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刚 陈艺文
【摘 要】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为毕业生由学校跨入社会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现今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的主要环节为双向选择、双导师制的顶岗实习,通过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了校企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发展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和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等三点内容优化建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建议
1 卓越工程师的背景概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国家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2010年首批参与高校有61所,2011年第二批加入的高校有133所,教育部共批准1258个本科专业和295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加入卓越计划。其目标主要是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一大批卓越的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11年加入“卓越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注重将目标定位及特色与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区域的行业发展相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机械工程为背景,以实际技术为主线,实行“学校学习3年+企业实习1年”的培养模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1级和2012级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共有117人,同时与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学生层次、志趣和需求,安排校外企业实习,进行分类指导。通过为期1年的企业实习,使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进行自我定位和选择,在企业毕业设计中验证学科掌握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 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主要环节
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灵魂与根本,也是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卓越计划”确保学生在实习阶段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了解企业,了解机械专业实际的需要,将学习理论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必要的实际技能,充分补足了工科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1 采取双向选择,实现高校大学生求职的提前预热
依据“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实施原则,密切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符合高校特点和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招聘制度和企业实习制度,提升企业和学生的满意度,使学生在预招聘中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计划”采取二阶段的培养方案:第一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由教师传授知识,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第二阶段为校企合作,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到企业展开“真刀真枪”的实习,并进行毕业设计相关工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举办由企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习招聘会,学生通过企业招聘简章自行选择目标企业,企业则根据实际面试情况和企业需求选择合适人才,双向选择同一后签订实习协议,落实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据统计,2011级和2012级的117名卓越班学生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实习应聘环节,能够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求职的不易,同时发现自己的突出问题和核心竞争力差距,这一认识帮助他们明确就业目标,通过相关职业培训弥补在实习求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实习和学习中深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2 落实顶岗实习,促进高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卓越计划”顶岗实习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使高校大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同时真正融入专业,了解专业,践行专业。在实习中积累经验,力求让学生以工人、技术员等身份参与生产过程,成为该行业的“半个专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与企业进行全面、紧密和系统的合作,积极与地方企业和产业联盟开展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与12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双向选择,117名卓越班学生分别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参与所属岗位日常工作、工程研发的全过程。在轮岗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缩短学生毕业后在企业的工作适应周期。从而,了解该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形成有机的链接,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反哺理论知识、职业选择和未来就业方向。
2.3 实行双导师制,推动高校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全面结合
企业相较于高校拥有着把握社会人才需求脉络、先进生产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等优势。双导师制是一个互惠共赢的局面,高校能够很好地应用企业优势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学生职业素养、工程实践、研究创新及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师组织卓越学生在校3年间进行认知实习、金工实训、课程设计、暑期企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大四根据企业的安排,配备专门的企业导师,在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深入实际、认真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初浅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开拓视野,培养生产实际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深入研究工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依托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帮助,确立毕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方向,在实践中,为毕业设计论文提供创新性思维,并完善、解决毕业设计论文所遇到的问题,在校企双方导师合作之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 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内容优化
通过学校、企业、学生三者间的定期座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在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突出问题:1)学生与企业均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理论性知识的实践意义较弱;2)学生反映在校学习期间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链接,实习后感觉到理论掌握空泛;3)企业反映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前瞻性能力较弱,多为被动式思路指导。针对以上三点突出问题,对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做出如下的内容优化。
3.1 深入合作,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1]其人才培养方案贯穿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施过程,应在遵循“找准适合本校人才培养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注重人才培养的行业企业背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等四项原则[2]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专业办学定位、切合本校办学总体思路的指导思想。
然而现阶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教研室主任和教师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和社会需求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不如深处行业、扎根企业的企业工作者深入和明晰。因此,我校应与企业深入合作,以满足现实需求为导向,以符合办学特色、实现根本价值为目标,与企业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加强与不同的企业和国内代表性大学进行沟通,总结经验和教训,充分了解行业的人才和能力需求,根据现实“重实践、重创新”的市场导向,在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着重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强化实践教学教学环节,建立以实践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与时俱进,与工程实际接轨。
3.2 加强联系,发展企业兼职教师队伍
针对学生反映在校学习期间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链接,实习后感觉到理论掌握空泛的问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选派教师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学生的需求,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适当调整,使理论与实际得到更紧密、更全面的链接;另一方面,多渠道、多措施吸引企业界、工业界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士,整合资源,建立一支行业背景强、科研技术精、思想观念新、工程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主要与校内教师共同承担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内容,特别是企业实习阶段培养方案的制订,落实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安排。积极开设企业课程,指导学生实训,进一步为我校学子带来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对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与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对工程实践有着更深入的认识,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3.3 开拓视野,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
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卓越计划”的一项重要使命,是经济全球化、国家“走出去”战略和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而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多渠道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化。[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注重提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培养具有前瞻性、国际化视野的新型优秀人才这一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应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明确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定位,需要从“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拓展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形式、数量和规模。一方面,与海外高校共享教学合作的资源,邀请海外教授开设有关工程教育、工程实训的国家化课程,增加学生对海外前沿和技术等多元文化的理解;一方面,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从学生学习动机、个性特点、志趣需求等方面考虑教学设计,更多地把讲台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不断启发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一方面,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资源,与国际留学生组织国际间的文化体育交流、科技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开展海外学习、交流合作项目,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机会,分批分期组织学生赴国外参与国际会议,参加关于专业课程、实验室体验、企业工厂实习等短期学习项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总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是毕业生由学校跨入社会的关键一步,是专业理论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手段。以实习促就业,引导毕业生提前进入连续工作环境,深入了解就业形势,增强就业经验,提升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能力、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有助于毕业生发现自己的实际爱好和专长,为增强各项技能水平,明确就业目标,调整就业方向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研究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
[2]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
[3]林健.面向世界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