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甲军
摘 要: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学生的德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符合学生发展的实质需求,能够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综合人才。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许多老师在对新课程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理念进行分析时无法真正践行德育工作,实际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对此,以中学生德育为切入点,具体分析新课程理念之下该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中学生德育;有效策略
作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要想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老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手段,积极突破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的桎梏,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为学生全方位成长营造良好的空间。
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新课程改革都明确强调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在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理论基础知识上,给予学生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真正地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关爱学生,并实现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了能够保证学生主动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意见以及看法,积极接受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德育,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保证教育公平。其中对学生人格的分析以及尊重尤为关键,同时这一工作也是德育工作的前提基础,每个老师以及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必须要尽量避免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情况,尽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避免对学生的挖苦,采取讽刺的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反之不仅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同时还影响了学生的良性成长以及发展,导致师生关系受到严重的破坏。
另外,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所区别,因此老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因材施教为依据,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分析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障碍,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采取层次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真正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以及指导,保障学生能够在德育学习的过程之中实现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以及素养的稳定提升。
二、量化管理
学生的良性成长意义重大,初中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思维逻辑框架也比较成熟,但是因为个人的是非判断能力不容乐观,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因此,老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自主学习指明道路以及方向,更好地避免方向上的失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以量化管理为依据,其中量化管理属于经济管理之中的一种重要策略,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这种管理策略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量化管理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行性相对比较强,老师可以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依据,采取一定的压力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规制以及监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量化管理需要以民主为基础,采取有效的强化措施,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行为习惯,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引导。另外,青少年在长期实践以及学习的过程之中,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同时独立性相对比较强,老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并鼓励学生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的规范,因此,量化管理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与老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与访谈的过程之中可以发现,许多老师认为量化管理必须要以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为出发点,严格按照中学生守则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将整体分析与细节研究相结合,保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主动接受老师的德育,老师需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及学习氛围,其中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及自主学习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还能够为德育素质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據以及借鉴,老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个性与需求,积极通过外部影响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类不足,真正实现个人综合水平的稳定提升,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的中学生德育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老师需要关注德育内容的分析以及研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许望斌.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中学生德育教育[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1):90-91.
[2]范瑛.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