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尹义
摘要:在不同学科中都存在学科知识交叉的状况,将各学科知识灵活结合,将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更为有益。物理及数学均属于理科学科,在物理学科中,解决一些问题时往往会用到一定的数学知识。为此,文章分析物理学科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义,探索物理学科中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物理学科;初中数学;应用;知识
引言:在学生的物理学习中,数学知识属于重要的基础知识,当学生拥有数学知识的良好基础时,他们对物理问题的解决也将更为高效。在学科融合的理念下,为提高教学的效果,更多教师尝试学科融合式的教学。而物理及数学作为本身有着一定关联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做好数学知识的应用,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物理学科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义
(一)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更有优势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后,也需要通过对理论的理解,尝试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而在物理问题的解决中,计算属于学生必要的步骤,在规范正确的计算下,学生才能顺利解决物理问题。在物理计算中,对数学知识有效的运用,能让学生对物理问题内所需计算的问题尽快解答。而且在数学知识的融合影响下,物理解题的最终步骤也会变得更为简易,这也是更多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知识的关键原因。
(二)物理数学存在相似性,学生更为熟悉
在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中,数学教育往往贯穿始终,因此,更多学生有着较为坚实的数学基础[2]。而数学、物理的知识往往存在一定重合部分,有着较多的相似点,如它们都有着结果唯一性、逻辑严密性等特征。在物理及数学的结果计算中,往往各步骤都会紧密联系,当某计算步骤存在失误后,则最终结果就会和正确数值不断偏离,使得学生解题失败。为此,在物理课堂内,数学知识的引入,有利于学生在物理的初次接触中,降低对物理的一定陌生感,并使其提高正确解决各物理题的个人能力及信心。
二、物理学科中初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一)鼓励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物理问题
在物理学科中,对数学图像法的应用较为广泛,会利用图像让物理知识还有物理现象的关系得到直观表示,比如体积还有质量的关系,或者物体在物态变化时的时间及温度变化关系等等。此类图像法在教学内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获得形象、直观及简洁的知识印象,在图像的支持下,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等都能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而此类方式只是一类教学的直观方式,在各个学科中都会有所运用,它可以让受到视觉的直观刺激,使其得到直观的一个大脑印象,为此,在物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此方式灵活使用,让学生的解题思维、解题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在“运动的快慢”教学中,运动问题属于物理及数学中都会存在的问题,只不过两学科对此类问题的学习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运动问题中,学生往往已知两地距离、运动时间等信息,要求学生求出运动的平均速度等内容。而为让学生的题目分析变得更为直观,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使其以线段表示AB两地的距离,再在图上表示出运动的具体时间信息,以此让学生求平均速度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使其尽快找到该如何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完成解题。
(二)鼓励学生通过比例对物理问题进行解决
在数学教材中,比例问题属于常见问题,学生往往从小学便开始接触此类问题,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已经系统的对比例问题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此在物理学习时,学生便能对比例知识灵活运用,以此让物理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比例式對已知量、未知量的关系进行建立,通过比例性质对未知量进行计算,这让复杂问题可以充分简单化,使其问题的解决更为便利。在很多物理情况下,比例法解题都较为简易,当学生可以掌握比量单位,便能完成求解活动。
比如,在初中物理中,会有“商贩通过杆秤对水果的质量进行称重,而杆秤在达到水平方向的充分平衡后,秤砣的拉线会压在3kg的具体刻度线之上问为如何通过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对秤砣质量进行估测”的问题。在此类问题的解决中,需要学生了解杠杆实现平衡的条件。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示意图表达题意,再将秤砣拉线一侧的线段、秤砣拉线到秤盘拉线的距离分别以OA和OB进行表示,即力臂的大小,再结合水果的质量通过杠杆平衡的条件知识完成估测求解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已掌握的比例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有了明显的融合,比例法的应用,也让他们的解题思路更为清晰。
(三)鼓励学生通过不等式对物理问题进行解决
在数学学科内,不等式属于一类常见知识,它在生活内的应用也相对广泛,而它的应用,也能让学生的物理解题变得更为便利[3]。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视具体状况,对不等式进行灵活应用,培养学生应用不等式解决物理中问题的意识及习惯,通过物理及数学知识的融合,使得学生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物理学习中,学生需要对凸透镜具体焦距取值范围进行计算,其中便会应用数学的不等式知识,并让学生的计算显得更为简单。比如在“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求凸透镜实际焦距取值范围”类的问题时,教师便要引导学生,使其能参考题目内已知物距数值,再利用凸透镜的具体成像规律,通过所给像实际性质,明确透镜在成此像时,焦距还有物距的具体关系,最终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对物体成像实际取值范围的掌握,对物理问题顺利的进行计算。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后,相信更多学生也能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学会对不等式的知识灵活运用。
结束语: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学科交叉教学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注,将有所联系的学科灵活交叉,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使其学习变得更为系统,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数学及物理本身属于存在联系的两大学科,在物理学科中,数学知识及方法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为此,为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物理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对物理问题有效解决,提高学生解题水平,使其对物理学科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廖祥琴.试论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文渊(中学版),2019,000(007):603.
[2]牟晖.浅谈初中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J].新课程,2019,000(036):P.63-63.
[3]章进义.浅析数学知识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16):486.
(克拉玛依第五中学 83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