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12 14:25刘小燕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刘小燕

【摘 要】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将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教育阶段,情境教学法应用范围较广,本文将基于初中数学教学,简要分析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必要性及相关方法。

【关键词】情境创设;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

近年来,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探讨如何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提高教學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特殊性

初中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一部分学生对外界事物辨认不清,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存在叛逆心理,甚至开始逃避学习,厌恶学习。这是学生青春期的常见问题,且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息息相关。

同一节课程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会有不同的效果,可见教学方式的差异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调查后得知,学生更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而在较安静、规矩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更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情境教学法是最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二)学科的特殊性

学科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在内容上,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要远远多于小学数学;在学习方法上,初中数学的学习方式更具有多样性;在知识难度上,初中数学多围绕公式、定理,从代数、几何两方面进行深入学习,而不像小学阶段多以应用题、计算题为主,所以学习难度上,初中数学更为抽象,学习难度也更大。另一方面,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在中考中占比较大,所学知识更加晦涩难懂。另外,数学知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某一时期的学习有所缺失,将会影响后期有关知识的学习。

基于初中数学抽象、难度大的特征,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将数学教学情境化,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爱上数学。

(三)重要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主要有三点重要意义。第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之一,在情境中,教师能转变课堂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第二,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情境创设像是数学公式、定理与学生之间的一道桥梁,通过这道桥梁的连接,学生能更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第三,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将情境创设融入初中数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举一反三能力、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同时还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

(一)创设趣味型情境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满堂灌现象,这也是导致数学课堂枯燥无趣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深入寻找数学知识的“趣味”,利用数学故事、数学史实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3]。例如,七年级上册中第一章《认识有理数》中的第一节《正数和负数》,对学生来说,正负数在生活中都是常见的,但对正负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定义却是模糊的。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巧用课本中阅读与思考板块“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这个故事,通过展示《九章算术》以及魏晋时期《九章算术注》中不同颜色的算筹,询问学生:这是什么?通过问题导入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大部分学生会猜想这是小木棒、牙签等。带着问题讲述历史故事,引出“负数”的概念。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神贯注,也能更加深入了解负数的含义。同样,《勾股定理与平方根》可以用伽菲尔德与小男孩的故事作为教学情境,《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用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进行解释。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不乏有趣的故事。教师要用心钻研,在课堂设计中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追根溯源,寻找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有趣小故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故事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

(二)创设知识型情境

数学知识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这一特性说明在数学中没有一个知识点是独立存在的。这也印证了我国的一句古语:“温故而知新”,从旧知识的学习中发现新知识,同时温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也可以作为创设情境的一种方式。例如,“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两节内容相互联系,因此,在学习完三个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后,在学习性质时,可以先进行回顾与思考: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之后教师将定理颠倒并提问:已知两直线平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索与思考。在这种知识型情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淡化自己的角色,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不再像原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同样,教师还可以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梯形中位线定理建立连接,将相交弦定理与切割定理建立联系。

数学知识是不可切割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秉承这种理念,在新知识的学习导入环节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知识型情境的创设,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

(三)创设实践型情境

实践性情境,顾名思义,即通过动手等形式,让学生真正感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数学的最终教学目的是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因此,教师要将情境教学生活化,通过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4]。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有趣的手工课。课前准备好纸、剪刀,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漂亮的剪纸图案,带领学生进行欣赏,之后实际动手操作,利用轴对称的原理剪出美丽的剪纸图案,再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自己亲手制作出的图案:它有什么特征?在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后,教师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的图形呢?带领学生回归生活。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与同伴一起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从活动中探索数学的真谛。

(四)创设联系型情境

初中阶段学科较多,其中数学是物理、化学等科目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相关学科的内容创设情境,不仅有利于整合课程资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学习数据分析时,教师可以用物理中声波、光波的频次图作为导入,引出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又能拓展物理知识;在讲授盲区时,可以用语文《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古诗的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盲区的概念;讲到几何体的三视图时,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诠释三视图的含义。学习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思考的态度,寻找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契合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

三、结语

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时刻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从创设趣味型情境、知识型情境、实践型情境、联系型情境等方式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另外,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适用于本班学生的情境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于昊阳.初中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2]王兴艳.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9(21).

[3]池新锭.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

[4]葛海燕.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0).

[5]黄小霞.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2(03).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