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视觉形象是美术学科的“立科之本”,美术的五个核心素养都是基于这一点设置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教学应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以美术课“梦中的远航”为例,教师应首先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课程,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想象,教授知识和技能完成创作,最后补充文化知识,树立走向未来的自信。
【关键词】美术核心素养;情境创设;教学追求
【作者简介】许红丹,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我国这些年的教育工作一直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有关专家将我国的美术教学分成了三个不同的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00年课程改革之前,称为“双基”时期,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第二个时期是2000年到2015年的三维目标时期,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个时期就是2015年至今的核心素养时期,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美术学科素养[1]。这三个时期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课程改革前我们关注的是学科本身,课程改革后我们开始关注人的发展,目前的核心素养更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升华。
纵观这五个核心素养,前两个是学科基本素养,具有美术学科的唯一性;后三个是衍生素养,具有一些学科的共性。这五个素养都基于视觉形象,因为视觉形象是美术学科的立科之本。下面,笔者以美术课“梦中的远航”为例,谈一谈美术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几点教学追求。
“梦中的远航”是苏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运用美术语言,绘制想象中的船和海,培养其用艺术表达情感和梦想的能力。这是一节想象画创作课。
考虑到编者意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设定为:想象远航的景色与经历,运用构图、色彩、情节来表现远航的惊喜或刺激。过程与方法目标设定为:欣赏优秀作品,了解美术的表现方法,运用联想展开创造性想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设定为:激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培养勇敢的探索精神,体会美术所表现出的力量。
在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通过以下几点操作来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达成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追求。
一、创设情境,扫清障碍
首先,在本课的导入阶段,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如“让我来考考大家,你们认识老师带来的这几艘船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你还知道其他的船吗?”(教师将船的示范作品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船的特征进行判断,为画船做好准备)教师追问:“如果老师让每个同学选择一艘船,我们一起搭乘它去远航,你会选哪一艘呢?”(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想要的船)学生做出选择后,教师继续追问:“假如同学们桌上的那张纸就是一片海,你能将你选中的船用你的笔‘请’到你的那片‘海’去吗?‘请’时注意,怎样才能让你的船与众不同?(此时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构图演示)你可以让船远远地行驶在海面上(投影内容是一只小小的船停留在画面的某一个角落),也可以行驶在离我们很近的海面上(投影的是一只大大的船,将画面撑得满满的),还可以让它行驶在一片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投影的船只歪歪斜斜地躺在画面上),或者让它静静地行驶在海面上(投影的船只平稳地立在画面上)。你的船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在这里,为了降低作业难度,教师将本课教学分成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辨认船的特征,目的是解决学生对船的造型设计问题,也为接下来本课的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船扫清障碍。第二个步骤,通过教师投影的示范图,学生对画面构图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两个步骤凸显了基本素养中图像识读和美术表现两个要求。
船被“请”入“大海”以后,教师继续通过创设的情境进一步展开课程:“现在同学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船,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梦中远航’吧!(揭题:‘梦中的远航,准备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请大家轻轻地闭上自己的眼睛,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自己的船,站在了甲板上,‘呜——船起航了!(播放大海的声音)听!那是什么声音?那是大海在歌唱,海风拂过我们的脸庞,吹起了我们的发丝,我们极目远眺。咦?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看到了,请慢慢地睁开眼睛,举手告诉老师。”(教师用音乐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但这一次学生通过情境创设想象到的画面还是日常性的)
二、关注经验,强调想象
课程一开始创设的情境,主要是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逐步从现实走入想象和探究的过程中。接下来还需要教师进一步进行引导:“同学们,大家刚刚想到的美丽画面其实都是生活中可见的景象。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特别喜欢坐着船去远航,经常幻想自己在旅途中见到各种有趣或是不可思议的画面,经历了很多离奇的故事。他还把这些幻想写成了一本本小说,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儒勒·凡尔纳。你看,在《神秘岛》中……”教师对凡尔纳经典小说的画面进行展示,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将学生引向了凡尔纳的想象中,激发了他们想要创造新奇世界的欲望。 这时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假如让大家坐上船,跟着凡尔纳一起去冒险,你敢吗?”一个“敢”字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而这些都是想象和创造的必备条件。教师通过播放一小段“凡尔纳的伟大冒险”的动画片段,再次以创造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基于生活经验之上的大胆想象,为完成接下来的想象画创作做好准备。以上几个步骤的重点是核心素养中的创意实践部分。
三、作品呈现,重视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结束创意想象后,教师可以立刻问学生:“大家的想象这么精彩,我们要如何把它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呢?来看这些作品。(出示作品1)看,这个小朋友表现的是什么?(海上观察到的鱼群)这张画哪里最吸引你?(出示作品2)看,这一张是画家莉丝的作品,它表现的又是什么?有趣吗?有趣在哪里?(贪吃的小熊遇见了会飞的鱼群)小熊看见这么多的鱼却吃不着,真是着急啊,船都快被掀翻了呢!不過,高高翘起的船头使整幅画面构成了一条对角线,是不是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了呢?”
接着,教师展示学生之前的作品。(展示学生作品1)“这么大的海,船却这么小,这张图适合描述什么样的故事呢?是不是可以表现海面的美啊?你看,就像这幅作品一样。(出示作品3)要是船很大,适合表现什么?(展示学生作品2)就像莉丝的《小熊的航程》一样,我可以表现船上的故事呀!我还可以让我的船只露出一个角,这就可以表现船与海的故事。(出示作品4)要是左右各露出半只船,那就会变成两只船相遇的故事。(出示作品5)突然,大海发脾气了,船随着波浪在海面翻滚。老师画的船有部分被淹没了,这样会显得更真实和生动(出示作品6)。要是船被巨浪打翻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可以设计什么情节?(出示作品7)如果需要船转危为安,又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情节与画面?(出示作品8)”
这一阶段,作品赏析和对学生作业的点评都非常重要,它凸显了学生图像识读、审美判斷、美术表现多个基本素养的培养。在讲解中,笔者紧扣色彩、构图、画面内容的趣味性这三点来进行,还插入了画面情节表现的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画面艺术的审美和对美术表现的思考,为学生今后的艺术创造提供了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四、文化视野,从历史走向未来
在课堂的拓展部分,笔者将本课的“梦”字进行了升华。我们可以在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梦想的船后进行文化知识上的拓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正因有了梦想,人才有了目标和动力,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浩瀚大海的好奇和探索从未停歇。早在五千年前的西亚,两河流域的人民就用芦苇扎制了大型的帆船,涂上防水的材料后,成功地进行了远航;明朝时我国的航海家郑和带领船队曾经七下大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中华文明,加深了各国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今天,国家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启海上丝绸之路,希望每一位学生都争做一个有梦想、勇于去创造的人。如此,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因为你而将变得更加精彩。这一部分的教学紧扣了课程“海”和“梦”的关键字,对主旨进行了升华,凸显美术课文化理解这一基本核心素养。
其实,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应如何实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日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真正适合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学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课堂是动态发展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这就需要我们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生发更灵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达成学生基本素养的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