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霞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养成;实施方法
客观来讲,每一个幼儿身上都有不良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幼儿在家长的纵容下会一边玩一边吃饭,或者是在睡觉时一定要握住某种材质、形状的物品;有的幼儿则养成了好动的习惯,无法在集体生活中克制个人行为;有的幼儿则精力旺盛,尚未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等。面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班主任则必须全面渗透习惯养成教育,不可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深入分析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由此帮助幼儿调整不当行为,改善幼儿的行为特征,如此,可让幼儿一生受益。
一、勤于观察,据实制定习惯养成计划
观察是判断幼儿成长情況的基本专业技能,班主任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记,实时判断幼儿所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客观来讲,幼儿的理解能力低下,他们很难提前预防某种不良行为,所以如果脱离了幼儿实际,那么习惯养成教育便会流于形式。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客观分析幼儿不良行为养成的原因,由此确定可行的习惯养成计划,调整习惯养成教育目标,促使幼儿及时调整个人行为习惯。
通过适当的观察可以判断,本班有不少幼儿在吃饭时都表现出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孩子吃饭挑食,在获取食物时会挑挑拣拣,将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放在一边,然后再去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有的孩子吃饭速度很慢,总是走神,虽然并不经常与同伴说话,但是在吃饭时经常停止进食行为,导致饭菜凉了,幼儿却依然没有吃饱;也有一些幼儿在吃饭时表示自己要看电视、玩玩具,不能专心吃饭……面对这些不正确的进餐行为,笔者便确定了一轮进餐习惯养成教育计划,首先引导幼儿种植蔬菜、水果,让幼儿亲自为这些植物施肥、浇水、翻土,使其感受劳动,希望幼儿可以由此珍惜劳动、珍惜粮食,使其意识到浪费食物是对食物、劳动的不尊重与不珍惜,初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接着,笔者就确定了限时吃饭活动,即通过观察幼儿的整体进食速度来确定活动时长,让幼儿由此产生紧迫感,使其专心吃饭,不要玩游戏或者是忙着说话。久而久之,必然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另外,在就餐习惯养成过程中,笔者也会经常提醒幼儿要勤洗手,告诉幼儿要及时杀菌、消毒,以免感染细菌,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通过多次提醒与劝告,幼儿则可及时形成讲卫生、爱干净的好习惯。
二、善于赏识,坚定幼儿自我发展信念
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要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长期地坚持与自我克制,但是幼儿却普遍尚未形成坚定的自我发展毅力,很可能会中途放弃,尤其是当他们感到疲惫、不方便时,则会懒散应付。对此,班主任则要尝试通过赏识活动来坚定幼儿的自我发展信念,因为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赏识与关爱,所以适当的赏识活动可以让幼儿重新获得勇气与决心,使其努力克制自我、约束行为。
就如在培养幼儿按时午睡习惯的指导过程中,笔者则会经常赏识幼儿的优良行为,还会准备一些小红花、果汁、零食等奖励幼儿。比如,本班有一个幼儿的精力十分旺盛,不喜欢午休,也会经常与同伴说悄悄话,严重违反了午休纪律。面对这个幼儿,笔者明确告诉他不可影响他人休息,且幼儿要珍惜午休机会,及时休息。在笔者的陪伴与安抚下,这个幼儿最初虽然不能及时午休,但是却也不再与其他幼儿交往,能够遵守午休时期的纪律问题。对此,笔者便及时赏识了这个幼儿的行为表现,肯定了幼儿的自我约束行为。在笔者的表扬下,这个幼儿显得十分高兴,主动表示自己一定会遵守午休纪律,不会影响他人午休。为了继续得到笔者的表扬与肯定,这个幼儿在午休活动中的表现越来越好,不仅会主动走向床铺躺下,也会尝试入睡,还会帮助其他幼儿整理床铺,告诉同伴要按时午休。由此,笔者会继续表扬幼儿,让幼儿保持这种积极的行为表现。时间一长,这个幼儿便养成了良好的午休习惯。
三、组织活动,引导幼儿掌握践行的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幼儿通过体验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渐形成的。幼儿教育活动的实施目的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新时期,为了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教师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组织了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渗透习惯养成教育的时候,教师同样可以结合教育内容,组织多种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使幼儿切身感知,自主践行。
以勤洗手此良好习惯为例,在过去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的时候,尽管笔者每天督促幼儿勤洗手,且对他们的洗手行为进行监督,但是有不少幼儿本就洗手意识淡薄,在笔者不注意的情况下会逃避洗手,甚至在笔者询问是否洗手之后撒谎。如此,不仅没有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使他们产生了其他不良习惯,影响了健康发展。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做中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以勤洗手为中心,创设实践活动,满足幼儿的活动需求,并使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树立勤洗手意识,掌握勤洗手方法。
具体地,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幼儿播放勤洗手的宣传视频,使他们在视觉作用下发现手上有很多细菌,如果不勤洗手,这些细菌会进入自己的身体中,引发疾病。大部分幼儿本就对就医、看病有畏惧心理,在看到如此视频之后自然会重视洗手。接着,笔者采用演示法,将正确的洗手方法展示给幼儿。在笔者演示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模仿,自然而然地掌握洗手方法。然后,笔者设立小组,将不爱洗手的幼儿和讲究卫生的幼儿放到一个小组中,驱动他们互相监督,互相指导洗手,从而使幼儿在日常实践中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此外,笔者还积极组织洗手比赛,看哪一个幼儿洗手方法正确,给予一朵小红花,加强幼儿对洗手的重视,自主践行正确方法。
四、家园合作,观察落实习惯养成计划
从现实角度来讲,幼儿所养成的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几乎都是在家长的纵容下形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幼儿的行为惯性,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认可,否则必然会流于形式,难以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对此,班主任便要与家长共享习惯养成教育计划,及时获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由此构建教育共识,通过家园共育,全面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就如,有许多幼儿都尚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的幼儿饭前便后并不会勤洗手,而且在区角活动中摸到任何物品都会往嘴巴里放;还有一些幼儿不喜欢洗手,在身体过脏时会用纸巾擦拭一下,但是擦拭效果却不好。对此,笔者就与家长共同制定了讲卫生、爱干净的习惯养成教育计划,即笔者会在幼儿园内监督幼儿的卫生行为,时刻提醒幼儿要勤洗手、整理个人衣着,而家长在家中也要起到监督、指导作用,不可放纵幼儿,要引导孩子讲卫生。当然,家长的榜样作用十分突出,且家长的为人处世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便要以身作则,在家中时刻展现出讲卫生、爱干净的行为特征,与幼儿一同参与到讲卫生习惯养成活动中。如此,则可切实强化幼儿的卫生意识,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幼儿的习惯养成教育,让幼儿能够实现自我管理,自觉约束个人行为。为此,班主任便要客观分析幼儿所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由此设计习惯养成计划,再以丰富的赏识鼓励、家园合作逐步引导幼儿改善不良行为,使其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