向模式。现代管理理念不再是一人独大,而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基础上科学、民主的决策。这种民主互动的沟通方式应该成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就学校管理者而言,这是时代赋予其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首先,创设尊重和理解的工作氛围。这是民主互动管理实现的首要前提。关心促进业绩的产生,当教职工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关心时,就会用更大的热情来回报这种关心,所以,学校领导应该在教师的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和个人生活等方面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学校应尽可能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并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教师在得到充分尊重后,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均会有所提高。因此,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对学校管理至关重要。
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学校通过适度给予教师一定参与管理的权利,实现对教师心理状态的优化,从而提升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教师队伍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具体管理环节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容许教师参与一些管理决策的会议,并适度给予教师一定的权利。同时,学校要强化教代会制度,通过邀请教师代表参与学校规划、办学目标以及改革方面等制度的制订,发挥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监督作用,使教师形成“我是学校主人”的意识。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应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设立“校长信箱”等方式开通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通道,针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后勤、发展和建设等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信箱献言献策。学校管理者每天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应在第一时间解决,不可拖延。对不可第一时间解决的问题,其应及时通知校内相关部门通过相關渠道向学生做出解释。对提出较为合理的意见建议的学生,其还应抽出一定的时间与他们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之中。
总之,人本管理理念是关系学校发展、关系学生成长以及教师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学校应侧重围绕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从实证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深化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傅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钱波澜.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9.
[3]张冠鹏.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杨咏梅.从管治到善治[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郝文,齐子鉴.人性假设的演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人才资源开发,2009(12):90-91.
[6]张泉.以人为本 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01):77-78+85.
[7]林正游.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01):54-57.
[8]刘文晓.和谐社会建设中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