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12月10日,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授牌工作会议暨“智慧教育示范区”工作启动会顺利举行。
深圳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邱成瑜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授牌,深圳市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校级实验项目正式启动。同时,深圳市全面开启“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秘书长蔡可远程参会并发表讲话,分别阐释了信息化“双区”建设的国家战略、布局,以及区域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和方向。
在看完深圳市云端学校的精品课展示后,深圳“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及“智慧教育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张惠敏对实验区和示范区工作作了细致科学的部署。随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潘希武在会上宣读了“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名单,分两批对“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实验校代表进行授牌。
按照區域均衡的原则,深圳市教育局从全市遴选出100所实验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等多个学段。按照市、区、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实验框架和建设思路,这100所实验校将聚焦跨学科STEAM融合课程、校本特色与拓展性课程、智慧教与学模式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探究、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精准教学与精准评价研究等18个实验子方向,具体落实项目落地,系统化推进新型教与学模式改革,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教学改革。
深圳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获得教育部高度好评,在教育部实验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分享,并入选了“第四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典型案例”。深圳市市级统筹、区校协同的推进模式受到教育部实验区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此前,在今年5月14日举行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授牌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领导为深圳市以及深圳市11个区授牌,深圳市实验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深圳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从“精准到区”阶段转向“精准到校”阶段。张惠敏说:“我们还将继续向纵深发展,在精准到区、精准到校的基础上,精准到班、精准到人,实现四个精准,使实验区工作扎根基层、扎根教师、扎根课堂。”同时,她指出:“本次会议也是深圳信息化教学实验区与智慧教育示范区“双区”融合联动的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后,深圳将重点做好信息化“双区”联动衔接,建立一体化推进机制,突出课题引领,激发工作动能,打造信息化“双区”专家智库。
深圳市教育局拟成立深圳市教育信息化暨“双区”工作咨询委员会,从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专家组名单、教育部科技司《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编制专家组名单、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信息化教学指导专委会名单中遴选专家。同时,也将结合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工作实际,在全国扩大遴选范围,增选有关专家,以深圳市教育局名义择期发布。
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深圳将立足先行示范,锚定智慧前沿,实现模式示范、标准示范、机制示范——在模式示范上,大力推动云端学校建设,呈现未来
学校新标杆;大力推动先锋教师培养计划,呈现未来教师新标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标杆项目,探索新技术在
教育教学及优化学校管理配备方面的应用。在标准示范上,陆续出台一系列标准规范,特别是高标准建设新学校的系列标准,不断探索新机制,“建一所优一所”,努力把每所学校都打造成智慧校园,孵化出更多智能化校园。
在机制示范上,与全国高校合作研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推进策略及机制,探索组建湾区未来学校联盟,探索政企学研用的信息化工作运行机制,努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应用及发展研究高地。
邱成瑜高度肯定了深圳市及各区教育行政部门一年来在国家教改实验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信息化“双区”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耕好各自的“责任田”;二是明确时间任务,规划好实验的“路线图”;三是加强总结提炼,培育出一批“新成果”。他对实验校的工作寄予厚望,希望100所实验校的授牌,成为实验区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成为智慧教育的新的增长点。
(深圳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