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升级

2021-06-21 09:21陈柯默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激趣教学思考小学数学

陈柯默

[摘  要] 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目标追求,教师要在操作方式和方法上做出一些创新探索,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整合回顾、解析问题、动手操作、兴趣训练,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升其学习效率,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形成更多的教学激发动力,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自然形成学习内驱动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激趣;教学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得善于利用一切有益因素,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特别是问题探究的兴趣,让他们在问题观察、思考和研究中,实现知识学习的升级,实现数学素养的稳定积累,最终实现数学学习活动的不断升级。在此,结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粗略地谈几点思考。

一、整理回顾,激发兴趣

师:在三年级就学习过分数加减法了,还记得吗?看看下面这组题怎么算:

+ , + , - , - 。

学生自主练习,并在小组内相互评价。

生: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减。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师:很好!分母相同的分数也就意味着什么相同呢?

生:分数单位相同。

师:真棒!那下面的式子你能快速地口算出来吗?

1米+5厘米=(     ),1吨+5米=(      )。

学生进行口算。

生:1米+5厘米=105厘米或1.05米,1吨+5米=1005千克。

生:不对!第二个问题不好解答。

师:是吗?怎么会不好解答呢?

生:一个单位是“吨”,一个单位是“米”,当然不好做了!

师:噢!还真是的,从这个问题中我们有什么感想啊?

生:要审题。

生:计算中要注意单位名称。

生:只有相同的量才能相加,不同的量不能直接相加。

师:很好的经验。计算中我们不仅要审好题,还要留意单位名称是否一致,并保证是同一种量。这些我们得记牢它哦!

思考:数学学习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形成学科认知,在能力历练中建立基础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才是有价值的。教师从唤醒学生学习心理为视角展开对应设计,需要给出更多提示和启迪,让学生自然地进入主动学习环节,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学习能力。同时,设计一组名数相加的例题,目的很明显,就是让学生明白同类名数是能相加的,单位不同需要转化成相同的单位,这样计算才是科学的。这样的预设一方面立足于学生既有知识积累和数学活动经验,通过练习与评析促使进一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明白只有单位一类的且一致时才可以进行计算;另一方面利用活动诱发思考:“老师不会无缘无故地出这样的口算题吧?”“今天的学习会与单位一致有关系吗?”学生的疑惑就是探索的动力,也是数学思维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解析问题,引发兴趣

师:老师又带来了一道习题,你能用自己的经验去解说一下吗?

生:长方形试验田的 种黄瓜, 种番茄,它们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可以这样列式: + 。

师:你们赞成这样的列式吗?怎么和刚才练习的不一样了啊?

生:刚才练习的是分母一样的,这里的分母是不一样的。

生:噢!我现在明白了,刚才那个口算就是提醒我们做这样的分数加法。

师:是吗?到底是什么内容呢?

生: 与 的分母是不同的,我们计算时要注意分数单位一致。

师:好一个分数单位一致。这样的习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它叫作“异分母分数加法”。(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思考:学习离不开复习,即“温故而知新”。教师要借助复习的契机展开对应设计,让学生自然地进行认知的内化处理,在实践检验中建立学科认知体系。教师在关键环节作出积极引导,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后劲。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必要的启示,能够对学生形成思想冲击,让学生展开多元思考,自然形成学习体验。学生学习需要数学思想的支持,教师对此需要有更清晰的认知,利用问题展开教学调度,能够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想,在不断体验认知中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三、动手实践,增强兴趣

教师在动手实践环节,要通过更多的主动展示操作,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赢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如课件的合理运用,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的观察机会,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有重要帮助。

教师打开课件,要求学生用学具篮中的长方形纸片折一折,折出它的 ,涂上红色,再折出它的 ,涂上绿色。学生按照教师的提示具体操作,课堂研究性学习顺利打开。

生:我发现折纸中的 占据了1份, 占据了2份,不是只看分子的1。

生:我在涂色中发现 涂了2块, 涂了1块,如果相加的话就是3块了。

生:涂完后,我发现有颜色的一共是3块,就是3个 ,就是 。

……

师:大家的发言很精彩。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和自己的操作,你认为3块在数学中我们是怎样获得的呢?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生:折纸的过程好像就是把 与 都变成了分母是4的分数。因为我们只要把长方形折成四等份就可以了。

生:我认为就是通分, 与 的公分母就是4,折纸中也是折成四等份的。

生:我认为异分母分数相加,第一步就是通分,第二步才能计算。

生:对的!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去计算。

师:既然大家一致认为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然后再計算,那就用自己的思路去试一试吧!

学生依照探讨的思路进行计算。

生: + = + = = 。

生:我也是这样计算的,发现通分就能够变成同分母的分数了。

生:通分后分母一样了,分数单位就一致了,就可以直接进行计算了。

师:总结得很科学,也很全面。请在小组中把这个方法再交流一下。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这一计算法则。

思考:学习研究主动权需要落实在学生实践活动上,这样才能体现主体学习意识。教师利用学生实践展开教学环节,这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教学设计,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性认知,让学生自然地建立学习体悟。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折纸,并涂出 与 ,然后进行对应分析和讲解,要求学生对学习行为展开深入解析,也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学生经过系列沟通性学习,从中获得的学生体验会更为深刻,并自然发现规律,赢得计算方法。

四、对应训练,提升兴趣

师:经过学习与探讨,我们知道了异分母分数该如何计算了,如果是减法呢?

学生讨论,得出与加法的步骤和方法是一样的。

学生练习“试一试”,并进行学习反馈。

生: - = - = = 。我认为通分要正確,最后结果应是最简分数。

生:1- = - = 。我发现1在这里可以换成与分数一样的假分数,是不是其他的整数如2、3等也可以化成这样的假分数进行计算呢?

生:当然可以了。如2= ,3= 等。

生:最终还是要通分,所以我认为必须把通分做正确。

……

师:请用这些经验去做一做下面的习题:

学生自主练习,集中反馈学习成果。巩固计算法则,探讨和巩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注意事项。

练一练:杏红机械厂要加工一批零件,已经加工了任务的 ,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加工?剩下的比已经加工的多几分之几?

……

思考: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本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并在练习中了解计算的关键点和注意点,从而建构正确的认知体系。训练阶段安排三组练习,一是“试一试”,主要是让学生在加法的基础上迁移到减法,并全面建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知识的学习更系统;二是安排一组“基本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法则进行计算,巩固计算方法,深化计算法则的理解;三是设计一组“综合性训练”,有选择题,有解方程,有解决问题,目的一是巩固新知,消化新知,二是拓展运用视角,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是单纯的计算,还有很多的应用领域,也使学生明白学习知识不是单纯的行为,而是一项综合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行为,需要我们运用更多的经验去思考、去研究,从而让数学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主要方法是让学生自主练习,集中展示,共同研究,为的是进一步凸显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习更具主动性。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并树立一切以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为核心的观念,让孩子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增加情智,还会发展好数学素养。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有利的资源,创设和谐的、诗意般的学习情境,营造一个乐学善思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有效的知识唤醒、实践操作、合作探究以及归纳推理等系列学习活动,从而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得有趣、有味,并积累丰厚的表象和丰富的经验,留下恒久的记忆;并给予必要的探究数学一般知识的方法与思想引导,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更好地体验数学思想,发展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激趣教学思考小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