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小学基础教材的发展呈现极大的丰富性。曾经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教版教材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切实要求。于是在2016年秋,新人教版(又称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适时推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推广使用、通过与旧教材的对比可以发现新教材在内容选取、教学目标等方面做到了从儿童本位出发,积极适应教学理念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为小学生在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文思维模式、阅读习惯养成等方面做出切实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基础教材;部编版;教学理念转变
一、 依据儿童本位,教材编撰
小学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成人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做到从儿童思维发展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对知识点吸收水平等基本面出发制定教育工作,引导儿童沿属于自己的道路发展。一本适用于小学生当前发展规律的教材就凸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对儿童的影响深远广泛。儿童本位出发的教育思想应作为教材编撰的主体思想,需要做到不拔苗助長、不以成人思维代替儿童思维、以儿童语言描述客观生活等现实要求,充分做到以儿童为本位出发的教材编撰与教育工作。
二、 引导儿童认知,观念教育
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存在,对自我身份的充分认知可以获得幸福感与精神满足。充分认知自己作为认识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自我与他人的基础认知存在,在对三者的不断深入认知中构建出专属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教材编撰方面,首先通过国家认同感建设,通过对56个民族儿童形象充分展现,帮助儿童对“我是中国人”这样的认同观念充分感知。其次通过小学生角色介绍,做到国家层面认知向个人层面认知递进,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完整性、先进性、递进性的自我认知系统。再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儿歌“升国旗”教学素材的运用,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祖国的象征——国旗,并通过儿歌教育引入拼音教学。儿歌朗朗上口的特性在巩固学生拼音基础、国家认同感等方面都具有实际推动作用。最后教材在图片选取方面做到了生动形象具体,带动了小学生入门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明确学校目标,引导学生构建先进、适时的价值观念。
三、 凸显儿童主体,趣味教育
成人本位向儿童本位的转向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背景,在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具有鲜明体现。首先体现在语言使用方面适时转变,儿童语言特点具有感性、直接、充满想象力等显著特点,儿童语言通常从天马行空的想象出发,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语言构成,所以在儿童教学素材的选取方面需要做到谨慎并符合实际。以课文选取为例,旧教材在教授拼音g、k、h时,选取的是“猜一猜”的形式,这种形式的选取具有强烈的成人本位思考特点。在新版教材中则变成了“说话”,通过对自然、动物声音的模仿,使得教学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容易理解,做到了从儿童本位出发的教学素材选取。在教学素材的选取方面,儿童口语交际方面选取“我说我话”、儿童心情方面选取“明天要远足”、儿童生活方面选取“小书包”,这些符合当前时代发展并从儿童本位出发的教材选取都更加贴近当前儿童生活习惯与思维习惯,充满了趣味与诗意。
四、 顺应儿童天性,适时教育
一年级新入学学生年龄分布在6~7岁这样一个范围区间,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等特点。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与他们的天性相违背,会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等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资源的选取方面凸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顺应儿童天性,构建出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新教材的运用,合理解决上述问题,与旧版相比,新教材变化如下:首先在字数方面由400字缩减为300字;在课程组成方面,旧版原有41课,其中拼音课程13课、识字课程8课、课文课程20课。在新版方面共有32课,其中汉语拼音8课、识字课程10课、课文课程14课。从整体看来,课程在数量上有所减少,但课程的丰富性却大大提高,在学生减负前提下便于学生全面充分掌握所学知识点;其次是在教学活动方面,充分尊重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提供了例如“我们做朋友”的教学活动,虽然在教材中教学活动案例较少,但是对教师做出了正确的指引,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适时策划开展教学活动,这一设计为教师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提供指导性意见;最后在阅读教学方面,新版教材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活动的添加,指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知识点充分学习、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基础上,引导学生科学、高效的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把阅读作为一种爱好有效延伸,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想,最终达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活动不存在任何学习任务,仅作为一个倡导性的环节存在,一些家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无法脱身,仅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对孩子的陪伴与关爱较少,“和大人一起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家长形成了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
通过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充分对比,可以充分体会到编撰者的良苦用心,做到了成人本位向儿童本位的适时转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发生了切实改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传统文学方面就存在民俗文化偏多;选文方面过多侧重于美育培养而忽视了生活教育,导致儿童生活经验获取不够充分。
参考文献:
[1]詹栋梁.儿童哲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海林.语文课程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语文建设,2006(3).
[3]温儒敏.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1(1).
作者简介:
林婷,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