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1-02-01 05:34吴晓春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多边形分母内角

吴晓春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中学 365200)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载体,也是建立数学观念的重要保障.然而,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常以“注入式”的思想为主,而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素养的提升.这样使得学生不能深入领会数学知识,进而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因此,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并将教学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来展开,这样既能够保障课堂呈现出高效的状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此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巧设课堂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区别于小学,抽象性更高,内容更全面.学生想要学好这些知识需要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然而,学生所学知识与自我的认知水平总是出现矛盾,使得他们的抽象思维很难得到发展.这时,如果教师仍然以“一言堂”的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只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巧设课堂问题,并使得问题呈现出“启发式”的特点,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原有认知和经验感受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

以“平方根”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使学生学习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笔者首先设置两个问题,即:一张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1.2米,面积为多少?一张正方形的面积为1.44平方厘米,边长为多少?学生对于对第一个问题并不陌生,并能够求出面积,对于第二个问题,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求出边长.随后笔者以这两个问题为导向,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这样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不仅使得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更容易接受,还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而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强化知识联系,拓展逻辑思维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然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总是在认识新知识时出现一定困难,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学生缺乏逻辑思维,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旧知识作为基础,以此引出新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似点,进而推理出其他方面的相似之处,以此拓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以“多边形内角和”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笔者以三角形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得到“多边形的边、内角、顶点、对角线、内角和的含义与三角形相同”这一结论,也认识到三角形为边数最少的多边形.在学生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后,笔者请学生思考六边形内角和.学生通过类比发现了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从而推理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因此,通过强化知识间的联系,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意识.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建模能力

数学模型的建立都是以实际问题作为原型的.同样,一些生活问题也是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才能够得以解决.可见,数学建模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品质之一.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实例当作素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建立模型的作用,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建模能力.

以“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为了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以此提高他们的建模能力,笔者首先联系实际生活,构建生活化的问题,并提出:“有8个人去公园玩,他们买门票一共花了34元,每张成人票5元,每张儿童票3元,8个人中一共有多少成人?多少儿童?”这一实际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他们能够从有趣的情境中,产生探究的兴趣,再以生活问题为导向,能够列出两个未知数的方程,为后续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提供了素材,并提升了学生主动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直观想象

直观想象是指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表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并运用数学形象思维形成新的数学表象的思维过程.这一数学素养不仅是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重要手段,还是解决很多几何问题的途径.而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塑造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增加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塑造他们的直观想象思维.

以“轴对称与坐标变化”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轴对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以此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时,展示出坐标系中第一、二象限内各有一面小旗,以此提出问题,即:两面小旗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各个对应点有什么特点?在观察、想象、思考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观察到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以此掌握了空间和图形的基础知识,从而丰富了他们对图形的认识,使他们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并塑造了直观想象思维.

五、重视算理过程,提升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需要形成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初中生的运算能力普遍较为薄弱,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算理过程把握不清晰.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应加强算理和算法的联系,使学生灵活运用运算法则,以此解决运算问题,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在把握算理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率,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运算能力.

以“分式的加减法”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分式的分母进行分解因式,并明确“取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在学生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后,对后续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的理解变得更加简单、明了.在此基础上,由于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综合性较强,笔者引导学生明确运算时的一般步骤,即:通分、写成“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形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分子分母约分.通过这一系列算理过程,不仅使学生形成了缜密的运算思维,还提升了他们运算能力.

六、构建实践环境,培养分析能力

数据分析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无序的数据进行整理,再使用统计工具,以发现折射出数据的内在规律,以此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环境,使学生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等全过程,以此将数据转变为文字信息.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对研究对象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定性分析,还能够使学生对数据规律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从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以“平均数”为例,为了使学生在参与猜想、验证、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加权平均数的含义,笔者首先以“广告招聘”的系列问题作为导入,使学生体会权的含义和作用。随后,引导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对自己进行量化评价,如:性格、爱好、学习能力等不同的方面给自己打分,这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进而使学生从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总体评价,以此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总之,为了落实新课改理念,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学生的素质发展.

猜你喜欢
多边形分母内角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多边形的艺术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三角形分割问题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多边形的镶嵌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