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辉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从单元核心整合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具体实施和操作、可行性和效果三方面来介绍如何进行“中国制造引领中国智造,工匠精神传承华夏文明”的项目化学习,并对项目化学习后进行复盘反思。
【关键词】单元核心整合;项目化学习;情境创设;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全球教育个性化、信息化趋势的深入,项目化学习引发极大的关注。而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中,注重理论模式的建构,在教学活动中具体实践研究还相对较少,语文项目化教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实践更是不多。笔者试图进一步打破课文间的壁垒,根据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核心目标,对教材进行整合,融入更多教学素材,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维度,以阅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能力提升为目的,来进行项目化学习。更深层次推动课堂向“以学习为中心”改革,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习真实发生。
一、单元核心整合的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对项目化学习的界定,阐述比较详细的是巴克教育研究所。其指出,以课程标准为核心,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单元核心整合教学是以教材单元内容为载体,围绕学段目标,在与其相关的丰富的课外资源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教学策略,统筹整合在题材、体裁、主题、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连接点的一切教学资源,再对其进行整体的开发和运用。
语文项目化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实践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做项目”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积淀文化素养,提高教和学的质量。
二、单元核心整合的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和操作
(一)根据课程标准,立足课本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单元主题,确定单元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目标以及驱动型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下面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1.确立项目主题
第五单元为说明文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其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梦回繁华》三篇均介绍中国传统制造的成就,故把三篇文章进行整合教学。根据文章的内容,提炼出的单元主题为:“中国制造引领中国智造,工匠精神传承华夏文明”。
2.确定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说明文阅读的要求,确定本单元核心目标为:(1)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语言、顺序,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2)感受说明文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激发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兴趣,了解我国人民在建筑园林绘画艺术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3)实地探访佛山本地的中国制造,感受家乡文化魅力,形成作文,提升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能力。
3.确定项目化学习的驱动型问题
(1)说明文文体知识类:每篇课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准确判断每篇课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语言特点。
(2)本单元无论是桥、园林,抑或是绘画,不仅体现华夏儿女的智慧,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底蕴。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中国制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折射出地域文化特色。寻找佛山本地的中国制造,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二)在核心目标和驱动型问题的引领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内驱力,让学生明确项目任务,主动快速进入单元项目化学习中。
1.《中国石拱桥》项目化学习创设的情境为:情境一:学生四人小组绘制中国石拱桥的简图,有助于学生完成驱动型问题(1),达到核心目标(1)。情境二:提供关于“桥”的群文给学生阅读,让学生对中国各式各样的桥梁有不同的了解和感悟。
2.《苏州园林》项目化学习创设的情境为:播放佛山本地的梁园与清晖园,让学生了解本地园林特色和地域文化。此情境的创设,旨在完成驱动型问题(2),达成核心目标(3)。
3.《梦回繁华》项目化学习创设的情境为:观看央视综艺《国家宝藏》“千里江山图”,感受艺术作品中体现的文化价值,完成驱动型问题(2)及核心目标(2)。
4.创设单元写作情境:赢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带领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访佛山本地的中国制造,制作PPT。感受其展现出来的“工匠精神”,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三)围绕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通过一系列项目化实践活动的探究、合作,集中学习单元核心知识,引导学生对核心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思考,增进学生思维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第一阶段: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第二阶段:通过情境入项,感受前人智慧和华夏文明;第三阶段:探访佛山本地制造,形成作文。
(四)学生项目化學习活动成果展示。项目成果展示可以加深学生的探究欲与成就感。阅读教学除了提升学生的四大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外,更多是为写作教学服务。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已经走访了佛山的中国制造,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收集素材。接下来,让学生以“寻找_____ ”为题,把收集的素材写成作文。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对学生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
(五)学生项目化学习评价。周文叶在《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一书中表示:表现性评价能支持系统的改革目的,从而改变教学与课程、学生的学习。笔者在活动成果展示后,以等级形式进行了此项目化学习的评定。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项目学习过程,而且评价是引领项目发展,促进项目生长的明灯。参考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中的成果量规,笔者制订了本项目化学习评价表。
三、单元核心整合的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和效果
夏雪梅在《项目化学习实施》一书中说:“对于项目复盘,可以反思和迭代项目,吸取经验再成长。”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后,及时对本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进行了复盘,反思总结了此项目的可行性和效果。
(一)项目的可行性。此项目的总体思路是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重点着力在语文知识的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从实施过程来看,非常顺畅;从学生在项目中的投入度来看,参与度几乎是百分百的,学生沉浸在驱动型问题和创设的情境里,积极合作探究;从学生学习的总体结果来看,基本都掌握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写作上素材多样化,很好地实现了单元核心目标;从项目的一致性和性价比来看,获得了比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更好的效果,打破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局面,融入了民族文化,使得说明文的教学也具有诗情画意和文化底蕴。以上四方面很好地体现了此项目化学习的可行性。
(二)项目化学习的效果和作用。
1.对教师教学行为而言:(1)教师由关注课本零碎知识点,转变为根据单元核心目标整合教材,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设计一些引发学生对教材和项目深入思考的问题,极大锻炼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2)教师在设计项目中需要全盘考虑、统筹规划,是对教师组织能力的提高。
2.對学生学习行为而言:(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在教师设定的真实情境下的驱动性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在进展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这本身就是在不断主动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积极性较弱的学生而言,项目的推进激发了个人学习的需求。(2)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项目推进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知识,从分工讨论到最后的成果呈现,是对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的综合训练和提高。(3)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在协作中经历商讨、矛盾、挫折和突破。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更适应社会合作、竞争的需要,精神层面得到成长,这些成长将助益他们今后漫长的学习之路与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 [M].任伟,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
[2]夏雪梅.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3]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孙海瑾.以评价导引方向,以体验激发生长[J].语文学习(沪),2020(5):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