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沂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数养,必须要落实好教学常规工作。本文从数学基础知识复习、教学中选题、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学习习惯这几方面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高三复习;运算能力;习惯养成
数学运算是六大数学核心数养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素养。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的运算结果等。
问题的提出:笔者长期在农村普通高中任教,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成绩不理想。从考试评卷中会发现很多学生基础题的运算都没有过关,失分严重,主要反映在概念不清、运算方向不明、计算公式记错,运算过程错漏百出等方面。数学教师要思考怎样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任教学校的学生情况,谈谈对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看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夯实数学运算的基础
基础知识回顾是高三数学复习课的重要环节,知识回顾不是简单地把基础知识逐一列出,这些知识学生虽然已经学过,但还没有深入理解。课堂上要对数学的核心概念回顾它的形成过程,弄清概念的含义与其它数学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学生有时在解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概念不清,例如:要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有些学生只是把数列的前几项求出来就说它是等差数列。这主要是没有弄清等差数列的概念而导致证明无效,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复习。对性质和定理,我们要弄清它的条件和结论。对运算公式、运算法则要弄清它的适用条件和结构特征,学生掌握了公式的结构特征,记忆更牢固。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才能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找到运算的方向,准确地求出结果。
教师要督促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记忆。高三复习课除了梳理知识外,更多的时间要用在训练运算技能上,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来记基础知识并不可取,主要是利用课外时间记忆。教师按知识模块把重点的基础知识整理并印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加强记忆,教师要做好检查和督促工作,运算能力低的学生通常是自觉性不足,如果教师不检查学生也不够重视,通过课堂默写和提问的方式来督促学生是有效的方法。
二、教学中选题要有代表性,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
高三数学复习课中解题教学必不可少,让学生通過解题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积累运算经验,训练运算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教学目标,选题至关重要。在农村普通高中,学生普遍运算能力低,若例题、习题的能力要求过高,学生解题时会觉得无从下手,课堂会很“安静”,学生在课堂上只会成为听众和观众,还会打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选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通过基础型的例题总结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再通过例题的适当变式或拓展训练,使学生加深认识,提高运算技能。选取的例题、习题要符合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题型与高考试题的形式一致,有代表性。例题选取的意图要明确,教师备课时探索不同的解法,侧重通性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解题时会出现哪些典型错解,分析怎样纠错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
【例】已知函数f(x)=2cos2x-sinx cosx-1, x∈R则函数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_______。
【设计意图】三角函数的性质是高考的常考点,通常是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再讨论三角函数的性质。该题有代表性,能揭示运算的规律,有的化简结果在求单调区间时有易错点,通过纠错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情况分析】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较低,还要通过训练提高三角恒等变换的能力;较多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只会简单套用,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三、例题分析要贴近学生思维,侧重通性通法,渗透数学思想
1.要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例题教学起到关键作用。高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分析例题的解法,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解题活动,感受解题过程,如果学生自己能解决问题,理解更深刻,有成就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后再讲解才能抓住关键,学生听课也更有针对性。但课堂上教师要合理分配练和讲的时间,灵活调控课堂节奏。例题的解法会有多种,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学生可能没想到,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重点是揭示通性通法。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教师巡查时要注意捕捉利用,引导学生思考,及时纠错、解惑,纠错要从根本上分析错因,加深学生认识。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中的一些“低级错误”,例如: =a(不考虑a的符号),指数式、对数式的化简等等学生容易出错的计算步骤,教学中既要把握运算方向,又要注意运算细节。运算结束,要引导学生回顾运算过程,理清运算思路和关键点以及运算步骤,总结运算的规律和方法。再通过课堂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2.学生运算能力低主要是因为找不到运算思路,不知道往什么方向思考。运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可以快捷、准确地找到运算思路,把握运算方向。教师要通过例题给学生示范怎样去思考问题,潜移默化地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逐步去领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是长期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运用,学生才会模仿运用,逐步养成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1)学生解答;教师巡查了解学生运算情况。(2)投影学生中有代表性的解答过程,提问学生的运算思路;投影学生典型错解,并引导学生找出错解原因、纠正错误。(3)引导学生反思运算的思路、关键步骤、易错点、运用的数学思想。(4)总结运算的规律和方法(比较两种化简结果那种更好)。
四、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运算技能
课堂上总结的运算规律和方法要通过课后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但学生的一些解题习惯会导致“会而不对”的现象,例如,没有认真“审题”就急着动笔解题,导致运算结果错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审明题意,弄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2)认真思考运算方法;(3)设计运算步骤;(4)按步骤规范作答;(5)查看运算过程有没有漏洞,检验运算结果。其中化简计算式子时也要养成良好习惯,例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要考虑角的范围”;“不等式两边同除以一个数要考虑不等号方向是否改变”等等,避免化简运算式子时出错,学生的解题习惯是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步养成的,教师要课堂上做好示范。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能让学生思维更严谨,提高运算结果的正确率。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课前自主梳理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总结与反思”的模式进行复习。有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同学,经常总结与反思。每节课后要反思例题的运算方法,理清运算的思路;每个知识模块要进行总结与反思,归纳整理常见题型及其运算方法;分类整理自己在考试中做错的考题,弄清错因以及正确的运算方法,定期回顾,避免“常考常错”,总结与反思是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六、结语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多探索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章建跃.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J].中学数学教育,2010(12):3-7.
[3]安学保.讲在学生需要处,讲在思维深刻处——例谈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问题驱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8):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