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的有效性

2016-12-12 10:14崔仙丽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材插图对话教学有效性

崔仙丽

摘 要:在现今各种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中,以对话为呈现形式的教学材料非常普及,对话内容不仅承载着语音和词汇教学,还给了学生丰富的情境设计和实用易学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话行为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分享信息、观念或者共同解决问题的讨论。如何从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滚动旧知、创设情境和注重整体性等方面提高对话课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值得深思。

关键词:对话教学;有效性;教材插图

现在新版的PEP小学教材在课时安排上作了一些调整,现在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就是Lets talk内容,第二课才是Lets learn的学习,看过老师上对话课,他们总是把对话课里面的新单词先拎出来一个个教完,教完新词后再教句子,等把本课的新知识全部教好后,最后才是回到课文对话,往往是课文对话听一遍或两遍就结束了本课对话课的教学。这样的对话课模式不仅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反而不好。这样的课上完后,我去问过学生,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学生往往都是一头雾水答不出来,他不知道学单词是重点还是学句子是重点,学了整整一节课,反而书上的对话内容都还读不来。这些都属于机械操练,是脱离教学情境的,所以这样上对话课是很低效的,如何使对话课有效?

一、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教材插图帮助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行为,预期着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和标准,在方向上为教与学的评价提供依据。Lets talk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在理解对话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目标句型在具体情境中展开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听、读、演各种操练活动为“说”奠基础,让学生逐渐掌握和运用相应达到的语言项目,并就特定话题展开交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确定话题,设定教学目标。

新版PEP教材在编写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教材插图运用极其广泛,几乎出现在每一个教学板块的文字内容中,这些插图生动形象,而且很直观,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也直接展示了课文主题,每一个对话文本都配有图片,图片的设计紧跟语言内容,任务的问答都体现在具体情境中。因此,这些教材插图作为一种非文字信息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在解读教材过程中很有必要认真细致地研读教材,从图片细节处挖掘教学材料,串联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新PEP五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对话课为例,我们通过看单元蝴蝶页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就能明白本单元主题,在设计第一课对话课时就可以从图片入手,让学生看图,看见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看明白后便能自然过渡到后面课文中。

有了教材插图,给教师备课也帮了一个大忙,教师不需要在备课时去网上搜索各种图片,教师可以省下更多时间用在后面的教学设计上,而且教师另外找的图片跟书上的不一样,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这些图片和对话内容联系起来,他们反而很费解,也就使学生不明白课时教学目标,甚至歪解教学目标,这样的对话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二、滚动旧知,带出新知,让学生有话可说

新授课前复习环节的处理质量将影响整堂英语课的教学效果。在任何一节课前,教师都有必要帮助学生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应该以各种形式滚动复习相关词汇或句子,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如果不滚动旧知,直接进入新知的学习,会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听不懂老师所讲内容,更会使学生在课堂输出环节无话可说,学生如果说不出来,一节老师再怎么精心设计的课都上不出彩,甚至会变成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这样的对话课,有效性从何而来?

我建议教师可以从教材插图入手,带出旧知,既方便又高效,旧知的复习也自然,带出新知也顺理成章了。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境可达

情境创设指教师根据话题和教材所提供的目标语言,创设语言交流的真实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想。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要在一定语境中才有交流的必要性,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理解,内话语言。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继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加入课堂活动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注重整体性,促进学生思维和交流

整体教学中的整体指在教学中把文本看做是情景、思想和结构的一个整体,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并让学生记忆一些零碎的词句。尤其是Lets talk板块,都有一个完整的情节、人物和交谈的内容。如果老师把对话分成独立的句子来教,就破坏了语言情境的整体性,也会破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会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输出受到限制,影响学生的思维和交流。

很多教师担心学生不理解文本,就把一些生词或难读的句子事先拎出来操练,这一做法不可取,既脱离语境,又破坏整体性,使对话教学支离破碎了。学生不是在用语言交流,变成了机械跟读,那对话课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而来?

教师要记得整体性和重要性,不要怕学生听不懂就抛弃整体性,我们要考虑“思维差”这个概念,就是说教学活动不都是一蹴而就的,问题也不是一触即发的,会教的老师注重问题的思维价值,不会教的老师追求学生的有口而出。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前后有进步、有发展、有收获,课堂上不那么行云流水没关系,但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思考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宝贵的。比如,我们通常会通过提问题继而过渡到对话课文的学习,我认为提的问题一定要有明确目的,要精心设计一个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材重难点的问题,并且所设问题要减少“yes or no?”等问题,尽量使用“what/when/why/how”等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输出更多内容丰富的语言。

我们不要把现成的东西端给他们,要敢于让学生质疑问难,不要怕“节外生枝”。如果我们时刻记得这点,那么相信我们老师不仅能更好地顾及对话的整体性,还能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那对话课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对话课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看似不难,实则不好把握,要真正上好一节对话课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单纯的朗读对话和表演对话都不是对话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真正运用,要让所学语言“活”起来,体现“学以致用”的价值。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教材插图对话教学有效性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小议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