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2022-04-18 07:37姜锡春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2年2期

 姜锡春

[摘 要]简单教学理论指基于育人本质规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教参的深度理解,通过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与精巧的教学设计,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课堂更加簡单生动,更加丰厚深远的一种教学理论。“基于本质、抓住关键、可操易行”是简单教学理论的实质。简单教学理论基于中华道家哲学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及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等理论基础,创造性地总结出了“深入教材,浅出课堂”“剑走偏锋,偏中有正”“素材鲜活,活出兴趣”“聚焦准,路径直”“教不如学,学不如悟”五种基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简单教学;简单教学理论;聚焦准;路径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5-0001-05

何谓简单?简单有何价值?当前教育教学需要简单吗?若需要,何以简单?简单教学理论指的是什么,有何特点,科学性如何,包括哪些基本内容?这些都是一线教师在应用崭新的简单教学理论前需要逐一厘清的问题。

一、简单教学理论的提出

(一)问题解决:归正育人质量观

一是社会转型下育人方向出现转变,育人质量观亟待归正。《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文件均指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培养目标需从单一的认知目标向综合素养转型,从核心素养向素养生长的人力转型。未来社会变动不居,唯有具备基本的学习力、社交力、创造力、实践力等基本人力方可适应未来生活。

二是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形神分离,教学质量观亟待归正。随着一校一特色、一人一品牌等活动的广泛兴起,新理念、新技术、新形式、新招数层出不穷。但为博眼球,教学“百花齐放”却质量堪忧的现象也频频出现。

(二)经验累积:重塑教学胜任力

教学胜任力并非与教龄长短成正比。领导任务重、各级检查无休止、课题项目申报与职称评定压力巨大……教师负担越来越重,教学研究、教学力修炼有心无力。教师培训 “短平快”,主题大而空,但对于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学实操则比较少。优秀教师代言盛行,但全体教师整体教学力提升缺乏关注;统一性问题关注较多,但教师个性化指导缺少。

(三)生活沉思:重拾教师幸福感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生态工程。有研究者指出,教师专业发展将教师作为专业人看待,却忽视了教师作为情感人、社会人的完整生命成长。为人是为师的基础,为师是为人的升华。如何从专业发展走向全景式的人生成长,重拾教师的快乐感、成就感、效能感,从而进阶为一种完整的幸福感,是当下教育生态亟须关注的哲学命题。

综上,归正育人质量观、重塑教学胜任力、重拾教师幸福感,需要一种基于育人本质规律,聚焦学力培养,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实现为人为师的融通,化繁为简,简单而丰厚,真正让人人上好课、人人有成长的崭新的教学理论。简单教学理论应运而生。它是简单易操作,蕴含丰厚育人价值的教学理论,也是常态优质,着力提升教学胜任力的教师成长理论,还是重塑幸福教育人生的生活哲学理论。

二、简单教学理论的界定

(一)简单教学理论的概念

简单,指结构单一、头绪不多,也指马虎、不细致、平凡等,还指单纯、不复杂、一般、普通……本文取不复杂、单纯之意。

简单教学理论基于育人本质规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对教参的深度理解,通过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与精巧的教学设计,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课堂更加简单生动,更加丰厚深远。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聚焦课堂教学核心结构,以人人上好课、人人有成长为价值追求的一种易于理解、易于操作、易于推广的教学理论。

(二)简单教学理论的实质

简单教学理论针对现实教学的“繁复低效”,提出了一种与之对应的教学策略,致力于简单地教和丰厚地学。这是简单教学理论的宗旨,也是一线教学是否需要简单,以及何以简单与有何价值的高度概括。

何以简单呢?简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力提升与人生优化,是学生健康、和谐、持续地成长。要实现此目标,一线教学需要聚焦育人本质规律、聚焦课堂教学核心结构、聚焦教学可操易行。

1.基于本质

基于育人本质规律,把准育人方向,是科学实施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切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准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力(人力下位概念)成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目标。培养学力,需基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有序实施。如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设计教学目标,以建构主义理论及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思考教学活动,让学生基于真实问题、真实经历、真实探究、真实建构,获得扎实的学力基础。

2.抓住关键

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什么?概括起来,无非就是四大方面: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样。(这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到的核心观点)到21世纪,教学改革实现了从教到学的转向,课堂教学的关键为“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 。简单教学理论以泰勒原理为理论基础,并聚焦注重学生学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核心结构。

3.可操易行

简单教学理论不仅是简单地教、丰厚地学的教学理论,也是教师成长理论;不仅关注教学实施结构,也关注怎样基于课例实现教师的人生成长。教学力是教师的基本胜任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其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能力是最关键的能力。简单教学理论以课例为抓手,多角度和全方位地进行分析、研究、磨砺、优化,进而以点带面,促进教师教学力的提升。

三、简单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

简单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包括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四大方面。

(一)哲学:中华道家哲学“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中华道家哲学最早提出“大道至简”的哲学思考,言指对自然之道、万物之道都应诘究本末、深抓本质,用简明的语言予以高度概括,进而指导实践。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实质,搞得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程序的关键。简单教学理论的宗旨、价值追求、理论实质、教学策略等都是基于教育教学核心规律,基于长期实践探索而提出的,它倡导大道至简、深入浅出、鞭辟入里,是一种让人信服、知道、可操的教学理论。

(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简单教学理论中的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简单地教、丰厚地学,本质是削枝强干、少收多放,给学生自主成长以更多的时空场,让学生完整经历探究的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建构知识,积累思想、方法、经验,真正从学会到会学。这些基本的遵循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杜威提倡的“做中学”“儿童中心”是简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制订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心理学:建构主义与学习金字塔理论

皮亚杰认知理论指出了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和平衡,强调已有认知基础和经验在新知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基础价值,也指出了儿童应具有基本的认知心理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基于皮亚杰认知理论,细化了儿童认知建构的条件、机制和影响因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简单教学理论提出的弱化教、凸显学、减少收、多些放,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创生性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学后进行转述和复述有利于深度理解与记忆保存,是更好的学习方式。简单教学理论提出的“教不如学,学不如悟”“学生的话要比教师的话多,学生思考训练的时间要比说话的时间多,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比教师的讲解多”等课堂教学策略都是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来制订的。

(四)社会学:唯物主义辩证法

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由主要矛盾推动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分析与突破。康德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三对关系——表里关系、因果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的冲突与协调的过程。简单教学理论基于本质、抓住关键、可操易行,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康德的范畴理论中都吸取了养分。

四、简单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

简单教学理论不谈固定的程式模式,而说基于育人本质规律的基本的教学策略。策略是方法的上位概念,策略是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教学策略处于教学指导性思想与方法的中间层,既是基本规律的运用,又是操作具体方法的思想指导与行为遵循。模式是一套行为程序,是比方法更具体的行为活动规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是基本规律,“无法”是无固定模式,“有法”与“无法”间便是“教学策略”这个桥梁。

简单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策略有四个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二是聚焦教学核心结构——设计、实施与评价三大板块;三是以一些生动简明的话语来概括具体的策略,让教师一看即明,一学即会;四是每一种教学策略均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做支撑。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础。顾明远教授把教学设计分成了四种类型:浅入浅出型、浅入深出型、深入浅出型、深入深出型。唯有深入浅出型更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其表现为精准的教学目标定位和精巧的教学设计,切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力,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喜欢创新,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累积丰厚的思想方法,汇聚积极的情感体验。深入教材是前提,浅出课堂是结果。深入是精致,浅出的轻描淡写是生动丰厚、深远悠扬。

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通过对课标的解读、教材的钻研、教参的研读、学情的考察、资源的思考,可以发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探究过程,感受转化思想的价值与应用。这是知识背后的学力根基。由此,整节课可以围绕两个大问题展开研究:一是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利用旧知解决新知是方法论),二是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于是整堂课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设计,环节不复杂,研究很聚焦,学生兴趣浓厚,学力培养落地。

(二)剑走偏锋,偏中有正

深入教材和浅出课堂是体现教学设计科学性、生本性、根基性、操作性的基本路径,而剑走偏锋、偏中有正是指在坚持基本遵循基础上的境界追求。这里的“偏”是指课堂教学的创新,它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四平八稳;这里的“正”是指课堂教学的根,也就是课堂教学的本質。只有找到“偏”与“正”的结合点,才能设计出富有新意且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优秀课例。

如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一课,很多教学引入都是出示两条线的各种情况后让学生分类。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分类标准不同,于是学生可能会出现认知偏差,建立错误的第一印象。教学引入是一节课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如何让教学引入直击主题又妙趣横生?笔者反复思索却苦思无果,直至有一次参加了重庆市璧山县的文化艺术节,听到了当地流传的一首民歌,以及看到了民歌对应的简单且大气的筷子舞,一下子豁然开朗、灵感迸发。在教学引入时,笔者先让学生课前唱这首民歌,同样拿着筷子敲打,快乐之余,再让学生停下来,把手里两根筷子的形状画出来。这样的引入,既能使璧山实验小学的学生感受当地文化习俗,树立文化自信,产生民族自豪感,又有效地生成新课探究的素材,且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充满无限期待,激活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三)素材鲜活,活出興趣

课程资源和学习素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好的素材应切合育人本质规律,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特点——认知价值、鲜活有趣、便捷可得、丰富变化等,分别对应 “用、新、简、变”四个关键词。“用”即有用,切合目标的实现;“新”是从生活中来、从时代中来、从学生中来,是学生感兴趣、有探究需求的新鲜素材;“简”是素材唾手可得,便于获取;“变”是素材本身应富有层次,可以一材多用。

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一课。教材上的素材是通过比较胡萝卜与白萝卜的根数认识“倍”。一方面,城市里的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没有多大兴趣;另一方面,口述胡萝卜与白萝卜,感觉像在说绕口令,表达难度比较大。对此,在教学“倍的认识”时,可用课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整齐的两次鼓掌与教师对在场听课教师的六次鼓掌作为素材引入。如此新颖有趣的素材能一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聚焦准,路径直

“聚焦准,路径直”指实施教学时对准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内不绕弯、走直路,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育人质量。“聚焦准”指的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定位要清晰科学。“路径直”指教学的过程和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展开,不绕弯、不拖拉、不繁复。

在目标上,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还要关注学生学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方法引导,让思想方法与情感不断激励学生学习,进而使学生产生持续性学习的内驱力。“路径直”指活动设计是为目标服务,直对目标,不拐弯抹角。当然,“路径直”并非指绝对意义上的线性教学,只是一种隐喻,力求在有限的时空内删繁就简,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

如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圆”一课,基于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几个大的环节。

环节1:套可乐游戏,初步感受圆的价值,激发探究兴趣。

起初,让3个学生站在一条线上向可乐处丢圈,这3个学生均反馈“不公平”,后改成3个学生站在与可乐距离相等处丢圈;然后,利用课件出示8个学生及更多的学生的情况后提问:“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来套可乐,要站成什么图形?”学生马上能想到圆形。至此,就利用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入“圆”。

环节2:欣赏生活中的圆,进一步感受圆的价值。

出示钟表、井盖、建筑物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圆的价值,思考圆的特征。此时,学习价值的体悟是内驱力的核心。

环节3:自主尝试画圆,小组合作探究圆的特征。

要求学生利用学具(包括圆形的物体)画圆。基于生活经验,学生会用“拓物体”或圆规来画。展示这两种画法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对比,从而发现圆规画的圆中间有一个小“眼”。根据生活经验,学生自然回答“眼”是这个圆的圆心。教师追问:“如果圆没有‘眼,是不是就没有圆心呢?”并展示一个更大的圆,让学生找圆心。学生通过对折找出圆心,得出任何圆都有圆心的结论。这时再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除圆心外的其他和圆有关的知识。最后,学生上台汇报了直径、半径等圆的特征。

这样的教学活动与过程自然而生动,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集体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现同化与顺应,学生建构起清晰的认知结构。

环节4:再次用圆规画圆,感受圆的大小与位置的决定因素。

在认识圆的特征后,要求学生完成两道练习题,以巩固直径与半径的概念。再出示第三道练习题:利用圆规画规定的圆。相比第一次画圆,本次画圆限定了方法和工具,以及圆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实际上是思维的一次进阶。学生通过在练习本左边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与在右边画半径为6厘米的圆,感受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

环节5:渗透数学文化,体悟圆的本质特征。

先回顾课始的套可乐游戏:可乐的位置是圆心,每个学生是圆上的点,每个学生到可乐的距离是圆的半径;圆有无数条半径,且每条半径都相等。再渗透战国时期的墨子所指出的“圆,一中同长也”,提出问题:“‘中‘同长分别指的是今天所学的圆的哪个部分?”学生带着对古人的崇敬,利用手势在空中画圆,进一步感悟圆的本质特征。

环节6:回归生活,感受圆的价值与应用。

视频呈现不同形状轮胎的汽车,让学生感受到轮胎设计成圆形才更平稳与快速。学生进一步领悟到,只有把车轮做成圆形,把车轴放在圆心上,才能保持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始终不变,车跑起来才会又快又稳。最后进行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哪些生活问题?期待大家后续的分享。今天我们认识了圆,一起用智慧为这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出示一组同心圆)希望你们能继续探索更大的世界,过上圆圆满满的幸福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重点——圆的特征展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数学研究的本质“基于问题,不断探究,生成新问题;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且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在有限的时空场中实现了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五)教不如学,学不如悟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也是教学的核心结构。简单教学理论提出了内隐根基性的评价指标,也指出了外显可观测的学习评价指标。内隐根基性的评价指标就是简单教学理论的宗旨——简单地教、丰厚地学,即做到“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教不如学,学不如悟;促进学生学力得到提升” 。基于内隐根基性的评价指标,结合三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概括出了外显可观测的学习评价指标,即“三要三不要”。

“三要”指学生的话要比教师的话多,学生思考训练的时间要比说话的时间多,学生的学习活动要比教师的讲解多 。“三不要”指形式不要太多,环节不要太细,问题不要太小 。“三要”指一节课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陪伴者、支持者。“三不要”指具体的策略与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大问题、大环节、简形式”,削枝强干,抓住学习的本质,夯实学习的根基。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从主动学习走向自主建构。因此,“教不如学,学不如悟”既是学习评价的根基指标,也是学生学习的三个层次。学是教的提升,悟是学习的最高层次,是学习的厚积薄发,是已学知识的延展和创造。

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在结课阶段,可请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给青蛙编编儿歌。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a只青蛙a张嘴,a只眼睛a条腿。”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教师该如何应对?基于“教不如学,学不如悟”的根基性学习心理的认识,教师应先表扬这位学生:“不错,想到了用字母来表示数!”再停顿,做思索状,此时其他学生十分疑惑。终于,一位学生说道:“不对,这是只残疾青蛙……”“何出此言?”未等这位学生回答,教师便用手势和眼神示意他在练习本上写下他的思考。其他学生也再次陷入思考中。最后,学生通过各自不同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答案: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

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教,也没有让某个学生的学代替教,而是润物无声般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悟、去建构、去成长。

简单地教、丰厚地学,实际上是用“不简单”的认真钻研、精致设计,深入浅出地呈现形式简单、丰厚深远的“简单”学习过程,最后实现“不简单”的成长。

综上,简单教学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价值追求,三大实质,五大策略”的“‘一二三五简单教学理论体系”,即“以简单地教、丰厚地学为宗旨;以人人上好课、人人有成长为价值追求;实质是基于本质、抓住关键、可操易行;策略是深入教材,浅出课堂;剑走偏锋,偏中有正;素材鲜活,活出兴趣;聚焦准,路径直;教不如学,学不如悟”。

【本文系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简单教学实践研究”(YBJK2020-023)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