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 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2019-10-21 01:01王海丽
文存阅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合作探究情境创设

王海丽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要重视问题式教学。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情境教学、巧妙设置问题的重要性。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巧妙地设计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到如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地理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问题设置;情境创设;合作探究;知识生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修订)中强调,“学生通过地理的学习,应当获得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和推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帮助学生更多地习得地理素养,是摆在我们广大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王民教授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提出:“将知识回到具体的问题情境、熟知的生活情境、概念框架情境中;力避知识干涸化”是学生习得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深深体会到情境教学、巧妙设置问题的重要性。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巧妙地设计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到如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地理课堂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虚拟情境,设计问题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呈现问题,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中,构建一虚拟区域图阶段一,图中有等高线、河流、风频玫瑰图、农田(棉花种植)。设计问题:1、该地主要的农产品是什么?2、以棉花为原料可以布局哪些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展示区域图二,图中增加煤矿、铁矿、铁路等。设计问题3、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这里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4、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可以发展哪些工业?5、读图说出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这些工厂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6、以钢铁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地域会出现在图中何处?7、经过多年发展,以钢铁工业为核心,城市可能面临哪些问题?8、政府兴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能布局在图中何处?8、政府招商引资,吸引到这些工业部门有何共同点?通过一连串的问题,让工业地域这个抽象的概念,有机地生成出来。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从时空视角分析区域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经济开发区选址”和“招商引资”的活动,点燃学生思维火炬,把静态的教材资源演变为动态的未来能力。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贯串课堂始终,好的课堂就是主要解决一到两个核心问题,好的教师就是会呈现问题的教师。

二、结合乡土地理,设计问题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求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教学中,根据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设计递进性问题链,利用正向或者逆向的思维方式提出一连串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教学中,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较为容易掌握,但是水循环的意义比较抽象,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有点困难。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分解重、难点。先给学生放一段视频:太湖平原的形成。然后,根据刚才观看的视频,提出问题:1、太湖平原的形成与哪两条河流关系有密切的关系?2、这两条河流在水循环中属于哪个环节?3、这两条河流在太湖平原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哪里?6、从6000千多年前的大海湾到今天的沉积平原,说明水循环还有什么地理意义?通过问题链,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生成水循环的意义之: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

三、关注日常生活,展开问题

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地理教学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将地理教育倡导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落在地理课堂教学实处。在地理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一双地理眼看世界,回归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

比如在《地理信息技术》这一节的课堂导入的处理上,先介绍中国科技进步的成就:“抬头有神舟,深海有蛟龙,出门有高铁,回家有大飞机”,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这都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在地理上有哪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呢?很自然地导入进地理信息技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RS、GPS、GIS的一些运用实例。由于2018年台风活动异常,数量偏多,位置偏北。今年在华东地区登陆的台风先后有安比、云雀、摩羯、温比亚,然而你知道看到的这张气候卫星云图是怎么来的吗?顺利过渡到遥感的概念、遥感的工作原理,不仅不同地物反射电磁波信息不同,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也不同,因此遥感又可以运用到农作物长势监测和估产。结合98年长江流域的洪灾,让学生说说RS的优势。GPS运用更为广泛,比如微信发送位置,共享实时位置,美团外卖中确定位置,手机导航等运用。通过这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轻易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体现科技改变生活。

四、开展课堂实践,解决问题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是教法和学法的融合。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师生角色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比如讲洋流性质的时候,给出四幅水温点状分布图,让学生画出四图中的三条等温线,展示观察四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有何异同,轻松区别南北半球。若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造成的,试在图中添加四支洋流,轻松感知洋流与等温线弯曲的关系。比较四支洋流,找找其共同点,生成寒流和暖流。最后画一条赤道,动手将四幅图组合到同一幅图中,若擦除等温线,是否还能表示寒流和暖流?

将所学的内容有逻辑的整合成可操作画图,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五、培养地理观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学生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主体存在,教育就是使人的潜能诱发出来,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

比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中,在构建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选取适当的区域,哪些地区体现哪种规律。通过学生分组合作,会发现许多地区不能用此理论来解释,让学生自主查阅地形、洋流等相关资料来解釋其成因,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其原因。

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可以让“立德树人”贯穿于地理教学始终,从而将地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万静.巧设问题,让探究更有效[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8(6):71—72.

[3]肖小明.行问题教学,提高课堂效率[J].读写算(教研版),2012,(15):194.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合作探究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问技巧的思考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