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玲玲(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科目,对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具有积极作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良好兴趣,引导其接受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在教育“双减”的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对课堂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优化作业布置环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环境。
在以往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核心地位。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置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节奏,契合学生的知识接受步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结合教材进行针对性的设置,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寓言《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前备课环节根据课文内容体量和内容制定提问提纲。例如在导课环节,教师可以提出诸如“小鸟和青蛙共有几次对话?”“每次对话都说了哪些主要内容呢?”从而梳理文章结构,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全文阅读,对文章结构和内容具有初步印象。在课程进行过半,教师可以提出较有深度的提问,诸如“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类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文章主旨的问题,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对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理解。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提出“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小朋友们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呢”这类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我,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从而拓展课本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深度。可见,多类问题的提出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节奏进行设计,提升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提问对学生思维开发的积极作用。
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积极进行提问,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可以自主进行回答,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很多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参与到了语文课堂互动中来,提升了全班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多类提问的实施,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思考习惯,逐渐培养其学科思维,符合“双减”背景下对学生学科素养提升的要求。
阅读教学是小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孩子在小学阶段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教师始终将阅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有必要提升阅读教学的课堂品质和效率,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阅读内容,增强其对文章脉络的把握,让学生爱上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充分发挥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直观地感受鲁迅先生笔下少年闰土的人物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文章中关于闰土事件、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进行总结和梳理,透过细节之处分析少年闰土的人物性格。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将少年闰土这一人物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大纲,关于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中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的具体内容由学生自主总结,然后将其作为二级大纲画在练习本上,由描写推出的闰土人物性格可以作为三级大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帮助学生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利用有效的阅读工具理解文章内容。在学生绘制完毕后,教师可以将最标准、最全面的总结方法展示在多媒体上,带领学生进行逐一分析,加深学生对文章描写手法、表达方式的认知和理解,有效提升课堂阅读效果。
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阅读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同时,师生在共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能够拉近彼此距离,降低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感,使其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阅读知识。思维导图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对课堂质量的要求,同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行业。微课是信息时代下的产物,也是教育与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合的重要体现。为了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学生只需要在视频中便可完成课堂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减轻了学生课后的学习压力,符合“双减”政策对义务阶段教学方式革新的要求。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分配空闲时间收听三首诗歌的诵读,学生可以充分享受美妙音乐背景下的诗歌诵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境界,对三首古诗的意境形成初步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微课视频资源,介绍三首古诗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对学生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做好铺垫。微课视频资源较为直观和生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视频的观看和娱乐中便能学习知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观看复习视频,对于三首古诗掌握较好的学生甚至可以不进行复习,对于课堂内容掌握和吸收欠缺的同学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进行查缺补漏。在无压力的微课学习中,学生能够保持良好心态学习古诗词,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微课资源的运用是教学紧跟时代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课堂质量的有效路径。微课的直观生动、简单便捷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丰富其文化积累。同时,微课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拓展课外内容,节省了教师在课堂拓展课外知识的时间,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品质。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和教学内容,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逐渐养成独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先进的教学模式,能够将课堂中心归还给学生,使学生在讨论中拓展思维、相互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者的角色,推动课堂内各项讨论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学习灰烬、瑰宝、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等14个需要掌握的生词外,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被破坏的过程。在了解文章整体内容后,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对重难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想象的能力。该文章的最大难点就是理解文章作者明明是在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但为什么用大篇幅描写圆明园往日的辉煌呢?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教师可以将这一难点问题作为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的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畅所欲言,在规定的时间内逐个小组进行汇报和解答。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作出客观的点评,然后总结班级同学的答案,展示全面、准确的答案。对于讨论较为活跃、总结较为全面的小组,教师应给予口头鼓励和表扬。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他人优点、进行头脑风暴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推动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自身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效果。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应注重对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在15—20分钟为最佳,以免小组合作学习较长,耽误了正常的知识点讲授环节。
“双减”政策要求义务教学阶段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教师可以在课下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和价值。实践活动的开展改变了学生课下学习的模式和状态,学生可以将活动看作课下娱乐的一种,在玩耍和快乐中学习知识,逐渐培养其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能与教师进行良好互动,及时发展自身不足。
比如,小学阶段,新《课标》要求学生在课下广泛进行课外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知识面、眼界和思维。若教师将其作为一项课后作业进行布置,学生往往会在压力下完成课外阅读,无法体会课外阅读给学生精神和心理带来的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学生空暇时间组织学生参与“读书分享会”“名著阅读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娱乐活动中分享课后的读书书目和经验,并将读完名著后的心得体会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分享,培养课下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都能在自愿、喜爱的前提下进行课外阅读。
诸如《格林童话》《海底两万里》《呼兰河传》等经典图书对学生智力开发、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借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是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除了多样化的读书阅读活动,教师可以在课下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使学生在参观中学习历史文化、丰富自我认知。
课堂优质的教学活动与课下多元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两者相辅相成,实现了学生对课堂和课下活动的热爱和追求,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会给予教师教学创新的动力和信心,在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配合下,课堂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在发育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贪玩、不喜欢被束缚,大量的课后作业无疑加剧了学生的负担,使孩子小小年纪便压力很大。“双减”政策正是在学生减负的背景下提出的,为了落实该政策的具体要求,教师应优化课后作业布置环节,切不可为了学习成绩给学生布置超额超量的作业,作业的布置需要多一些科学性和针对性,还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前的10分钟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帮助学生丰富想象力,借助所学文章内容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和训练,然后将尚未完成的写作内容留到课下完成,且不规定学生的作业上交时间,学生写作后可以自行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一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时间安排选择不对此主题进行书写,只要头脑中具有完整的写作思路即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够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课上和课下组合作业安排的形式,教师还可以完全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布置,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以题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借助课堂反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发现不足。课堂作业的布置极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使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主学习或休息,从而保持更好的状态迎接第二天的校园学习。
降低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小学教师必须贯彻执行的教学要求。减少课后作业的布置不代表一刀切地杜绝作业布置,而是实施科学合理的作业布置,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意愿,布置针对性的课后作业,防止超额超量布置作业,给予孩子课下足够的休息时间。
总之,学生的美好童年需要社会共同创造,教育的蓝天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贯彻落实教育“双减”政策,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设计,才能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使其享受获得知识的过程,逐渐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其未来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语文教师可以从设置多类问题、引入思维导图、结合微课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合作活动、降低课后负担这六个方面出发,共同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