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课堂生成资源

2019-09-10 05:08冼惠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7期
关键词:生成资源回归生活小学课堂

冼惠玲

【摘要】改革的课堂上教学意外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课堂要生成精彩,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小事往往是一大资源。有时,教师或学生也是课堂的资源之一,特别是教师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或大胆地运用令自身尴尬的小事,也可能成就课堂中的精彩。其实要成就一节课的精彩,关键是教师如何鉴别、重组各种资源,让这生成变成有效的课堂资源。

【关键词】小学课堂;生成资源;资源运用;课前预设;包容错误资源;回归生活

一、问题呈现

记得有一次,笔者教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教学思路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然后结合重点诗句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课堂上,当其中一个小组展示完合作学习成果后,平时就善于思考的小罗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看诗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一词用得不太恰当,我认为改为‘千帆远影碧空尽’会更贴近实际。”

课堂上,学生要给李白改诗,这是笔者意想不到的。因为以前几次教学这首古诗了,谁也没有注意“孤帆”一词。可是当时笔者一心要完成教学预设,也缺乏教学机智,没意识到这是一个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同时想到,如果深究下去,学生提出的问题万一自己一时无法解答,岂不是有失师严?于是,笔者就随口扔给学生一句话:“课后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内容。”就这样无情地浇灭了他们思维的火花,探究的欲望。

如果放在课改的今天,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笔者会意识到这是宝贵的课堂资源,必须积极引导开发,千万不能对学生投去一瞥不屑的眼光。笔者会马上调整或改变预设方案,顺着学生的思路问:“能谈谈为什么这样改吗?”继而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达成共识,理解诗人的良苦用心:诗人不直接写惜别之情,而是通过“孤帆”来衬托的,真正明白诗人写“孤帆”的原因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这不是比预设的理解诗意的这种教学方式更有价值吗?如果当时能适时、入诗地延伸和渲染,这精妙的生成不可谓是一番美丽的景致?这是今天的课改带给笔者的深刻反思。

二、问题分析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活动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而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部分,总被老师视而不见;另外由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文本解读不够深透,问题预设不到位,老师难以将有潜在教学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资源,缺乏对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价值判断能力和教学的机智与应变能力;此外,老师对学生缺乏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用师道尊师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千变万化的,再精彩完美的课前预设也会发生一些即兴创造的课堂意外事故。有时师生的一个闪念、一個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过程。这些即兴创造的意外事故,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让“横生的枝节”开出奇葩,成就一笔“意外”的教学资源。那怎样才能机智地把握住这笔“意外”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的神来之笔?

1.机智运用

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作为语文教师,面对“意外”生成的材料,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并机智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案:或放大生成,马上调整教学方向,深入探究;或缩小生成,简单处理;或搁置生成,后续探究;或延时生成,自我探索。

对于生成的每一个新问题教师如果逐一详细解答的话,势必影响学生对教材重点的开掘和难点的突破,挤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而,教师却不得不直面各种突发的情况,并做出判断:这一信息需要通过讲解以强化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可以在课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内容涉及面较广,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因此,需要我们对学生的生成信息作有效的提炼。而这些问题的圆满解决都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机智,充分发挥教师指导、引领的作用,促进学生有效思考。

上述案例中学生突发奇想要为李白改诗,如果教师当时就马上意识到这是很有价值的意外生成资源,敏锐果断地巧妙引导,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生成应对生成,铸造了教学中的一种艺术。

2.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教师不但要预设学生的“已知”,还应该注重预设学生的“未知”,把预设重点放在关注“学生怎样学”的框架设计上,用童心的角度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预设是“枝”,生成是“叶”,有枝无叶不丰,有叶无枝不实,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预设,决不可能有好的生成。案例中的教师由于课前没有预设到“孤帆”一词在诗中的含义及表现手法,只是设计以诗论诗,所以才出现案例中这尴尬一幕,更白白地错失了这一教学资源。确实,教师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学生就会多一分发展。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体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唯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共生。

3.包容生色

在课堂改革的大环境下,课堂中的“节外生枝”现象是必然的,引导好了就能成为好课的亮点。那些“即兴创造”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上每一个孩子的声音、眼神、动作等予以充分的关注,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老师要有弯下腰来向学生学习的胸怀和气度。老师要是缺乏这种胸怀和气度,会随意把学生探究的欲望强压下去来维护自己所谓的师尊。教学相长,就是在师生相互坦诚的思想交换中实现。师道尊师绝不是靠压制学生来维护的。我们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教师也是人,在学生心目中不应当被神化,要以一种开放、开明的心态,鼓励学生提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不成熟或不合理,甚至是错误信息,也要宽容对待,正视和理解学生的每一个错误,绝不能对这些生成性的问题采取逃避。但我们也绝不能放任自流,做到宽容理解,正确引导,错误资源也会发挥出其有效价值。

4.回归生活

“生活就是教育。”语文源于生活,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我们的课堂一定也会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现出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案例中的学生为何要为李白改诗,认为把“孤帆”改为“千帆”更恰当,更切合实际?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认为作为我国河流主道长江来说,江面上怎么可能只有一艘船呢?这就是孩子的生活积累与体验,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

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我们要把握契机,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讲堂。

四、感悟启发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有了这条课改的准绳,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因此而变得鲜活,变得丰富。“生成”也自然成为课堂改革所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因此,改革的课堂上教学意外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笔者想,课堂要生成精彩,往往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小事是一大资源。有时,老师或学生也是课堂的资源之一,特别是老师能够直面自己的错误或大胆地运用这令自身尴尬的小事,也可能成就课堂中的精彩。其实要成就一节课的精彩,关键是教师如何鉴别、重组各种资源,让这生成变成有效的课堂资源。课改要追求这种生成性课堂教学形态,它完全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或师生对话、思维碰撞中随机产生的。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涌动着,使课堂呈现动态美,充满人文性。

猜你喜欢
生成资源回归生活小学课堂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捕捉利用生成,形成创新阅读感悟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资源应用探讨
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