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史的数学实数教学设计

2020-09-10 01:25吴玉婷
高考·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数学史

吴玉婷

摘 要: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它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常有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对于“实数”的教学,以第一次数学危机为故事主线,问题驱动为辅,步步引导学生学习无理数,体会无理数产生的实际需要,以及从中体现的人类理性精神。

关键词:数学史;实数教学;问题驱动

一、引言

数学史是人类文明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如果我们想要遇见数学的未来,适当的途径就是研究这门科学的历史和现状”。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创造者,对作为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来说,带领他们领略数学史,体会数学家们的精神和数学思想,为他们打开世界的大门,是我们应当要做到。

那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和重构式是几种较为常见的融入方式。基于不同方式的优势以及无理数涉及的数学史,以第一次数学危机故事为基础,让学生了解无理数发现的现实背景,感受数学家顽强拼搏,坚持真理的精神;接着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沿着先人足迹去探索无理数;最后以一段微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数系的发展过程。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无理数的发现背景

教师讲述以下故事:

“万物皆數”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仰。他们认为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化为整数或分数的问题;除此之外,就不再有其他的什么东西了。然而这一信仰却随着他的学生希帕索斯计算边长为1 的正方形对角线长度时被打破了。希帕索斯发现它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这个实际存在的量,就像是一个“外星人”一样闯入了他的视线,于是赶紧把这一发现告诉他的老师毕达哥拉斯。可是毕达哥拉斯也无法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他的全部知识理论都是以有理数为基础的,于是他不准希帕索斯再谈论。可是希帕索斯就想着,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个数,那岂不是等于说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不存在吗。后来他为了坚持自己所得到结论,就将生命置之度外,把这件事传扬了出去,最后却被学派的人扔进了海里,失去了生命。那希帕索斯当年到底发现了什么?现在我们就沿着前人的足迹来探索这位神秘的“外星人”。

(二)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首先教师出示边长为1的正方形,让学生指出其对角线,然后引出问题1.

问题1: 你能拼出来吗?

将两个边长为1 的正方形进行裁剪,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使得大正方形的边长刚好是小正方形的对角线,你和你的同伴能合作拼出来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好的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进行剪拼,然后在全班交流讨论。出乎意料,学生给出了以下两种不同拼图。

接着引导学生找出拼图前后所蕴含的等量关系,得到此时的正方形面积为2,然后出示问题2。

问题2: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怎样表示?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依题意可得x2=2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及实际意义,得到,这个数表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线段长度。

思考:面积为3的正方形,它的边长又如何表示?若面积为5呢?

类似地,用来分别表示面积为3和5的正方形的边长。

问题3:是有理数吗?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且任何一个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必定是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如:,,,。

但当年希帕索斯做了很多尝试,却发现并不能表示成这种形式,也就是说不是一个有理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对于无理数的经典证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当中就有,其中我们的课本阅读材料中就给出了 不是有理数的证明过程。

问题4:无限不循环的小数还有哪些?

除了,等,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熟悉的圆周率π也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当然,我们也可自己构造,

如:0.303003000300003……(每两个3之间0的个数逐渐多1个)

概括: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看来毕达哥拉斯学派虽然“惩罚”了希帕索斯,却“惩罚”不了,反而还出现了更多,如…。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这样错过了让学派光荣的机会。

真理终究是不会被淹没的,毕氏学派抹杀了真理才是“无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希帕索斯的牺牲,就把这些数取名“无理数”。

总结:常见的一些无理数:

(1)含π的一些数;

(2)含开不尽方的数;

(3)有规律但不循环的小数,如4.04004000400004…

接着教师通过例题及练习加深学生对无理数的理解和辨别。

引入了无理数,数的家族更加壮大了,由此教师引出实数的概念。

(三)数系的扩充

问题5:我们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仿照有理数的分类,你能给实数分类吗?

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对实数的分类的看法,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从而得到以下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区分实数家族中不同类型的数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实数的理解。

最后,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完整的数系发展的脉络,以一段微视频来结束本节课。

三、结束语

本节课以无理数的发现故事为背景,让数学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说明了引入无理数的必要性,体现了人类文明与实际活动的联系;学生在感受到当每一次面临数的“不够用”时就需要出现新的数的同时,既领略了数的扩展的基本思想,也了解了无理数的发现所经历的坎坷,这一重大发现是人类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的伟大胜利;以数学历史故事为主,问题驱动为辅,既顺应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让学生处于感兴趣的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晓勤.数学史与数学教育[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4

[2]杨馨元.有理数与无理数概念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数学史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