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伟
摘 要 综合思维是认识地理环境的重要思维方式和关键能力。选取本人2018年全国一等奖课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深度学习的特征与综合思维的培养具有诸多共性。通过导入素材挖掘、案例精选整合、乡土情境创设和新媒体新技术整合等策略,能够促进信息整合、知识建构和迁移运用,促进深度学习,促进综合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中学地理 综合思维 整体性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公民认识地理现象的关键能力和思维。新课标(2017年版)的教学目标从“三维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1],强调教学理念人本化、教学内容乡土化、思维过程可视化、质量评价自主化。目前,综合思维培养的相关研究包括实践和理论研究,且多集中于实践研究。较多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和概念图等可视化思维工具[2]、问题创设[3]等方法是综合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然而,从信息整合、知识建构、导入素材挖掘、乡土情境创设、案例精选整合和新媒体新技术整合等角度综合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却鲜见报道。深度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运用、面向问题解决等五大特征[4],尤其是信息整合、知识建构与迁移运用等特征与综合思维的培养不谋而合。有学者认为,深度学习可以有效促进综合思维的培养,然而其偏重于课堂设计,对于如何达到深度学习和综合思维培养的分析深度有待提高[5]。因此,选取本人“2018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一等奖课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为例,从综合角度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以期为综合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借鉴。
一、深度学习和综合思维的内涵
1.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指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区域综合[6]。
2.深度学习
区别于机械的、被动式的浅层学习,由美国布鲁纳提出的深度学习提倡主动地、批判地、有意義地学习,更加注重批判性地学习和反思,通过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掌握内在含义,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以解决复杂问题,最终促进全面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7]。
二、深度学习与综合思维培养的关系
深度学习与综合思维存在诸多共性,理论上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综合思维培养(图1)。深度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信息整合、知识建构、迁移运用和面向问题解决等特征。信息整合即将零散知识化零为整、化无序为有序的综合过程。知识建构即将知识化单一逻辑为系统逻辑的综合过程。迁移运用即化知道与领会等浅层认知为应用与分析等深层认知的综合过程。诸多深度学习的过程即为综合思维培养的过程。因此,理论上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综合思维培养。此外,一些具体设计措施,如导入素材挖掘、案例精选整合、乡土情境创设和新媒体新技术整合等,能够提高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间接促进深度学习,促进综合思维的培养。因此,深度学习能够促进综合思维的培养。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
1.挖掘导入素材,注重信息整合,渗透综合思维
好的课堂导入是一堂好课的眼睛。笔者认为,于细微处见真知,导入可以不仅仅是导入。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促进深度学习,渗透综合思维。通常,课堂导入具有知识关联性、趣味性等特征,具有开启下文之作用。然而经过深层挖掘,导入素材还能够渗透地理思维;或与结尾形成首尾呼应,升华课堂主题。
本课例设计中,选一张涵盖主要自然要素的普通图片,以“找一找图中含有哪些地理要素”作为课堂导入。经过挖掘后导入图片被用于以下几个深层应用(图2a)。第一,基于Prezi展示软件,每张幻灯片背景均采用导入图片的局部,体现了整体与要素的联系,即要素综合(图2a,b,c,d)。在课件放映结束前,学生难以发现如此细微的设计。最后总结时导入图片再次放大回归,学生才恍然大悟,原来“整堂课都在一幅图”上。这不正是整体性和综合思维吗?第二,同一图片承上启下,既是“整体性”的结束,又是“差异性”的开始。在本课总结后,画面向左稍移,话锋一转,“图中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整体性的体现,那么为何在不同海拔产生了差异的自然带呢?这便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差异性(图2d,e)”。因此,细致观察,挖掘素材,注重细节设计,更能引起学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促进深度学习和综合思维的培养。
2.整合案例资源,促进知识建构,提升学习深度
案例是课堂内容的有效载体。教师应设法精选典型案例,有效整合地理资源,促进知识建构,提升学习深度,促进综合思维形成。精彩案例更容易抓住学生,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积极主动地理解、思考、解决和反思问题。
“整体性”一课中,以涉及要素个数为线索,选取三个梯度案例,即主要涉及水和地形等两要素的“水獭建坝”;水、气候和地形等三要素的“冰碛丘陵”;生物、地形、土壤和水等四要素的“马刀树”。案例设计主要具有四个设计特征,一是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照自然要素个数由少至多进行案例梯度设计,促进对整体性内涵的结构化理解,进而形成知识建构;二是遵循启发性原则,案例颇具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三是遵循直观性原则,通过视频“水獭建坝”等可视化教学工具,增加学生对现象的直观认识。四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案例。案例资源整合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建构,因此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整体性”的思维与方法。具体案例设计如下:
联系以下案例,结合地理要素类型的知识,选择以下1~2个感兴趣的案例,讨论完成:此案例现象包含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并尝试描述其联系(过程)?
案例1:“水獭建坝”视频资料(含学案二维码)。
案例2:“冰碛丘陵”——一般出现在西藏,高度可达40~60米。形成于末次冰期晚期。在较冷年份,冰冻层终年覆盖在地表,称为“死冰”。冰面由于侵蚀而凹凸不平(图3a)。经过长年积累,低洼处累积较多的颗粒沉积物(图3b)。冰期结束,“死冰”完全融化,低洼处堆积的颗粒物便形成了一个个“山丘”(图3c)。
案例3:“马刀树”——由于暴雨作用或地壳运动,松散的土壤发生滑坡,树木随滑坡向下运动并发生歪斜。滑坡停止后,树木继续向上生长,形成类似于马刀的形状,故称为“马刀树”(图4)。
3.创设乡土情境,着意迁移运用,深化综合思维
应用、分析是布卢姆认知领域理论中较为高级的学习目标。前期案例活动体现“自然要素形成地理现象”,重在训练“整体性”的知道与领会等浅层目标;而情境迁移运用体现“地理现象影响自然要素”,重在训练“整体性”的应用与分析等深层目标。汤国荣提出,情境教学能够有效促进深度学习,培养核心素养[8]。通过创设乡土情境,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迁移运用,提高认知深度,从而深化综合思维。
自制素材是地理教学尤其是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文本已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行制作图片、音频、视频或微课等,能够增强情境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本课运用皮影客软件制作科幻式情境短片,即“2050年,由于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长江从江西段改道,沿闵浙交界入海,造成了安徽、江苏段断流。这可能会对苏州沿江地带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实践表明,乡土情境虽为虚构而成,但学生对此种科幻式情境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整体性”的综合思维分析问题。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可提示按照不同自然要素方面进行分析。课上学生踊跃回答,如“水源减少”“植被减少”“小区域气候干旱化”等,其中不乏“海水倒灌”等意外答案。因此,经过前期活动学习,整体性思维基本形成,学生基本能够学以致用,理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思维。
4.整合多元新媒体新技术,辅助深度学习
新媒体新技术辅助教学具有直观、交互性强等特征,是教学的发展趋势。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班级管理,提高课堂组织效率。因此,合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辅助教学能够间接地促进深度学习,促进综合思维的培养。
本课例选用SEEWO希沃交互式电子设备、平板电脑、Prezi展示软件、皮影客视频制作和草料二维码等新媒体新技术。希沃搭载平板主要通过三个路径促进深度学习和综合思维培养,即强化思维导图、强化师生快速交互和实证教学、强化地图展示。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9],通过希沃平台,运用思维导图备课,辅以可画规则常见形状的智能板书,实现在解题、梳理知识时使用思维导图完成教学目标,促进知识建构与深度学习,促进综合思维培养。采用Prezi展示软件,增加内容故事感。Prezi幻灯片的顺序即为整体性的含义和综合思维的体现,课堂内容具有局部到整体的故事感,有助于促进深度学习与综合思维的培养(图2)。此外,Prezi加强了文本、图片、视频等的兼容性,相较于Focusky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视觉效果。借助皮影客视频软件,提高情境体验。使用皮影客自行制作“假如长江改道”的乡土情境视频,提高学生情境的真实体验性,调动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促进深度学习。借助草料二维码软件,拓展学生视野。将本课相关的典型案例制作在微信二维码中,让学生在课余二维码扫码获取相关补充延伸材料(图2f),形成课上与课外的综合,从而拓展学生视野,促进深度学习,落实综合思维的培养。
深度学习是培养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指向深度学习的综合思维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尚存在一些不足,如:仅对综合思维培养进行了策略分析,缺少对要素、时空和区域综合等不同方面更系统的分析;而且已提出策略尚需后续更多的实践检验。相信随着后续对指向深度学习的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研究的深入,深度學习在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会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杰,陈良烟.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3).
[2] 王建芹.谈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9).
[3] 朱克西,周圣烘.基于问题创设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以“气候成因”复习课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5).
[4] 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5] 朱艳丽.在“深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J].华夏教师,2017(2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 张浩,吴秀娟.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0).
[8] 汤国荣.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J].地理教学,2016(24).
[9] 刘丹,冯虎.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2).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