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礼仪教育

2019-10-21 05:39吴峰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一日生活礼仪教育习惯养成

吴峰

摘 要:近年来,很多幼儿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在交际中缺乏文明礼仪规范,在社会、家庭中不知道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显得比较薄弱。在幼儿园教学中,文明礼仪无处不在,但同时更加需要家庭的配合。

关键词:礼仪教育 行为训练 习惯养成 一日生活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所谓“礼仪”,是指和各种人相处在一起能愉快融洽,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正常进行。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中,孩子的普遍年龄在三到六岁左右,适宜进行心理教育,是孩子学习文明礼仪的关键时期,模仿能力强,开始有一定的心理意识,容易养成一些行为习惯,受到别人的影响比较大。如果这个时期,能好好地抓住机遇,进行良好的引导,将会对孩子产生一个比较有利的影响。幼儿园中许多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表现良好,但是生活中的行为上还是会比较随意。因为在家庭中受到的影响也比较明显,由于很多孩子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谦让、和合作的精神,表现出自私、独占,不愿意与人分享,缺乏基本的交往能力和礼仪规范。 再加上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孩子是有独立的生存空间和意识形态的,有自己的成长感悟,有自己的交際范围,很多时间不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单单依靠老师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本身就是不科学的,需要与家庭的配合,进行双重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果。

一、如何开展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教育

家园合作式教育能够更加全面细致地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引导,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1.引导更加全面

单纯的幼儿园教育是很片面的,能够进行的教育内容也是比较有限的,教师的引领只能发挥一部分的作用,也不会具体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有家庭的配合,有父母的指导,从家庭、幼儿园两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将会更加全面、细致。在幼儿园的教学大纲中,也直接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主动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让家长主动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并不断完善自身的修养。并且在幼儿园和家庭的相互配合下,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进行交流和反馈之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孩子的教育,有策略的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2.创建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在教育中,其实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可分离的。鉴于儿童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比较完整、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在幼儿的生活中,思想不成熟,行为能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一些细小的事情都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合作式的教育模式,可以通过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明确双方的需求和想法,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提供相对比较理想的、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这是一个双方获益的过程,有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教师以身作则,给予幼儿正面示范

常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孩子来。”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示范作用,早上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的接待幼儿和家长。与幼儿聊天、游戏时,正确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礼貌用语。上班举止端庄,坐立行的姿态就是为孩子树立楷模。教师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工作中不与家长争吵,不体罚、变相体罚幼儿。以此形成一个有修养的教师群体,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

二、进行文明礼仪亲子活动

幼儿园教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进行各种各样的挑战。在家园合作中,可以多举办文明礼仪的亲子活动。例如,幼儿园可以和一些福利单位合作,例如定期去敬老院帮扶老人,对残疾人施以援手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要求父母和孩子亲自去实践。在活动中,可以体现孩子的文明礼仪程度,家长可以在过程中进行指导,纠正孩子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帮扶特殊人群的效果,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了孝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了孩子的思想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拉近了感情,同时也起到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是一个全面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要落到实处,不能只是走一下形式。

三、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激发兴趣

每周班会,举行一次“文明礼仪小标兵”的评比活动,并给予奖励。行为礼仪好的评为“文明好宝宝”,交往礼仪好的评为“礼貌好宝宝”,生活礼仪好的评为“能干好宝宝”。以此激发幼儿学礼仪、用礼仪的积极性。

四、采用多重礼仪教育形式

1.故事法。教师可利用早间谈话、课间、离园前给幼儿讲关于礼仪的故事,通过故事来规范礼仪行为。

2.儿歌法。将礼仪创编成幼儿比较熟悉的小儿歌,让幼儿朗朗上口。

3.表演法。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亲身体会该角色的行为。让幼儿表演自己在家中或幼儿园内看到的学到的礼仪。

4.行为辨析法。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为什么?怎么办?

五、注重家园合作,同步教育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没有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的话,那这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往往这样的断层就导致幼儿在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及时巩固,从而大大影响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因此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做法,家园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同步教育,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猜你喜欢
一日生活礼仪教育习惯养成
幼儿一日活动中感知数量关系的指导方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浅谈如何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