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2016-09-30 08:31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6年9期
关键词:等待文本阅读合作探究

徐勋贵 严丽芳

[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操之过急的现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当科学地把握等待的时机,在学生文本阅读、思考讨论、合作探究、回答问题等过程中等待,以激活学生探索的动力,引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文本阅读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回答问题 等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21

美国杰出学者罗威经过相关等待时间延长的试验发现,在把等待时间延长1~5秒的课堂上,居然产生很多可喜的转变:孩子解答的平均时段会延长不少;学生回答的主动性和正确程度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不能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很多;考虑以后能解答的现象明显增加;从事实推论得出的论断也增加了;孩子的发问能力也在增强。

因此,课堂上需要等待,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等待。在静静地等待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张扬孩子独特的个性,让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静静地等待,让学生在安静的思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组织自己表达的语言,理清自己的思维方法,品味文本的滋味,感悟人生的真谛,收获自己的成长过程。那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等候”呢?

一、文本阅读过程中的等待

在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经常在学生书还没读通顺时,便急着让学生开始交流,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苍白无力、言不达意;也有一些教师,总是喜欢发出指令,把学生往文本里“赶”,如:“同学们要认真读课文,细心领会,独自思考……”,但结果却未能称心如意,孩子们并未真正地走进文本,也很难有个性化的阅读。学生未能获得充裕的时间与文本对话,缺少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共振,对话自然就只能流于形式而缺少实效。

“好学生未必是靠老师教出来的,是靠学生学出来的。”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引导孩子与文本对话,不急不躁,逐步把学生引进文本。课上,于老师设置了三次孩子与文本对话的机会。第一次,于老师先是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继而说:“读书要用心去读,要仔仔细细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请大家拿起书,像我这样读,要用心去读课文,不要太快,声音也不要过高。”孩子们读完后,于老师并没有立即和学生沟通,而是对他们说:“歌德说:读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文字,另外一只眼睛读文字背后的东西。”这句信手拈来的名言,既是对阅读方法的细心指导,也是对急躁学生的批评。接着,孩子与文本进行了第二次对话。第三次,于老师说:“要读懂一个人,无非是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我们要从这三方面入手进行仔细思考,这样就可以读懂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第三、第五节,里面哪些是描写母亲动作的?哪些是描写母亲的话的?还有哪些是描写母亲的神色的?边读边做好记号,圈出重点的词语和句子。”于老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一是满足学生对话的意愿;二是教师的范读起到了感情上的铺陈;三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式要领。如此的对话是深层次的,是一个等候、等候、再等候的过程。因此,才有孩子们“母爱是理解”“母爱包容”“母爱是挂念”“母爱是庇护”等这样个性化的理解。这种等候,是把理解的权力还给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与语言拥抱的过程,是让学生静思默想的过程,是让学生滋长智慧的过程。

二、思考讨论过程中的等待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课堂需要等待。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让热闹的课堂沉寂下来,让更多的孩子有充裕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教师要扮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只有在学生想弄清楚却又没法弄清楚时才去指导,在学生想说出来但又说不清楚才去开导,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激情,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敏捷、反应灵活的学生不能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我们要充分预测学生思维的难度,留给合适的思考时间。抛出问题后,要等一半以上的学生举手时,我们再让他们回答。这样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让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深入。学生有了不同的答案,教师也不要急于去评价,越俎代庖,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换各自意见的机会,以增加学生思想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是真正有效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静悄悄,学生集中思考,要珍视这重要的时刻。”在思考中,学生会调动他们已有的认知、情感、经验等与新的问题产生碰撞,对文本产生更深刻的领悟。

三、合作探究过程中的等待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说:“小组讨论,一分钟!”“前后桌讨论,三分钟!”如此给出时间,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小组讨论的时间应当视题目的难易、学生讨论的程度而定。教师应当给予充裕的时间,耐心地等候学生探讨,使学生的想法获得最大限度的呈现、碰撞、提高。 这时,教师不是作壁上观,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引导学生合作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作出适当的调控。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分工职责,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倾听状态,特别是多关注学困生。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裕的讨论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思考、评价。假如学生的合作交流常常被教师打断,学生就会觉得没有受到教师的尊重,对合作交流也会产生敷衍的态度。

四、回答问题过程中的等待

国外有教育学家认为,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有两个最重要的停留时间:即第一等待时和第二等待时,其中的第二等待时是指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需要等待足够的时间,耐心倾听后,才可以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外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问题的性质不同,留给学生适当的考虑时间:一些简单的认知性问题,等待一秒左右即可;而对一些批判性、解决性和决策性等高级认知的问题,等待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至少要等待三秒钟以上。特别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后,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切不可急匆匆地给出答案。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合理组织语言,才能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即使是课堂上的口头回答,语言也需要构思与整理,因此教师的耐心等待显得尤为必要。

如果学生的回答还不够流畅,教师也要耐心倾听,不宜过早追问,否则会使学生心情更加紧张;如果学生一时无法回答,支支吾吾,或者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教师也不能冷漠对待,否则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的目光和亲切的话语:“孩子,不要紧张,慢慢想、慢慢答,老师等你。”有时仅需小小的忍耐和短暂的等待,学生的精彩回答就会跃然而出。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有时也要等上足够的时间后才能作出评价。因为,学生可能要进一步展开说明,推敲补充或改变想法。特别是在处理较复杂且无固定答案的问题时,更应该耐心等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这样的等待不仅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执教的古诗欣赏课《走进李白》时,恰当地运用了等待,令整个课堂交流有序而又精彩纷呈。

师:在《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中 ,你最喜欢哪一句?从这首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白的诗与众不同呢?

生1:我最喜欢的是“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把“庐山瀑布”比作“银河”,其他的诗人一般想不到。

(听完,孙老师点头微笑,然后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学生)

生2:我觉得“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用得很好。一般诗人不会用“挂”,我觉得这也是李白的一个神奇的想象。

生3:我觉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写得好,“飞流”两个字写出了瀑布的来势凶猛,“直下”写出了山势的特别险峻……

在课堂上,孙老师总是以诚恳而虚心的态度,做一个认真而有耐心的倾听者。这种耐心地等待、细心地聆听,让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独到的想法、感受。一个个“头脑风暴”,给课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教师恰当的等待,让课堂在宁静中深刻、在等待中提升。

五、意外生成时的等待

韩国的心理医生提出了“慢速培养”孩子的观点:即凡事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懂得等待的智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懂得孩子的成长是有过程的,要用心呵护每一朵花而不能急躁,要允许花开得灿烂丰满,允许花开得缓慢瘦小,甚至允许今春的花暂时不开而到秋季时开放……

有时,我们课堂会发生一些预料不到的“意外事故”。而这些“意外事故”正好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意外的资源。我们要学会“等待”,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也给教师一个冷静思考、妥当处理意外事故过程。学生在得到来自教师外在肯定的同时,也获得内在的自我肯定,从而有效地树立了自信。这样做,学生在课堂上才肯动脑筋,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到全面而可持续的良好发展。如此,各种意外转化成为课堂中种种精彩的瞬间。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收获了自信。这样的课堂就会成为孕育人才的沃土。

实际上,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情况都需要我们静静地等待、耐心地等待、欣赏地等待。当学生高兴亢奋时、急躁焦虑时、言语欢畅时、自卑胆怯时……作为教师,我们应当也必须理性地去等待,用我们的耐心、期待和鼓励去等待,在等待中默默地欣赏孩子们最美的成长之花灿烂开放。

“花开花落本无声,唯有静听方有声”。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些耐心的等待,奋进在求知路上的孩子们就拥有一份镇定与从容,拥有一分宁静、舒缓的心境。智慧在宁静中迸发,美丽在等待中绽放。让我们探索等待、学会等待、用好等待,静听花开的声音,铸就最精彩的课堂!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等待文本阅读合作探究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