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元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课不再是传统的“放养式”教学模式,教师逐渐引入“愉快教育”这个概念。体育教育关乎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只有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才会有优异的成绩,才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初中生思想逐渐成熟,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课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引导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体育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学校要从思想上重视、从方法上改变、从行动上实施,让“愉快”成为体育课的主题,营造愉悦的课堂环境,创建高效体育课堂。文章将从几方面阐述如何将愉快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课堂中。
关键词:初中体育 愉快教学 策略研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生的第一要事是健康,第二要事是健康,第三要事还是健康。”体育教育是“与生同来,与死同去”的终身事业。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首先要明白体育教学是一项事关学生健康的伟大事业,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持久健康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为祖国、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学生在传统体育课堂上兴致缺缺的重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枯燥无聊,课堂内容单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以“愉快”为主线,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让体育成为学生成功路上的助推剂。
一、游戏导入,创设愉快的课堂环境
小游戏是快速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式。游戏的设置不要过于复杂,规则要求简单易学,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参与。游戏导入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愉快课堂。
例如,我们在训练学生短跑技巧时,在课前查找与跑步相关的小游戏——“网鱼”的资料。教师提前将游戏的想法告知班长,让班长在学校找合适的空地,比如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操场,提前和管理员联系上课时间。“网鱼”游戏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渔夫”需要共同协作,学生跑步能力会得到一定的提高。我们将操场作为“鱼塘”,选择几名学生作为“渔夫”;除“渔夫”之外,其他学生是等待被抓的“鱼”,分散在操场的各个地方。游戏正式开始之后,“渔夫”需要手拉手组成一个“渔网”,这个“渔网”一定要结实有力,否则“鱼儿”就会跑掉。“渔夫”下手“捕鱼”的时候,“渔网”围住了哪位学生,这位学生就需要转变角色,成为“渔夫”,一起抓“鱼”,直到所有的“鱼”都被抓到为止。如果在这期间,“鱼”跑出了“鱼塘”,就算是被淘汰。在抓“鱼”的过程中,学生不可以将“渔网”弄破,但是可以趁“渔夫”的手放开的时候从缝隙中穿过,如果成功了,学生就可以救出一只“鱼”。
在游戏中,学生可以自由奔跑和嬉闹,课堂气氛会瞬间进入高潮,教师在游戏结束之后开展教学,趁热打铁的效果更佳。
二、分组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黏性
分組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分组的类型很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教师要将愉快的因素融入课堂。
例如,在教学“广播体操”相关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组,实行组内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体操教学为十课时,第一节课是整体教学,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慢动作进行学习,学生要学会模仿,打开四肢。随着课程的进行,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些学生肢体协调能力非常好,有些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较差。有些学生认真跟着教师学,因此各个动作非常标准;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走神,动作记住了,但并不标准。在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肢体协调能力较好的、动作标准的学生,一个组分一个;学习进度缓慢的学生每个组一到两个,还有一个成员负责协调组内关系,组织活动。一个组至少四个人,这种方法叫作“帮教型分组”,组内成员互相学习,在课后自由选择练习时间,学习效率将成倍提升。这种分组方式适合难度较大的“体操”课程。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黏性低,这一方面是由于体育课一般不设置考试,即使有考试,也是较为简单的测验,通过率很高;另一方面是每节课之间的关联性不强。
教师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的黏性增强,课堂黏性也会随之增强,课堂氛围也会更加愉悦。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可以是性别,也可以是兴趣爱好等。尊重学生,耐心地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日积月累地坚持,会让学生对体育课和教师产生喜爱,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
例如,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理论教学,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知识要系统化、层次化,尤其要符合男女生各自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于学生体育锻炼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以举一些例子,如在商界中,大家比较推崇的一句话是“身体是1,金钱是0”。教师也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如多给女学生安排一些强调柔韧性和形体美的课程,以及简单动作教学;男生更喜欢对抗性的动作,教师要投其所好,让学生不断锻炼。
四、长跑训练,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
现在的初中生不爱参与运动主要是因为娇生惯养,平时就不爱运动、怕苦怕累、缺乏毅力。教师应该让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辅导,让学生喜欢运动,主动参与进去。
例如,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长跑,认为中长跑很无趣,一节课的训练严重影响心情。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在中长跑训练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四组,先让学生进行接力跑,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让四组里面耗时最长的一组多跑一圈,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参与;四组里面耗时最少的一组在下节课可以少跑一圈。通过激励法让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并且让学生互相帮助、鼓励,共同进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其他学生为其打分,讲得好的可以减少跑动次数,这样的实际奖励会给学生营造积极心理氛围,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将其对中长跑的心理抗拒感降到最低。在长跑教学难以进行的时候,一定要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做一下心理辅导,给学生讲解长跑的好处,用名人的故事举例说明会更有说服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困难,体育教师和心理教师以及班级的其他同学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总之,采用各种针对性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极大地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组织竞赛,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
初中生有一定的好胜心,这种好胜不仅是学习成绩方面的比拼,也包括运动方面的比拼。学生在竞技中感受快乐与喜悦,获得内心的满足感,感受体育竞技精神。
例如,学校可以在春、秋季举办运动会,设置多个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在运动会来临之际,学校可以调查学生想要参加的运动项目,将得票较多的体育项目被列入运动会比赛中。在正式项目比赛结束之后,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比赛,比如“三人四足”,即将三个人的脚相互捆绑,形成“四只脚”。该游戏考验的是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要想取得很好的成绩,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这也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举行运动会要成为学校的一个传统,让学生可以在运动会之前锻炼自己,寻找训练伙伴。教师要积极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组建啦啦队等,或者让一些学生为班级中的运动员服务,帮忙倒水或者递毛巾。运动会是一个挥洒汗水的舞台,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风采,赛场上的小伙伴既是竞争的对手,也是朋友。
竞赛会使学生产生动力。因为荣誉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深切渴望,竞技精神吸引着每一个热爱运动的人。
六、观看视频,传递榜样的力量
体育课堂内容太过单一,过多锻炼会让学生感到身心俱疲。教师需要在这个时候给学生一剂强心剂,播放历年的比赛视频,激励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奋发向上,为体育课带来活力。
例如,在每个月的最后一节课中,我会组织學生观看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篮球等运动项目的由来,了解奥运会、锦标赛赛事的历史等,进而对体育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转变对体育的看法。中国一些知名运动员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种光鲜亮丽是多少个日夜的汗水与泪水换来的。曾经选择单飞的知名网球运动员李娜,压力巨大,抱着必胜的决心刻苦训练,在训练中多次呕吐。拳击冠军邹市明拿过多次拳击比赛的冠军,刚开始训练的他就只有挨打的份,经常在训练中受伤出血,但是他坚持下来了。林丹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熠熠生辉,但是他在2004年的时候几乎放弃比赛,在被教练骂醒之后,一步步成为奥运冠军。易建联是目前中国最好的篮球运动员,但是1987年出生的他和其他人相比已经是“老人”了,为了保持状态,他每天的训练量十分惊人,让人钦佩。还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为了祖国,克服重重困难,走向辉煌。这样激励人心、让人感动的视频会使学生坚强。
本文从游戏导入、分组活动、因材施教、进行长跑训练、组织竞赛、观看视频等多个角度谈论了愉悦因素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金梅.愉快体育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J]. 中学课程资源,2017(10):29-30.
[2]冯庆梅,王其琪. 对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思考[J].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26-28.
[3]孙婕.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8):104.
[4]张平.对体育教学中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成人教育,2010,30(6):70-71.
[5]代峰.浅析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