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清泉品味醇香
——谈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2-03-23 20:18:23翟玉茹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师

■ 翟玉茹(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当今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将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在深入浅出的过程中赋予学生全新的课堂体验与知识感知。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于学生情感认知、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之现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情感、认知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物发展过程及本质,从而实现知识、素养的相互转化。为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方式、内容的革新,提升课堂内涵的同时,带领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

一、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建设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统编版语文新教材的投入使用,使阅读题材也越来越多样化,但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认知等能力的不足,使得他们难以独自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情感,阅读过程多是“囫囵吞枣”,对生字、词语和课后习题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课堂上。建设高效阅读课堂,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当今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使其更快地把握文章主题,明确知识要点,而且多元化的阅读交流活动,能够发散学生思维,加强与同学、教师交流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其次,能够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现阶段学生正处于能力、素养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科学、多层次的阅读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在圈点批注、思维流程图、微课视频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加持下,能够给予学生别样的阅读体验,使其更好地梳理文章结构,提升写作技能,以此打造全新的智能化阅读讲堂。

最后,高效阅读课堂能实现课内外知识的有效整合。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分为生字讲解、课文通读和段落大意分析几大环节,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不太紧密。新课改背景下,高效阅读课堂则将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依托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多种阅读资源与服务,深化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的同时,提高他们知识运用能力,以此完成自身知识的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挑选课外优秀文章,鼓励学生突破自我的同时,实现思维的整合与跃迁。

二、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策略

1.深度阅读,培养“专家级阅读脑”

深度学习区别于浅层次学习,其最初为机器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融入教育领域,其注重提高学生对各种信息的处理能力。以语文教学为例,主张鼓励学生从作者背景、文本写作手法等多个层面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层学习的转化。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深度学习理念,能够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有积极意义。聚焦深度学习,开启“深度阅读”模式,能够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教师还可融入对比阅读教学模式,通过文本情境构建、语言形式表达等方面的对比,带领学生体会文章深层的情感,并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理解语言表达差异化、个性化的效果,强化自身思维的同时,拥有更深层的审美体验,从而进一步拉近与作者内心的距离,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母鸡》这节课时,很多学生初步阅读文章,只会获取作者从不喜欢母鸡转变到不敢再讨厌母鸡的信息,并无法深刻地理会其中所蕴藏的情感与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首先让学生总结文章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如文章前半段主要讲解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炫耀的形象,而后半段则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此时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的学生说:“母鸡在对待别人的时候,是前半段的形象,在对待自己孩子的时候,是后半段的形象。我觉得作者是因为母鸡母亲的身份,而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所以不敢再讨厌它了。”当学生意识到这个信息之后,教师再次让大家阅读文章,找出更多的细节进行情感支撑,最后便能够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2.以问追思,激发学生的“生产性思考”

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小学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引导,通过设计问题链能够助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使学生引申出新的学习理念,对于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均有重要作用。客观来讲,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过程,通过问题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够使其深入现象看本质,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但是教师在提问之前,一定要进行预设,提前将提问的内容、形式、时机、难度等信息规划好,从而将所有的问题串联起来,给予学生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理解文章内涵。

以《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课为例,开展教学前,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进行思考,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东西比猎豹的速度快。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速度”一词的含义,并随机选择多个事物进行对比,以加深他们的印象。如:乌龟与兔子相比,乌龟的速度慢;兔子与猎豹相比,兔子的速度慢。此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开展“速度接龙”的游戏活动,教师随机展示某一物体,并说出其速度,学生则要说出比该速度还快的物体,并标注速度大小。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可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这样一来,通过资料的查找、阅读,学生既了解了“速度”这个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事物的速度,又激起对科学探索的乐趣,促进了思维的跃迁。

3.聚焦重点,促进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核心素养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精心挑选阅读教学素材,建立多元阅读渠道,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提高他们情感把握、文本解读等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猎人海力布》一课时,教师可联系本单元的《牛郎织女》一文,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梳理、记录故事发展的过程,并向其他同学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开展故事接龙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思考海力布/牛郎织女日后生活的变化,并在学生/小组间进行交流,教师可选择情节逻辑严谨的故事情节作为剧本,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深化文章情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4.立德树人,彰显语文育人智慧

古人曾说:“文以载道,道在其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之光,把德育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从而实现潜移默化地教育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为例,教师可结合当时社会背景进行讲解,联系史料,为学生说明“少年与国家发展”间的关系。随后,教师还可引入人物事迹,辅助学生进行阅读,使其进一步感受到自身承担的重任。此外,教师还可布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明晰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此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如:如何肩负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如何回报社会,等等,并引导他们从小事做起。比如有的学生提到,大我要从实现小我开始,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收拾自己的物品、帮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服务班级做起,为同学们擦桌子、打扫教室卫生和帮助学困生学习,这也是未来接班人应具备的重要精神。总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深化了教育内涵,而且促进了学生的品行、能力素养的相互融合,这为他们日后学习、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5.智慧教育,为学生打造智慧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实施,信息化教学逐渐被广大小学教师所接受,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线上教学软件等纷纷登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拓宽教育渠道,提升课堂温度的同时,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在讲解《己亥杂诗》这首诗时,可利用微课制作相关视频,并设计生词注音、描红和翻译等线上测试题,以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其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个导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前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你读出了哪些感情?等等。学生要根据教材注释和教师的讲解进行阅读,并将答案上传至作业平台,系统会自动统计学生的分数,方便教师后续的解题教学,也可以方便学生课下回看自己的答题过程。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实时互动功能,与学生互动,并邀请他们进行诗词朗诵,从而让他们全程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质量。

6.读写结合,促进读写能力提升

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其改变了以往“单一式”的知识讲授模式,通过阅读、写作的相互交融,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等基本能力。从目前来看,受能力、素养等方面的影响,每一位教师对读写结合的解读都不一样,教学成效也呈现多元态势,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读写结合教学优势,协调好阅读和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明晰其与现阶段学生发展间的关系,开展多元化的仿写活动,在鼓励学生深度阅读的基础上,提炼重点知识,并融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进行创作,提高他们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唤醒对文章创作的热情,从而促进他们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松鼠》这篇文章时,可以挑选描写松鼠的段落,带领学生进行分析,使其了解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同时,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开展相应的仿写活动,引导他们借鉴文章的写作技巧,自定观察内容,进行细节描写。比如,有的学生选择自家的宠物猫,结合说明文特点,对猫的面容、形态、毛的颜色、性格等方面进行介绍;有的选择以自己的文具盒为主体,从形状、材质、颜色、用途等方面进行介绍。教师除了要归纳学生的仿写内容,还可在此基础上开展“词语填空”的游戏,只保留原句中的主语,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提示,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发散他们语文思维的同时,强化写作能力,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7.教学做合一,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该思想目的在于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课堂教学以“生”为主体。其次,课堂教学以“做”为驱动。最后,课堂教学以“评”为导向。围绕语文学科特点,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并通过评价引导教学活动向学生核心素养、德育品行等能力靠拢。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对其实操能力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学生能力、认知等方面的不同,灵活制定评价内容及标准,以此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及目标。

以《四季之美》一课为例,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下景色的特点,并鼓励他们利用四字成语进行描绘。随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段阅读,并提取能够代表该季节的关键字、词、句(如,春天黎明:泛、染、飘;夏天蝉鸣、夜间萤火虫等),以此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其次,教师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收集不同季节下的校园景色,并制作汇报书,既要有图片进行展示,又要附上相应的文字说明,以此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的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结合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实践活动情况、思维逻辑、知识获取、知识运用、思维逻辑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借助线上学习平台,开设习题检测、游戏活动等练习板块,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差异化活动方案,以周/月为节点,对评价内容、练习内容进行更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帮助他们明晰自身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丰富评价主体,增加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板块,并定期开展阅读经验分享会,发散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从根源上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综上所述,当今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与育人工作之间的联系,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从情境、形式、层次以及横向关联等角度入手,发挥不同类别文本的情感价值,唤醒学生阅读热情。不仅如此,在日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阅读,鼓励学生主动追问和提问,以此加快构建趣味性、专业性兼备的语文讲堂。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