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发展

2022-01-13 15:13方清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转化双减学困生

方清

内容摘要:“双减”的通过和实施对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困生们也因突然增加的在校时长而产生了心理的转变。学困生们的心理变化是必然的,面对他们的改变,老师更应该用恰当的方法来帮助转化他们,而不是放弃。

关键词:双减、学困生、心理、转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双减”——无疑是2021年最轰动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和学生的事了。自课后服务班开班以来,很多家长就抛出了不少质疑,相信很多人对“双减”的了解也都是浮于表面的,那到底什么是“双减政策”呢?

“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单来说,就是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负担,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让家长的教育得以减压。这一政策的发布和实施,切实打击了校外教育机构的培训乱象,也真实地给家长和学生减少了负担,但也真真切切得对学生造成了一定影响,学困生更是如此。

一、学困生心理分析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的学生。造成“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智力方面、情感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态度方面、性格方面等等。而最容易让教师和家长忽视、不理解的,往往是心理层面出现的问题,就好比,到现在也有很多人忽视和不理解“抑郁症”一样。

然而,越不理解、越容易被忽视,就越发要重视。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研究者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研究结果表明:10%~30%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以前,人们往往把学困生的成因只归结于学习能力上,经过近年来的分析,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这一发现也引起了教师和家长的高度关注。

很多教师也在教育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以便找到合适的方法转化这些孩子。其实,大部分学困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也是在学习中慢慢形成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也来谈谈关于数学学困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1)缺乏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其实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们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困生本身学习能力弱,很难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而学习成绩长期处于班级后段,使得他们更加缺失对学习的自信,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厌烦学习、害怕学习的心理,慢慢开始学会敷衍学习。我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是我认为最影响学生学习的事。

(2)自卑。

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后段,成绩不好、作业质量不高,很少能在学习上获得老师、同学的认可和赞赏,又看着别的同学被表扬、被夸赞,产生了羡慕之情。也许他们也会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期待多了,失望也就多了,逐渐失去自信,最后导致自卑。

(3)意志力薄弱。

科技越来越发达,九零后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和以前的家长截然不同了。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刷视频、打游戏通通不在话下。而正处于学习关键期的孩子们,在学习和玩乐之间本身就把握不好一个度,再加上电子产品的诱惑,更加不能静心学习。

(4)叛逆。

在我国,把18岁定为法定成年年龄,是因为18岁身体基本上发育成熟,而人本身对事物、对问题也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反之,18岁以下的孩子正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未成年时期,绝大部分孩子都不清楚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孩子们从七岁就被送进小学学习,可又有几个孩子真正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的呢?目标不明确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再加上学不像、学不好,时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忙于工作的父母在遇到糟心事的时候总选择以责备了事,容易造成学生的叛逆。认为父母和老师都是故意针对自己的,把父母和老师放在对立面,从而做出一系列不好的行为,最后放弃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想要改变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发生转化,必然需要学校和家庭保持行动一致,抱着一致的信念,共同为转化学困生而努力。

二、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变化

自“双减”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小学生。早上第一节课8:20开始,原本到15;30就可以结束课业准备回家,而“双减”的实施直接让学生的在校时长增加了2个小时。原则上,在这两个小时之内做完作业,回家就无需再做任何作业,对学生来说也会比较轻松,然而,这对学困生来说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

在校时长的变化,直接让学困生们从心理上感到不适,特别是对学习没有兴趣的那一部分同学。这部分学生对学习的不喜欢,让他们产生了防御心理甚至是恐惧心理,而在校时间的突然延长,让他们觉得学得很累,没有喘息时刻。一旦他们找不到排解的方法,无法理解这样的安排设置,便引起了这些孩子们的排斥。此外,数学学困生们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排斥。他们本身对数学知识的难以理解已经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在这种环境下,遇到不会做题时没有办法寻求父母的帮助,如果不愿意开口去向老师请教,选择放弃,那么等孩子们习惯了不思考,变如同陷入了深渊一样。

和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相比,意志力薄弱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双减的政策。意志力薄弱的孩子更喜欢、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注意力关注在身边的物品和人身上,而在教室里和同学一起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之下,这些孩子少了很多诱惑,注意力只能摆在学习上,反倒狀态变得更好了。数学的学习,正需要这样能沉下心来学习的状态,在同是学习状态下的环境,意志力薄弱的孩子也能有沉下心思考的能力,自然学习效率也会提高一些。当然,如果意志力薄弱的孩子不愿意学习,那么他们还是会在教室里面寻找其他的“诱惑”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时这些学困生变容易成为老师口中的“积极分子”。

学生的学习从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需要家长的长时间陪伴,而学困生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更强。自卑型的学困生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在学校得不到表扬,就会希望与家长能给他们一些帮助和鼓励。他们长期在“跟不上”的情况下,希望在家长的陪伴和引导下,获得进步和老师同学的肯定。已经缺失的知识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没有办法依靠自主学习,就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有人陪。很遗憾,“双减”背景下,他们要和同學们一起在教室学习到五点半,回到家兴许父母也不再过问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发自暴自弃甚至叛逆的情绪。

学困生的进步或退步、积极或是放弃从来都不是只围绕着他们自己,他们需要外界有人为他们发声、为他们努力、给他们鼓励。

三、如何转化学困生

每一位孩子都有值得被肯定、值得被表扬、值得被关注的地方。一位学困生,兴许他学不好数学,但是他做得好体育;兴许他做不好作业,但是他画得好画;兴许他管不好纪律,但是他打扫得好卫生……没有哪位孩子天生就只能被否定,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帮助他们。

(1)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学生们都非常的单纯,赞美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他们来说却是一件天大的事。其实,不需要学困生们做得多么好,哪怕只是站起来回答对了一道口算题,你也能给他一个发自内心的赞美,兴许他在你的赞美中爱上了回答问题,爱上了举手,也爱上了思考。小小的一次赞美就能让学困生感觉“倍儿有面”,也会让他们重新燃起希望的小火苗。而且,赞美非常有效,不论什么样的孩子获得赞美都会开心,哪怕是叛逆型的孩子。

我曾经见过一个孩子,他不想做作业,觉得自己的作业质量很差,父母又不会帮他检查,每天拿到自己的回家作业本都是直接往桌洞里一塞。后来我问他,为什么不翻开来看看,小朋友很无所谓得跟我说:“全是叉,有什么好看的。”本以为这件事情过去了,但是几天后他出现在了办公室里,他的老师将他留了下来,说是做完作业再回去。我以为这孩子会闹腾一番,没想到,这位老师非常温柔得牵着他的手,开始疯狂得赞美他,说道:“我们xxx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从你的回答问题我就能看出来。其实你不是不会做,只是不确定自己做得对不对?你在老师这里做完,直接给老师检查,不会的我来教你好不好?”孩子一句话没有说,也没有脾气。那位老师默默得给学生腾了张桌子,还贴心得搬了把椅子给他坐。孩子欣然接受着老师的安排,他很认真,十分钟就把作业全部做完了。老师认真得批改完作业,故意高声说着:“你看,我就说我们xxx很聪明吧?十分钟就都做完了,还只有几个叉,这么难的题目,你做的比昨天还好,真不错!先去订正一下。”等孩子批完订正,老师又说道:“你看,这时间还没到我和你爸妈约好来接你的时间呢?回家也是玩,不如以后先在老师这里把作业做完再回去?而且也没晚多少,你出去可能还能遇见爸妈还没来接的同学呢,是不是?”后来的很多天,孩子都坚持留下来做完作业再走,听说成绩也有了提高,现在这位老师在家长心中的份量也很高,家长什么都愿意和这位老师沟通。

说“赞美”是一种很漂亮的手段一点也不为过,但当你将赞美的话常挂在嘴边,不吝啬得给予任何孩子,那么你会俘获这个孩子的心,同时也会收获家长的信任,何乐而不为呢?

(2)给学困生“找理由”

学生和老师最大的冲突和矛盾就在于学生不理解老师,老师也不理解学生。我们常常把换个角度看问题放在嘴边,但是我们自己却又没做到,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学困生们“找理由”。

其实,了解学生的心理,也就是在为学生“找理由”,当我们知道了他们是为了什么而不好好学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缺乏学习兴趣的孩子课可以换一种教学方法、自卑的孩子就多鼓励他、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多陪陪他、叛逆的孩子多顺着他的意思来……

在现在这个“双减”的大背景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更强时间也更久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力量,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

四、总结

“双减”是学困生们在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门槛,迈过去了兴许就能让学困生转化。老师一直都被赞许为学生的引路人,为了这样千古传颂的美言,我们更应该做到不论何时都为学困生们加油呐喊。

参考文献

[1]毕玲霞·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J].新课程,2021(08).

[2]牛虎岗·试论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心理特点[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3]吴明华·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1(6).

[4]郑玮·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于转化策略[J].新课程,2021(10)

猜你喜欢
转化双减学困生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