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芝
[摘 要]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小学教育中,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具备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前提。小学低段的学生因为认知水平有限且词汇量较少,所以阅读能力普遍不高,这也使得他们在数学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低段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数学语言;低学段;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5-0081-03
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表现,也是促进各行各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在强调抽象和逻辑思维的数学学科教学中,人们却常常忽视通过语言感知来理解数学。多数人认为数学学习只需要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记住相关公式即可,并不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来记忆。事实上,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感知数学语言来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数学语感的养成,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分析、理解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加强数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小学低段时期,正是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如何对小学低段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提供帮助。
一、甄选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阅读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非常重要。学生所阅读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数学教材和试卷,优质、有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外读物也能更好地促进其阅读的成效。数学虽然枯燥,但数学阅读的材料却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数学材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从而更好地激发阅读兴趣,开阔视野,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让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在数学教材中有“你知道吗”这个栏目,里面通常会包含一些关于数学的小典故或趣味小故事,非常具有研读性。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这一内容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详细阅读“你知道吗”里面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吕氏春秋》中的一个趣味数学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算术四则运算已趋于成熟,齐桓公执政之时,有个熟背“九九歌”的人毛遂自荐,齐桓公却说只会九九之术,不足以得到重用,此人却回答:“如若君王对只会九九歌的人都能重用,还怕有才能之人不来为君王效力吗?”
学生在阅读时,对故事中的人物及所包含的相关运算法则知识都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在学习课堂内容时也表现得非常积极,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奇妙,也体会到了数字学习的乐趣。课后,教师还向学生推荐阅读《数学西游记》《奇思妙想学数学》等有趣的数学课外读物,并建议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数学课外读物来阅读,以此更好地开拓视野,增强数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渐渐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比如抓住关键词,对段落进行归纳,删除无用信息。很多时候,学生的这些阅读方法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的,而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悟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机会,让他们的阅读素养蓬勃生长。
二、推进示范阅读,掌握阅读技巧
在做题时,不论学生的基本功有多扎实,若是不认真阅读,都会出现审题错误。然而,大部分学生以为数学阅读就是将题目多读几遍,这样的认知显然是错误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中逐渐认识到读题的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阅读,然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从而使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找到题目重点,明确解题思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材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角”的:“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教师可以先示范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特意放慢速度并加强音调,以此来向学生暗示这段话中的重点内容。随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并将自己认为较为重要的内容标注出来。最后,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有学生觉得在这句话中“从一个点起”是重点,有学生则认为“不同的方向”是最关键的内容,还有学生认为“两条笔直的线”是核心内容。待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便对此进行总结,并顺势向学生传授“角”的三要素——顶点、始边、终边,即一个顶点两条边。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用直尺依据概念内容来画一个角。如此一来,学生对“角”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就更加清楚和透彻了。教师先利用示范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关键词,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全面理解整句话的内容,感悟数学语言的内涵。这样,不仅有效降低了数学阅读的难度,还让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提高了阅读效率,有效促进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给他们模仿的机会。当然,教师示范的过程也是与学生技巧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
三、巧引比较阅读,促进阅读质疑
数学语言虽然简洁但却包含了许多重要信息,学生若不认真阅读就会容易漏掉重要信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因此,加强学生的数学阅读训练非常重要。此外,进行数学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还要让学生产生质疑。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效率会更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产生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认真研读相关的知識概念,然后让学生认真回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相关计算方法,并在教材中找到这一内容再次进行研读,让学生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相关计算中找到“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解题思路。学生在研读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教材内容后,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除了直接列竖式,是否也会像‘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样有一些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呢?”这时,教师趁机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探究:“能不能找到退位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呢?”学生很快就想到加法中常用的“凑十”法,教师追问:“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我们运用‘凑十’法可以省掉列竖式计算的步骤,快速得出答案,那在减法中这种方法也适用吗?例如16-8=( )。”于是学生带着疑惑,自主思考,有的学生很快就想到6+10-8=8,将16直接分成了6和10,如此一来,退位减法的算式就变得简单多了,解题的正确率也提高了。教师正是通过让学生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在问题的点拨下逐渐找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开启独立思考和探究。如此,学生不仅对相关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发展了数学思维,培养了阅读质疑的精神,提升了阅读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目光投向学生的思维发展,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通过比较阅读拓展学生探究的深度,激发他们深入思考,进而让阅读从浅显向纵深漫溯。
四、设置小组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就数学阅读能力而言,它涉及学生多方面的认知能力,比如分析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同时还涉及语文上的阅读能力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在实际数学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均衡的,且很难有学生能全面发展上面提到的各项能力。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需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开展小组合作,使他们的能力在互帮互助中提升。
例题: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教师将学生每6人分为一个小组,让小组一起来读题,发挥众人的智慧,进而促成问题的解决。首先,小组长组织组员将题目中关键的数据画出来。接着,小组长问组员:“从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再从结论看看要求什么,能不能在条件与结论之间建构一个桥梁?”有些组员在读题的时候,发现文字很多,他们很难理出头绪来,因此,有学生提议能不能将文字进行浓缩,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表,这是他们在小组合作中逐步想出来的阅读手段。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中,有的学生设计表格,有的学生将数据填入表中。众人智慧的融合将题目的信息全面地展示出来:先是确立两个重要的事物——长袖衬衫、短袖衬衫;接着想在“长袖衬衫”这一栏目中能填上哪些信息(长袖衬衫的数量、总价……)。显然,小组合作能敦促学生思考,进而促成问题的解决。在这道题中,学生从“长袖衬衫”的表格信息中列出270÷2=135(元);从“短袖衬衫”的表格信息中列出180÷3=60(元);再将表格中两类事物进行对比,列出135-60=75(元)。可见,问题的成功解决主要得益于小组之间的合作读题。
五、开展阅读活动,升华阅读能力
学生天性就是爱玩、好动,拥有极强的好奇心,若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一些阅读活动,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教师不妨將课堂更好地利用起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活动,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自由玩乐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数学阅读,在丰富阅读体验的同时,也逐渐提高数学阅读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近似数内容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一道题。
例题:小明调查了本校学生的总人数,记录本校总人数为1308人,约为1300人。
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约为1300人”这句话的理解。有学生在阅读后说:“本校学生的总人数是1308人,因为1308这个数值与1300非常接近,所以约为1300人应该是指大概有1300人。”随即,教师顺势引出“近似数”这一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开展了课堂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道题,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讨论及研究。
例题:小红和小兰两人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了自己的身高,其中小红测得的身高是1.6米,小兰测得的身高是1.61米,然而小红却一直说自己实际上要比小兰高,那么,小红说的有可能吗?
学生很快就投入了热烈的讨论中,有学生认为:“刻度尺肯定不会错的,从数据中分析,小兰要比小红高1厘米,所以小红不可能比小兰高。”也有学生认为:“由于是用不同刻度尺测量的,不同的刻度尺其测量的最小单位可能不同,精确度也不一致。”这时,有学生要求举出实例,才能更好地说服大家。学生在经过一番研读、讨论、思考以及举例分析之后,最终得出结论:假如小红的身高数可以精确到0.1米,那么,她的实际身高数就应该大于等于1.55米而小于1.65米,而小兰的身高数若是精确到0.01米,她的实际身高数就要大于等于1.605米而小于1.615米,这样一来,小红就有可能比小兰高了。教师正是通过课堂阅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相关问题进行阅读、思考、交流以及表达,让阅读与分析有效融于实践活动中,在充分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将阅读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一方面体验既深化了学生的阅读,另一方面阅读又激发了学生的体验。可见,教师不仅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还要给他们内化的时间,设置多样的阅读活动,丰富阅读的过程。
总之,阅读能力是小学教育中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加轻松地进行数学学习。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坚持促进自己的阅读技能的提高,还需要教师加强阅读教学,不断探索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数学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阅读经历,最终获得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发展和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