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从多带孩子去田间地头做起

2020-01-15 10:12王汀江
家长 2020年12期
关键词:担子大儿子兄弟俩

王汀江

教育孩子节约粮食就要多带孩子去田间地头,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我们不要一味地批评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没吃过苦,不知道珍惜粮食。实在是因为他们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缺少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中所说情境的感性认识。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孩子反复听我们说起以前的饥荒岁月只会增加反感,还会嫌家长老调重弹;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所以孩子对“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的感受可能只是个数字概念。

就像那句话说的:“我听过的,我忘记了;我看到的,我记住了;我体验的,我理解了。”所以,不妨多带孩子去田间地头,去看真实的田野,去真切地晒晒太阳、流流汗,去对炎热、饥饿、干渴有切肤之痛的体验。相信这之后,孩子对“粒粒皆辛苦”的理解就完全不同了。所以,平时我会有意识地带我的两个孩子去体验不同的食品生产地:菜地、稻田、奶牛场等;会在不同的季节去感受播种、收割、养殖的辛苦。自己切身去观察、体验、触摸之后,都不需要家长多说什么,孩子对粮食的感情似乎就和以前不一样了。

眼见为实,触手可及

那年春节,我们带两个孩子回福建老家过年。有一天我们去一个叫丁屋岭的景区游玩。丁屋岭山高林密,空气新鲜,至今仍保留原始村落形态,是个真正不见水泥的村庄。虽然距离城区才几十公里,但是山路崎岖,开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才到达。我们在村子里游走,本来要去看景点,但是偶遇一位挑着担子的老奶奶,兄弟俩很好奇,我马上决定把今天的计划从旅游改为一节生动的现场课。

小儿子同老奶奶打招呼,问老奶奶去哪里。老奶奶说去给自己的菜地施肥。小儿子不明白什么叫施肥,大儿子告诉他就是去上肥料。肥料在哪里呢?老奶奶指着担子,兄弟俩都明白了,她是挑着尿水去给菜地浇尿啊!孩子们一听,赶紧捂住了鼻子。我说不要嫌臭哦,去菜地看看就会知道,尿水浇灌出来的青菜有多青翠。

于是孩子们见到了高高的山岭上一片绿油油的菜地,在阳光下灿烂地舒展着叶子。老奶奶告诉我们她八十岁了,我们都惊叹她不像有那么大年纪,挑着担子走得比我们还快。等她的一担尿桶清空后,大儿子还试着挑了挑担子。即便是空桶,他挑着走田埂都很不方便,他佩服地称老奶奶是“大力士”。老奶奶说:“哪有啊,我就是挑了七十年习惯了呀!”“七十年!”兄弟俩同时惊呼起来。是的,有些人在一片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有些人却不知道青菜是怎么长出来的。

兄弟俩看着老奶奶的菜地里绿油油的青菜,发现油菜还开出了黄色的小花,立马觉得这比菜市场的菜亲切多了。我带他们走近了观察,还能看到菜叶上细细密密的露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儿子说:“这青菜一定很好吃!”大儿子也说:“这里的菜一定比饭店的好吃!”

那天晚上我们回到城里,又是一顿大鱼大肉。兄弟俩却专挑饭桌上的青菜吃,大儿子还悄悄告诉我:“一想到八十岁的老奶奶挑担子的情景,一想到我亲手触摸的菜叶那么水灵,我就觉得青菜比肉好吃了!”当然,那以后他们俩还是爱吃肉,但是终于对青菜有了一点喜欢,更重要的是,再也不会浪费一片菜叶了。

体验为真,铭心刻骨

前几年我们在北京生活,有一年冬天,一位在儿童教育机构工作的朋友邀请我观摩他们组织的活动并作指导。一听说是去农业研究所参观奶牛,我就带上正在读小学的大儿子。那天的北京雪后初霁,空气清冽,气温很低。带孩子们看奶牛时,我观察孩子们的状态,从3岁到12岁,无论男孩女孩,一进入大自然就朝气蓬勃,一见到真牛就两眼放光,一闻到牛粪的臭气就捂住口鼻,一听到大奶牛重达一吨时就大为惊叹,和刚出生一周的小奶牛亲密接触时更是乐不可支!虽然气温很低,孩子们却热情高涨。

参观后的小型讲学,我对家长们说:孩子们摸到的不止是小奶牛,闻到的不仅是浓郁的牛粪味,还有真实的大自然,真实的挤奶、给牛洗澡、清理牛粪等劳动场景,是平日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宝贵的体验。用一位作家的话说:上一百堂美学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然后我说:“对儿童描述一百次动物的样子,不如让他们亲自触摸一次;对儿童说一百次孝顺,不如让他们亲见一次舐犊情深;一百次要求孩子节约粮食,不如让孩子在奶牛场亲自看一次挤奶的辛苦!”这时,一位小学生自告奋勇发言:“是啊,我们以前只见过盒装牛奶,都不知道牛奶原来是这样挤出来的,也不知道饲养一头奶牛这么辛苦。今天气温在零下几度,可是我看到饲养员叔叔累得满头大汗……”孩子们听到这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自那以后,儿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喝牛奶时再也不会浪费一滴。他告诉我,有时候不愿意把一盒牛奶喝完时,就会想起那个男孩说的饲养员叔叔累得满头大汗的画面。我想,那个画面一定深深刻在他的心里了。

后来老二出生了,有时候弟弟喝奶喝不完,大儿子会接过奶瓶二话不说喝下去。等老二大一点了,哥哥就给弟弟讲他去参观奶牛场的经历,告诉他牛粪多么臭,给奶牛洗澡多么累,大冷天的饲养员还被洗澡时淘气的奶牛摇头晃脑地洒一身冷水……然后告诉弟弟不要浪费一滴牛奶,因为挤奶和喂养奶牛都不容易。弟弟仿佛听懂了,以后喝奶时都会努力喝干净。

亲历为久,难以忘怀

去年秋季,我们带兄弟俩去上海青浦区的朋友家收割稻子。朋友的父母以前是青浦区的农民,进城工作后一直惦记农村生活,所以退休后还回来种地。兄弟俩第一次看到这么一大片金灿灿的丰收的稻田,异常兴奋。还应景地唱起了李健那首《风吹麦浪》,一时间觉得好浪漫。

可是等到真的收割稻子时,就没有那么浪漫了。虽然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民用收割机来收割稻子,但是机器的噪音巨大。尤其在空旷的田野上,这么大的噪音让人觉得耳朵很不舒服。兄弟俩想跑开,我说坚持一下,看看收割机是怎么收割稻子的。

收割机开始收割稻子了,兄弟俩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住了,看得很仔细,还不时地问这问那,提出许多问题。农民朋友解答问题后,还专门给兄弟俩讲他们在几十年前没有收割机时是怎么收割稻子的:那时候都是依照老辈的耕作模式,牛耕田、手插秧、摔敲木桶脱谷,所有的稻谷全部都是用肩膀挑回家。收割回来的稻谷在晒坪上堆上两天,使得里面的稻草发热,稻谷就容易掉了。再平铺在晒坪上,用人拉石碾子的方法一遍又一遍地碾,直到稻草上没有稻谷为止……

兄弟俩听得目瞪口呆。眼前的机械收割他们都觉得噪音大、粉尘多,以前的人却比这辛苦几十倍……孩子们切身去观察、体验、触摸,听当地农民亲口讲述之后,对粮食的感情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吃饭想剩饭时会多考虑一下,多犹豫一下,想想农民伯伯的不容易,想想每一粒米来之不易,还是要节约一点,不能浪费。

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书里走到现实中去,让孩子们亲身去感受诗句,就会有感动、有触动、有行动。家长们不妨多帶孩子去田间地头走走看看,体验体验吧!

猜你喜欢
担子大儿子兄弟俩
自己的担子自己帮着担
小号
嘿哟嘿哟挑担子
掰断筷子
掰断筷子
米和厘米兄弟俩
穿靴子的猫
喝聪明水
挑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