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灿鑫
摘 要:新时代的中小学教育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家校一体的良好教学环境,让中小学生获得来自家长与教师的双重指导,扩大教学活动的具体涉及范围,增加持续时间,让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体系内在缺陷的不足,发挥家庭教育的最大效能。家长可利用常见的网络技术设备与教师、班主任进行互动,共同制定系统性的育人策略,保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覆盖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学教育;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2021)31 -0001-02
【Abstract】Primary 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use Internet technology to build a good teaching environment that integrates home and school,so that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receive dual guidance from parents and teachers,expand the specific scope of teaching activities,increase the duration,and allow family education to complement the school education system insufficiency of internal defects,give full play to the maximum effectiveness of family education. Parents can use common network technology equipment to interact with teachers and class teachers to jointly formulate systematic education strategies to ensure that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can cover every aspect of students' daily life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Keywords】Internet+;Primary 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Family-school co-educatio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逐步普及应用,中小学教育环境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为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体系,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支持家庭教育的开展,教师应当联合学生家长共同搭建能够保证教育资源高速流动的在线教育资源管理网络与信息交换平台,引入具备现代性、人文性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为学生提供富有影响力与实效性的指导,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学生家长可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中帮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方向规划,并不断在家庭教育中积累管理实践经验,全面提升管理效果,与教师进行持续性的深入沟通,了解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变化规律与实际学习成效,提高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1.家校共育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现实意义研究
(1)家校共育的内涵
互联网加时代的家校共育可被概括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搭建一个能够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综合性育人体系,通过新媒体平台、学校内部网站等数字化网络平台,交换最新的教育资讯,分享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将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转变为立体化、多元化的教学网络。
家校共育理论来源于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国内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人民教育》,家校共育教育模式的核心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联合实现共同教育,即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与学生家长合作,在针对受教育学生的知识积累、道德品质培育、性格塑造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层次、多面向的互动交流,协同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的特殊教育方式。
(2)构建家校共育教學模式的现实意义
家长可借助此类教育网络与教师、班主任进行互动,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依托这一立体化教学网络面向学生家长传授经过实践检验的实用性育人技巧与指导策略,革新家长的教育理念,家长能够认识到学校所持有的办学理念,并主动配合教师所组织的集体化在线学习活动,对学生施加不间断的监督与指导,让家校沟通网络在更为稳定的状态下运行。这一特殊的在线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改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突破客观物理条件的限制,突出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共时性与协同性,教师可配合学生家长所组织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让家长与教师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风格与行为模式。
通过组织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家校共育,可拓展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育人路径,家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与支持下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强化多维立体化教育的实际作用,学生家长能够成为家庭教育的主体与组织者,配合学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各类家庭作业与生活化实践任务,完善家庭内部的教育成果评价机制,在评测、预估作为个体的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程度的同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心智发育程度、认知能力进步程度做出准确、全面的评价。具备系统性、合理性的家校共育体系可使得家长认识到承担家庭教育责任、完成基础性育人目标的重要性,主动制订家庭教育计划与方案,矫正学生所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2.目前我国中小学家校共育网络的内在漏洞分析
(1)家长未能承担家庭教育职责
多数中小学生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引导学生的成长,未能在家庭生活中留出足够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沟通,在学生犯错误、遭遇难以解决的学习问题时,家长习惯采用粗暴的教育方式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用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接受的苛刻指导方法,学生容易因家长的错误引导而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不愿主动向家长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家长因此对学生的在校学习状况缺乏了解,这一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与心智的成长。部分家长并未认识并准确把握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点,过度重视智力层面的教育,以学生在阶段性能力测试中的考试成绩为基准评估学生的进步程度与学习效果,以其他优秀学生为标杆制订能力培育规划,设置不合理、不符合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学习成绩要求,让中小学生承受了较大的心理负担与精神压力,降低了学生参加集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忽视与家长进行互动
部分教师不重视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持续的互动交流,习惯自行制定学校教育的指导计划与育人纲领,未能将关键性的教学计划传达给学生家长,在个别时间段内容易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对立的现象,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教师普遍不愿将学生家长引入现有的教育体系,错误地认为家长不了解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与主要教育目标,认为家长的参与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将教育重点放到怎样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上,未能与落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家长无法根据学校教育的阶段性育人目标与组织形式对家庭教育做出合理规划,教师不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个性与学习习惯,仅仅能基于学生的学业成绩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3.提升中小学家校共育教学成果的可行革新路径研究
(1)组织开展在线家长培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为提升家校共育的实际效果,让多数学生家长意识到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水平的必要性,教师应当基于互联网与在线社交平台,组织开展针对家长的教育能力培训,面向家长分享最新的教育学研究成果与经过检验的亲子教育经验,并派遣专人负责这一部分的培训事务,利用数字化在线平台对学生家长进行理论指导,回应其提出的各类复杂问题,让多数家长主动参与到培训活动之中,使之学习家庭教育所涉及的主要业务,体会到家校共育的实际效果与进步性,让家长能够广泛、全面地学习能够用于家庭教育的知识、技能,更新其教育理念与指导思路,主动与教师进行协同配合,采用较为适宜的指导方法开展家庭教育,避免一味地使用强制性的指导措施与训诫方式,让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顺畅,改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2)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家校互动
中小学校可基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搭建具备开放性、立体性的互动平台,并通过这一平台面向家长与中小学生推送校园内部教育工作的最新动态与相关消息,让家长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到校内所发生的与学生有关的资讯与其个人学习情况,充分利用微信群组、微博、抖音等平台,创建基于班级的聊天群或信息分享平台,鼓励家长在此类平台上以文字、图片、列表等形式发布与学生有关的家庭生活信息与亲子教育情况,提高家长在家校共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家长可基于具体的家庭教育情况与教师共同探究、思考现有的教育体系的缺陷与问题,通过协商选择较为适宜的教育方法,促进中小学生心智的健康发育与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教师可通过平台面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学习时的具体情况,让家长快速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个人学习能力发展趋势,家长也可将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变化、心理问题、性格特征、学习兴趣等不同领域的信息传达给教师,教师与家长可共同对相关教育资讯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所遭遇的主要难题,实施富有成效的家庭教育辅导与心理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家长应当立足于在线信息分享平台获取教师的指导,教师可定期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学习计划与课后探究性作业发送给家长,让家长自发性地监督学生的课后活动,合理利用课后时间不间断地学习,家长可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与进步程度,给予其系统性的训导。
(3)构建以家庭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应当主动与学生家长合作,共同研发数字化教评平台,让家庭成为全新教学评价体系的主体,基于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学习效果以及心智发育趋势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做出评价,实现家庭教育质量评价的网络化、数字化发展,鼓励家长与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立体化,发挥网络平台的各项基本功能,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成果管理活动之中,整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大多数可利用教学资源,完善教育活动的整体性评价机制,对家长所提供的家庭教育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与再加工,提高评价内容的可信度与详实度,教师与家长可基于评价结果对家庭教育工作施加突出核心重点的管理,让家庭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完善家校共育机制,让教评工作的运行机制变得更为稳定、合理。家长应当记录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情况,并将相关数据整理为系统性的表格,再将其转发给教师,以此为教学评价机制的运转提供必要的数据,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稳健开展,教师可基于数据表选择正确的教学活动出发点。
4.结语
我国现代中小学生处于心智逐步发育的关键期,必须获得来自家长、教师等多方主体的指导与帮助,才能找准自身的能力发展方向,家长应当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将家庭教育纳入家校共育网络与管理体系,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遭遇的困难与问题组织开展高效能的指导,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與综合素养的提升,清除容易影响中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家庭环境因素,完善对学生的动态管理机制,避免学生产生难以克服的逆反心理,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整体性结合。
参考文献
[1]卢新睿,孙中红.“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策略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0(22).
[2]张春.基于“互联网+”家校共育的新样态学校建设[J].现代教育,2020(01).
[3]高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班级家长群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华夏教师,2020(01).
[4]邱琦.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探索[J].才智,2019(34).
[5]王自伏.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家校高效互动例谈[J].教育革新,2019(09).
[6]艾智胜,许雪华.开创“互联网+”时代的小学家校共育新途径[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
[7]肖晓锋,刘纪龙.“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家校共育发展方向[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