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新区幼儿园,河北 张家口 076150)
人类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的知识、新的挑战、新的竞争留给了人们更多的发展空间,但这时你会发现或者已经发现:没有一个领先一步的头脑,没有一个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光凭原来在学校里学会的一点东西,将会寸步难行,或者说根本适应不了这种竞争的需要。所以我们不能、决不能停留在只学会教科书上的一些知识点。
今天的文盲是不会使用先进办公设备的人,那么,明天的文盲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对此作出了新的定义:将来的文盲是那些不会主动寻求新知识的人,也就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当今的学生必须意识到光学会一些知识是不够的,或者说是不行的,关键是要学会学习,也就是会学。“学会”与“会学”只不过词序换了一下而已,但这两种人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竞争的结果截然不同,前一种人就象生长在海边而不会游泳的人,时刻都有被知识和信息的海洋淹没的危险。
教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古今中外永恒的教育思想。“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也是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教学活动所应追求的教学境界。对于教师而言,与学生学习能力养成相适应,教师必须经历由“不得不教”到“不需要教”的角色转变。形象地说,教师就逐渐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行走的转变。“学会学习”与“不需要教”两者是内在统一的。由“教”走向“不需要教”,固然要经过师生的长期努力,但这种不需要教的境界却是终身学习对现实教学活动的一种必然要求。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就谈谈幼儿教育的“学会”与“会学”:
在幼儿园开展的各种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于教师的教,而较少考虑到幼儿的学。在教的过程中又更多地考虑怎样教幼儿学会而较少考虑到怎样教幼儿会学。“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教幼儿学会是着眼于当前,着眼于孩子具体的认知结果;如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成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往往十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儿童自身的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幼儿失去了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不利于幼儿知识、智力的重新建构。
教幼儿会学,则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即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观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幼儿学习中怎样变教幼儿“学会”到教幼儿“会学”呢?为此,我结合教育活动作了一些探索,我的主要体会是:
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并非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只是让幼儿去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
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及“深入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幼儿从“学会”走向“会学”,帮助幼儿从小就掌握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幼儿园的教学从单纯重视教学结果逐步转变到既重视教学结果,更要重视获取这些成果的途径,从“学会”走向“会学”,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