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过渡 夯实基础

2019-09-10 07:22张云兰
科教导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张云兰

关键词 初高中 文言文教学 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9.069

Keywords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link

剛刚走过新一轮高一第一学期,我们完成了“语文”必修一、二两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可谓是时间如金,任务如山。细细想来,教学中存在诸多困扰:初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衔接不紧凑,初高中阅读能力要求层级跨度大,高一学生学习方法与高中要求不符等等。在高一阶段,在进展教学内容的同时,有必要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补给性教学。虽然,我们在这方面也付出了诸多努力,但仍不尽人意。现就文言文这一版块的过渡衔接,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初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言文能力要求跨度较大

初中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评价来看,重点考察学生识记储备,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通解文意;高中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从评价来看,重点考察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精神的掌握程度。

基于初高中课程标准比较不难发现:初中课标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仅限于对基本内容的理解。高中课标要求学生掌握重点文言实词(120)、虚词(18),掌握文言特殊句式,通解文章内容。无论文言基础知识储备干部,还是阅读能力,高中课标要求远远高于初中,高一学生文言基础薄弱自在情理之中。

2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评价现状

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是重中之重。近年来高考对文言文考查比重明显增大,150分的试卷,古诗文阅读占36分(四道选择题,文言句子翻译与古诗鉴赏主观题),其比重可谓不小。而2017年考试说明中又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

由于初中课标将“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必然导致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缺失。也许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或多或少讲授一些的语法知识,但学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很少,文言句式的掌握缺乏系统性,语法、修辞专项训练较少或根本没有训练;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几乎零积累,文言长句、难句不会翻译等。可见,在高中初始年级进行文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补给格外必要。

3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高一教材中文言文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高,边学边补,不失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上上策。

第一,帮助学生厘清语法关系,凭借语法知识翻译文言句子。高一初始,我发现学生的语法知识非常欠缺,主要表现为语法概念混乱,分不清主语、谓语、宾语,更不要说定语、状语、补语了。在学习“语文”必修一文言单元前,我就系统地给学生补给了词法与句法基础知识,为文言文长句、难句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例如: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这个句子字数不多,但文言现象较多,“知其事者”在句中充当定语,是“宾客”的限制成分,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定语后置句,“白衣冠”是偏正+并列结构的名词短语,即“白衣”“白冠”,“皆”为副词,“白衣”“白冠”又处在谓语位置,又是文言知识中的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现象,解决了这几处障碍,这个句子的翻译就迎刃而解。文言文中,像这样的复杂的句子比比皆是,只有用词法、句法去解决,才能打到“达”“雅”“信”的理想效果。

第二,注重积累古代文化常识,建立古代文化常识体系。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包含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等,这些在文言文中多有涉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相关内容及时补充与之关联的古代文化常识,学一篇记一篇,循序渐进,假以时日,形成体系。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鸡鸣外欲曙”“夜夜达五更 ”)时,可插入“纪年纪时”这块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五更报鼓纪时法: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古代文化常识体例繁多,只有循序渐进,步步积累,才能形成体系。

第三,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判识方法,准确翻译文言句子。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要准确理解文言文,就必须准确辨析文中发生活用的文言实词,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名词活用为动词为例:文言文句子中,常有名词带宾语,名词带状语,名词前有否定词等现象,这时,该名词一定活用作动词。例如:《鸿门宴》中篇:“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用作动词,译为“登记”。又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用作动词,译为“驻军”。在文言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补给时,不能贪多贪快,欲速则不达。要逐渐积累。我在处理这一知识点时,按词性逐类展开,在新授内容中再融入初中所学,举一反三,新旧结合,效果较为理想。

第四,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文言特殊句式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也是高考语文的必考考点。文言文句法,與现代汉语的句法有着迥然的差别,因此,文言句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与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的翻译死记硬背就可。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而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四类,每一类都有规律可循。

以被动句为例:“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分为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两种情况。被动句式主要有:(1)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于”相当于“被”。例如:“受制于人”。(2)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为”相当于“被”,或“为……所……”,或“……为所……”。如:若属皆且为所虏。(3)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4)无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第五,积累高中教材文言文阅读中的高频词。高考文言文选材相对稳定。主要为史传散文,多选自“二十四史”。对历年高考选文体例进行研究,有助于指导我们引领学生学习。比如:

(1)积累与政事相关的词。例如:劾(举报,检举,揭发),短(进谗言,说坏话)、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党(偏袒,伙同,包庇),矫(假托,假传),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因为)等。

(2)积累常见的复音词。如:布衣(平民、百姓),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妻子(妻子和儿女),以为(以……为……)等。

(3)积累常见通假字 。如:详(通“佯”)、蚤(通“早”)倍(通“背”)、禽(通“擒”)、畔(通“叛”)、趣(通“促”)、内(通“纳”)、郤(通“隙”)、被(通“披”)。

(4)积累表示时间的词。如:表瞬时的文言词:俄而、顷、顷之、旋、寻。表过去的文言词:既而,先是、时、曩(从前)、昔、向。表一段时间的文言词:比、逮、及、洎。

(5)积累常用的古今异义词。如:爱——吝啬,北——败北、失败,鄙——①偏远地区 ②目光短浅,病——①困窘 ②缺点 ③担心 ④责备,次——驻扎、停留,除——①台阶 ②任命、授予,存——拜访、看望、慰问,顾——①只是 ②难道,国——①首都、都城 ②地方,见——①被 ②作第一人称代词,爽——差错,微——如果没有,谢——①谢罪、道歉 ②谢绝、拒绝 ③告诫、劝勉等。

(6)积累固定格式。如:无乃……乎?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孰与……,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或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还有“……之谓也 ”/“其……之谓也”“得无……乎?”/“得无……耶?”“何……为?”“何……之有?”“唯(惟)……是…… ”/ “惟……之为……”“所以……”“所以……者”/“所+介词(以、从、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何所……”“有所……” /“无所……”“有以…… ”/“无以……”古代汉语中的固定格式远不止这些,掌握了这些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古文学习大有裨益。

这些要常提常讲常归纳常积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将注重课内文本,夯实基础与强化课外训练,提升能力有机结合,循序渐进,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6.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3.

[3]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

猜你喜欢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