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当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插图资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丰富课内教学资源的作用,并辅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尤其是一些蕴含传统文化的插图,可以熏陶小学生的情操。为了充分发挥教材插图的教育功能,本文阐述新教材中插图的突出特点和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调试意见,并根据教学实际,提出可行的运用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策略
2016年秋季,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教科书全面投入使用。本册教材的编排的改变引起了一线教学者与研究者的重视。然而作为面向学生的教材,除了课文内容外,教材插图对教学的影响与作用却往往被忽视。仔细查看,不难发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编制的,其教材中的插图也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设置。因此,不少插图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童趣性、生动性,有利于降低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充分开发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分析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其中蕴含的插图资源非常多,而且比较受师生的欢迎。它们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属于一种直观化的图画语言。在语文教学中,这种语言形式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而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来展开高效教学,就需要了解插图特点。
1、插图的艺术性特点。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教材插图融入中国绘画艺术元素,渗透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想象,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部编版教材在教材插图中融合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留白等多种艺术手法,整本教材透露着浓浓的中国风,这是编者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进行中国特色的美学教育,在课本中体会艺术的美,体会中国艺术的美。例如,在《天地人》一文的页面上就采用了大幅的水墨画,大片的留白给予学生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剪窗花》这一课外阅读部分,则采用了有民间特色的人物畫与动物画,显现出中国绘画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部编教材的插图采用学生们喜爱的水粉画,课本的大小从32开变为16开,让插画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地方。教材插画变“插图”为“绘本”,并且不仅仅局限于书页的一隅,而是铺散在课文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图文结合进行阅读。
2、插图的趣味性特点。
編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置的教材插图带有一定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激起学生的新认知,使其在趣味化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例如教材的拼音每课都配有情境图,而且是整合的情境图。这不仅仅让整个拼音部分的教学更有系统性,整合的情境图功能也更加丰富。因为情境图包含着故事的情境,同时字母的音或者形又融合其中,可以把学拼音结合到学生们喜欢的看图听故事、讲故事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们对拼音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观察图画、看图说话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识字教学部分的情境性也较以往的教材有了更多提升,例如,在《日月明》一课中,部编版教材就配了一幅插图是三个小朋友齐力种树的过程,让学生们配合插图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更通过背景图中繁密的森林与上文中“双木林,三木森”形成对应,帮助学生学习。
3、多种能力培养交融。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编者在编辑教材时,有目的地编选插图,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由远及近,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有顺序地观察事物。在拼音教学部分,通过情境图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与学习拼音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对言语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把握语言规律,发展学生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能力的过程。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通过课文插图,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与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用多大的声音》这一课中,用三幅不同情境的图画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说话的情境,通过插图创造的情境,学生能够感知到什么场合该用多大的声音。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中有很多插图不仅再现了课文的精彩片段,插图中还包含着许多文字所不能包容的信息,通过观察插图、理解插图,使思维训练、探究学习等环节蕴涵其中。例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共同观察课文插图中四种动物在雪地里踩出的不同形状的脚印,图文对照,学生就能理解脚印与画的联系,将画与文字建立逻辑联系。
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学教育是以往语文教材中比重较小的一部分,而在这一次部编版教材中插图丰富,内容非常广泛,能让学生感知插图中丰富多彩的世界,欣赏插图所展现的艺术美,从而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受力。
4、插图的时代性特点。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插图具有一些时尚元素,旨在发挥教材插图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让插图资源既发挥其应有的教学辅助作用,又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更准确地解读文本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插图存在的不足及调试建议
1、图导向不明确。
部分插图的内涵超出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理解范围,教师难以在教学中进行应用。例如,在《ang eng ing ong》一课中,部编版教材插图中是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入睡为主体的静谧画面,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与本课有关系的却是插图中不太显眼的那部分,结果学生在描述画面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2、图文契合度不高。
部分复韵母教材插图的音形结合不到位,例如,在部编版教材《ai ei ui》一课的插图中,就是一群小朋友围着听一个老奶奶讲故事,缺少更多音与形结合的图像,对于一年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难度较高较大。
3、图文干扰。
部编版教材将插图作为大幅背景衬于文字背后,与以往简单的编排方式相比的确让人耳目一新,但由于个别篇目背景色处理不当,给学生阅读文本造成了影响,例如,儿歌《小白兔》一课的插图中,由于色彩的干扰,有些字需要比较用力才能看清,这无疑给学生阅读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扰。
综上所述,教材编写者应保持现有教材的突出特征,将趣味性、教育性、审美性、情境性继续融合到教材插图的编写中;同时,优化插图结构,提高图文的契合度,以图促教,以图促学。插图,除了让教材更美观之外,还应该让教材更为充实和丰富。更重要的是,插图的编绘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发展水平,而不能将超出该阶段认知水平的插图编入课文内。
三、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有效运用
1、利用教材插图渗透传统文化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愈发重视在課堂上渗透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可以走进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更好地学习课文知识。比如在《天地人》一课中,教材中就插入了水墨畫这一插图,渗透了中国水墨画的传统文化,也传达了绘画的留白艺术。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传统文化来熏陶学生的情操,也利用插图中的留白艺术之美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可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
2、利用教材插图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应该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而利用插图资源来辅助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小兔运南瓜》这一口语交际版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利用教材中的两个插图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两幅插图涵括了小兔运南瓜的起因、小兔运南瓜的结果,却唯独缺少了小兔运南瓜的过程。这一“缺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独立的思考:“小兔是如何将南瓜运回去的?”每个小学生都可表达个性化的想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教材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关键要素,可让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驱动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托教材插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教学举措。比如在《影子》这一课的教学中,教材插图是三个小孩子一起玩轮滑的图片。对于学生而言,“影子”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将教材插图运用到课文理解中去,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如:“在教材插图中,三个小孩子在玩轮滑,如果三人的轮滑速度都比较快,他们背后的影子还是会始终跟随着他们吗?这是为什么呢?”具有一定探索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利用教材插图营造快乐教学氛围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教材插图具有一定的稚趣性,它们是从儿童的世界出发,展现出比较奇妙的画面。这样的插图可以营造一个轻松又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奇妙的画面刺激下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比如《妞妞赶牛》这一课的插图采取了文字嵌入牛的身体的形式,能够让小学生看到比较夸张的插图内容。牛的体态与妞妞相比,相对比较大,显然是不合常规的,但是却符合了儿童世界的奇妙特点,有利于营造愉快的语文教学氛围,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总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丰富多彩,插图形式和插图特点也比较多样化,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及其插图的实际特点出发,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