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同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021-12-16 16:50林华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人际关系

林华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为促进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我园认真落实《纲要》精神,在重视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园同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习惯养成;个别差异;情绪情感;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2021)31 -0027-02

【Abstract】The "Guiding Outline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utline") states: "Kindergartens must put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lives and the promotion of children’s health at the top of their work.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health,and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health at the same time,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young childre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every child,our kindergarten earnestly implements the spirit of the "Outline". Whil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hildren’s physical health,it also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children’s mental health.The home and kindergarten simultaneously carries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striv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Keywords】Habit formation;Individual differences;Emotions and emotion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一個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一样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标志。《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为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我园认真落实《纲要》精神,家园同步开展教育,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和交往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

第一,习惯养成教育要从小抓取。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制定适宜的习惯养成教育目标,逐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包括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在幼儿园,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奉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把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一日活动中,渗透在每一个保育和教育环节中。例如,在来园活动中,向孩子们渗透讲文明有礼貌教育;在就餐和午休等生活活动中,培养孩子按时作息、讲究卫生、文明进餐和健康饮食等习惯;在各类学习活动中,帮助幼儿养成喜欢阅读、善于倾听、认真思考等学习习惯;在集体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逐步养成学会分享、耐心等待和遵守公共秩序等行为习惯。

第二,要对孩子实施正面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遵循《纲要》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施教。孩子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是非判断能力差,在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人的一言一行,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都会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成人要有清晰的教育目标和前后一致的要求,对孩子实施正面教育。要重视榜样的力量,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正面讲解和示范,要善于鼓励孩子,及时肯定孩子的成绩,用恰当的方法清晰地指出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友善的育人环境,对孩子实施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第三,要善于学习和反思。受各种因素影响,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树立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育儿。孩子的成长与成人的影响和教育密切相关,例如,乐观的家长会造就孩子快乐的性格,悲伤的家长则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低落;长期被忽略的孩子,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家庭暴力,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等。家长正反两方面的教育理念和教养方法,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反思,反思自身和家庭成员的言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抱怨和批评孩子。

总之,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实施正面教育和影响,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注重个别差异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受教育、成长环境和自身等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孩子们在习惯养成、能力发展、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承认和关注孩子的差异,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首先,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差异和现有发展水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幼儿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在性格、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从入园起就表现出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放玩具等,还能帮助同伴,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则较弱;有的孩子爱说爱笑、喜欢交往,有的孩子则喜欢安静和独处;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有的孩子喜欢画画等等。总之,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观察和了解孩子,不但要看到孩子间的差异,还要接纳和尊重他们的差异。

其次,要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现有发展水平和发展需求为孩子量体裁衣,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尤其是面对发展滞后的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给予孩子更加充足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要允许并正确引领孩子在现有水平上、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自信,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最后,要关注问题孩子和孩子的问题行为。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甚至是问题孩子。面对这样的孩子,要做到不指责、不忽略、不歧视,不放弃。家园双方要密切协作,要理性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心,细心观察,认真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引领和帮助孩子走出困惑,回归正常。

3.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孩子体验到交往的快乐,获得安全感,满足孩子的情感依赖,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但是,有一些孩子常常因交往经验不足或者自身行为习惯而导致交往缺失,有的甚至出现同伴关系紧张问题。紧张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导致孩子没有玩伴、没有朋友,使孩子产生孤独感,严重影响幼儿的情绪,时间久了,甚至会危及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合作,帮助孩子创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社会交往始于家庭,亲子关系是孩子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亲子关系的建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与家长、家庭成员的交往模式是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要高度重视亲子关系。要创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关心,努力营造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要建立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家长要用心陪伴和关爱孩子。每天成人要从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欣赏的眼光和一个灿烂的笑脸开始,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要保证充足的亲子活动时间,和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感受爱、获得爱、学会爱。只有在良好的亲子互动中,孩子才能体验到快乐和幸福,才能养成乐观向上、坚定和善的个性,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温暖,满足孩子被保护和被照顾的需要。教师要细心照顾好每一个孩子,要在进餐、午休、盥洗和如厕等生活活动中,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需求,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孩子耐心指导,耐心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用心倾听每一个孩子并及时给予回应,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哀乐并给予理解、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面对有情绪波动的孩子,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陪伴,弄清原因,帮助孩子解决困扰,及早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在幼儿园,教师要努力面向全体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接纳与关爱,成为孩子信赖的人,让孩子获得安全感。

最后,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孩子在良好的同伴关系中,能够充分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感受友情,保持心情愉快。对于孩子来说,良好关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尚不成熟,需要成人的言传身教和耐心指导,需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第一,教师和家长要相互配合,共同引导孩子学习交往技巧,培养孩子具备基本的交往能力。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引导孩子从小学会使用文明用语、学会跟他人打招呼、学会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关心和帮助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宽容和礼让等。第二,要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引导孩子参与各类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在与同伴以及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提升。第三,成人要正确看待和面对孩子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争执和矛盾。孩子在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根据问题情况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培养孩子正确面对问题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成人要为孩子们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要过度参与和干涉孩子的交往,不要凡事包办,要让孩子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而提升交往能力。当然,對于确需我们介入的问题,要及时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妥善解决问题,避免因矛盾升级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伤害。

4.结语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和教师都承担着相应的教育责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园双方要密切配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同步开展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刘丽霞.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

[4]钟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讨[J].今日南国,2009(2).

[5]李槐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7).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人际关系
养成教育之我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