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琼
摘要:高中生体质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指标之一,与社会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目前高中体育教育还存在一定问题,建议教师将体育教育与生活接轨,进行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课教学设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兼顾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培养其健康意识,通过体育教育提升高中生体质。
关键词:高中体育 体质健康 教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变化并不乐观。目前,学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缺乏自主锻炼的时间,而体育教学实践又存在一定缺陷,学生的体质成为素质教育短板。因此,改善学生体质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即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注重日常生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掌握可在生活中进行的体育项目。本次研究对如何通过体育教育提升高中生体质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提高学生体质的可行性办法。
一、高中体育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体育课时较少
这是因为高中文化课难度较大,任务较重,体育课可能被文化课占用。这导致体育课时不能得到保证,教育内容无法顺利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改善的目标也无法顺利实现。
2.体育教学不够专业化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不够专业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集体体育活动一般是体能训练项目,如长跑便是一种典型的体能训练。这样的教育内容无法使高中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主观能动性。其二,体育项目教学一般是集体活动,如排球等。其组织模式多基于高中生的自组织,教师不能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专业优势,这导致体育运动训练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3.高中体育课考试方式不够合理
目前的考试方式还是通过成绩来评估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表现,但这类型的考试方式不能和课上的教学内容形成对应的关系,这就可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即体育课的表现不会影响体育成绩。
4.忽视终身体育观念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仍是体育技能的教学和体能训练,忽略了终身体育观念教育。许多高中生的健康意识淡薄,不懂得通过自主锻炼保持健康。这不仅无法体现体育教育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加强高中生体质训练的教学建议
1.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体育教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体现多功能课程设计,以体育教学作为保持高中生身体健康的途径。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教育观。一方面,其教育理念包含了“使教育生活化”的思想。教师在体育教学设计中,应多开展能应用于生活的体育运动,帮助学生以生活的眼光看待体育,并领会如何将体育技能用于生活,将体育教育内容与生活结合。另一方面,陶行知指出,应实现“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减少理论讲述,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领会动作技巧,理解体育精神。因此,教师可将生活教育思想用于体育活动指导,从而提升学生体质。
2.提高对体育课的重视度
学校领导在高中体育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领导者属于权力机构,其决定对高中体育活动效果具有重大影响,领导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也会对体育课的开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为了提高体育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教育管理机构必须更加重视体育教育,改变学校领导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并使其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教育管理机构要对不重视体育课的学校进行批评,或是增加体育课成绩在升学考试分数中的比重,从而提升体育课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改善高中的体育教育状况。
学校领导应在校园体育活动、体育课的教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使学生健康发展。班主任在塑造学生的“三观”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对体育课的观念会影响学生的观念,从而间接影响学生體质健康。学校应将班主任的年终评价、考核和所带班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挂钩,并要求班主任详细记载参加班级、学校以及其他权威部门举办的体育活动的人数和情况,将这一记录纳入教师的整体考核中。另外,定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评估,将其结果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内容,定期举办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与。
3.进行具有实用意义的体育课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体育课程设计中,教师可能更偏重于运动技术的传授。但许多运动技术在生活中并不实用,这就导致学和做无法实现统一,不利于学生将体育课中学到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第一,建议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了解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增强体育课和业余体育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在体育课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其树立相关意识,并通过实用的、覆盖面较广的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等,使高中生在体育课中感受乐趣。
第二,教师可在课程中安排体质健康教育理论、身体素质的提高训练等教学环节。通过体育教学,让高中生了解体质健康对于文化课学习,甚至未来长期发展的作用,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体育课获取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运动技能,促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培养高中生终身运动的习惯。
第三,建议教师多开展群体性体育竞赛。为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放松的体育活动中提升体力,增强体质,教师在高中体育课堂上,应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竞赛。在兴趣的作用下,高中生不仅能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还可以在活动期间增强与同学的交流,对团结、拼搏等体育精神产生直观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体育竞赛的内容选择不应超过体育教学大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高中生参加一些拓展训练比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体育基础能力训练,从而改善学生体质,提升其体育成绩。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确保高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四,培养学生健康促进意识。高中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的健康做长远考虑,因此要重视健康促进意识的培育。建议在体育课上开展健康促进的理论教育,重点讲述体育活动的原理和作用,强调体育锻炼对提升体质、保持健康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提升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学生简单的身体机能自我测试方法,引导高中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运动计划,合理安排文化课学习时间和运动时间,并加强自我督促。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群体性体育健身活动,如晨跑等,在校内形成一种积极健身的氛围。
4.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标准》为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因此,教学也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方法。建议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肯定高中生的主体地位,使用“问题引导式”“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式。这类教学方式在确定教师课堂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发展高中生独立思考和大胆创新的能力,并引导高中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
其次,根据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训练。对于在体育锻炼和学习中遭遇困难的高中生来说,学习体育技能是一件较难的事。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建议教师加大对运动技能难点的训练,根据学生遭遇的实际困难和自身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要求他们积极探索,解决技能问题,增强技能训练,克服困难,提升其对体育学习的信心。
最后,可进行分层教学。部分学生体质较差,协调性不足,通常不能快速理解教师所教的体育技能。教师若未注意学生在认知水平、先天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用一刀切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体育课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状况,了解其学习能力水平,对其开展分层教学,解决学生现存问题。一开始可从基础练习做起,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增强落后学生的学习自信。
5.构建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估体系
在构建体育教学评估体系时,需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即“以人为本”。具体而言,是使高中生处于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并在评估结果中结合教师、学生、同学三方的评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这就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习惯。体育考试只是评估体育培训效果的一种手段,如果考试成绩被高估,而体育训练过程被忽视,一些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就会被抑制,这不但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无益,还会阻碍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影响高中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和体质。所以,教学评估标准需要包括体育成绩、学习态度、进步速度、团体精神等方面,囊括课堂学习和独立学习的整体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升体育教育成效。
6.加强对体育设施和场地的维护保养
运动场地和设备不但是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生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所以,学校需要安排专人负责运动场地、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检查场地和设备,在设施损坏时,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并加强对场地和设备的保护。对于缺少场地和运动设施的学校,教育部门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学校也可以通过创新使运动器材发挥更多功能,如用撑竿代替足球球门等。
7.增强对高中生学习心理的關注
高中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体育教育效果。学生若处于良好心理状态,便会积极参加体育课堂教学;相反,他们便会对于体育课兴致缺缺。教师需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通常来说,体育成绩好、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总是会较为兴奋,教师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表扬,以加强他们的主动性。学习较慢、体力较差的学生会处于相对消极的状态,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其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并为这类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可以顺利完成体育课规定的学习任务。如果高中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但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效,还可以提升学习者的体质。
三、结语
高中生体质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指标之一。教师应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充分融入体育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健康意识。学校也应为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物质支持,真正提升高中生体质。
参考文献
[1]李玉周,尹继鑫,张戈.“体质”到“健康促进”:我国学生体质研究的热点嬗变[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1):100-106.
[2]毕言辉,王志华. “体育教学生活化”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J].运动,2011(1):98-99.
[3]陆菊萍.高中体育教学问题改进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19):89.
[4]顾志强,郭培鑫.基于高中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体育教学研究[J].运动,2016(14):92-93.
[5]张鹏军,刘彩虹.学校体育教育视阈下促进农村高中生体质健康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