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徒制建设的途径

2021-01-10 13:27王丛会
广西教育·B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双导师学徒制校企合作

【摘 要】本文基于学徒制建设中存在的企业积极性普遍不高、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政策激励不到位等问题,论述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徒制建设的途径,提出齐抓共管,多措俱下,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导师”的素质;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学徒制的有效实施;增加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学徒制的實施;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开展学徒制建设工作等做法。

【关键词】学徒制 校企合作 双导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0-0058-0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推行学徒制已经成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职业学校是为企业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职业学校学生培养与社会培养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不仅加重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导致企业遭遇“用工荒”。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转变办学理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这样可以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接轨,推进产教融合,从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

一、学徒制建设的内涵

学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学徒制一般是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某些技术、手艺或者知识。由于原来的教育系统不够完善、教育类型比较单一,学徒制也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手工生产,再加上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育系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专业化教育,导致学徒制在我国逐渐没落。不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却能够在教育系统中推行现代学徒制,加强学校培养与企业、社会的联系,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而且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给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职业学校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技能不足的问题,中职毕业生不能够完全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为了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职业学校应更加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下,学习者既是学生也是学徒,由学校和企业对其进行双重培养;在学生学习结束后,学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并引导毕业生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实施学徒制建设的必要性

(一)应对当前就业压力的需要

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与高等院校相比,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不占据优势,若是专业技能再不突出,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就会处于劣势地位。而职业学校原有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人才培养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直接就业,既提高了学生培养与企业就业之间的衔接性,又缓解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才的需要

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处于不断转型和创新之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而现阶段中职教育难于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阻碍了经济发展的步伐。企业在现有的教育模式下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员工的培训,而推行产教融合,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衔接,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改革现有教学弊端、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逐渐认识到现有职业教育模式的弊端,因而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开展学徒制教学试点,促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截至目前学徒制试点教学已经呈现出一定的效果。因此,应该进一步普及学徒制教育,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从而减轻社会就业压力,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学校学徒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影响学徒制的推进

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完善需要企业的充分参与,只有强化企业的作用才能促进学徒技能的提升。但是,学徒的培养对企业而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企业在与学校加强合作的过程中,会对其原有的生产进度或生产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短期内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在学徒制建设中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徒制建设是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共同展开的,学习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学校只有与企业进行充分的合作才能推动学徒制建设。然而,在推动学徒制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在管理方式、教材选择、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没有达成一致,导致学徒制建设缓慢,学校与企业的配合度不高。

(二)师资队伍不够完善,影响学徒制的质量

虽然校企合作背景下职业学校学徒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师资队伍不够健全问题依旧突出。职业学校教师大多缺乏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在进行专业知识讲解时难以展示最新的企业成果。企业派遣的技能型人员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学生之间的沟通又不足,因此企业派出人员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

(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学徒制的实施

职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验设备。而部分职业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资金短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没有相对完善和先进的技能训练基地,导致学徒制建设趋于形式化。

(四)政府机构参与度不足,政策激励不到位,影响学徒制的推进

学徒制建设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但是,部分政府机构只是把推动学徒制建设当作口号,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给予帮扶,对企业和学校合作中的学徒制建设问题了解较少,而主要关心学徒制建设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导致学徒制建设进程缓慢。

四、校企合作背景下加强学徒制建设的策略

(一)齐抓共管,多管齐下,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背景下学徒制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因此,应该采取措施提高企业参与学徒制建设的积极性。在开展学徒制建设中,学校应与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听取企业的意见,在企业有需要时学校可以通过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企业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应对企业派遣到学校的师傅给予充分的尊重,使企业师傅享有与学校其他教师平等的待遇。同时,相关政府机构则应该对参与学徒制建设的企业给予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完善学徒制建设。

(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双导师”的素质

现代学徒制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双导师”队伍,因此,应该加强职业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交流,明确各个教师的教学任务及相应的待遇。学校在一些规模比较大、设施设备比较先进的企业中筛选出一些职业技能过硬、责任感较强的技术专员并聘请其为学徒制建设中的教师,对其需要承担的教学任务给予明确的划分并由学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正式上岗,同时享受带徒津贴或者补贴。同时,职业学校也要提升本学校教师的职业技能,安排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并且把企业实践的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标准和依据,这样既能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又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了解企业的先进理念,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这种“双导师”制度既提高了企业参与学徒制建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筛选符合条件的教师或者导师。师资队伍是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前提,因此,学校应充分激发教师的潜力,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建立起一支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导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衔接性和契合性。

(三)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学徒制的有效实施

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将实训基地作为企业的车间或者厂房,用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向学校添加设备、引进生产线或者投入资金的方式来改善学校实训基地的条件,实现学校教学资源与企业产业生产的对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企业师傅可以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内部观看生产流程、生产工艺,让学生实地感受企业工人的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将不懂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傅,由师傅进行专业的解答。必要时师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产线的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通过合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来加强双方的合作,使学校人才培养更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校企合作契机,从而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

(四)增加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学徒制的实施

合作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因此,政府应给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补贴,并且给予校企学徒实训基地一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的设备设施,以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也可以建立现代学徒制基金委员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学徒培养中来,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减轻企业压力;大力支持企业新科技成果的研发,对职业学校的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学徒制的实施。

(五)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开展学徒制建设工作

学徒制培养是基于产教融合模式进行的创新型教育,与原有的职业学校培养方式存在诸多不同,因此,应在开展学徒制建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就企业的技能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学徒的管理方式和考核制度、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徒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还能够提高企业参与学徒制建设的热情,以便学校更好地在学徒制推进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完成学校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更多地深入企业内部,增强工作技能、提升综合素养,从而成长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企业通过与学校进行交流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使学徒毕业后能更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学校与企业就学徒制建设开展深入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推进双方的共赢。

当今社会产业经济迅速发展,需要职业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展现职业学校的优势。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建立现代学徒制不仅能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还能缓解职业学校的就业压力,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从而推动产教融合。在建立学徒制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职业学校的定位,设置合理的课程,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提升职业学校的竞争力,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改革。

【参考文献】

[1]黄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5(15).

[2]张慧,李作聚.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20(4).

[3]繆艳菲,毛玲玲.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山西农经,2016(3).

注:本文系桂林市教育局委托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桂林市中职学校试点项目为例”(编号:市教职成〔2019〕7号-委托项目2号)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丛会(1977— ),女,瑶族,讲师,现就职于桂林市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信息技术。

(责编 唐玉萍)

猜你喜欢
双导师学徒制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初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双师团队建设研究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