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萍
针对当前化学课程存在许多学困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和了解之后,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逐步提高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化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极其复杂,不同的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揭示了化学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以及具体的措施办法,认知因素在学习中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我将从认知因素方面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以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缓解这一现象,进而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
一、判断化学学困生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除了残疾学生之外,由于生理,行为教育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在正常的教育环境下所获得的学习成绩不能达到义务教育的水平,而需要才通过采取特殊教育方式的学生。具体表现为首先在同等的教育环境下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生,不能够达到教学大纲所明确要求的水平。其次,学困生可能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学习障碍,这属于正常范围。最后通过采取特殊教育的方式,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能较之前有明显的改善。对于学困生的定义非常之多,以上所说的学困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学困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往往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的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言,不认真温习功课,导致的学习成绩不合格,这种学习是存在暂时的困难性,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是可以逐步进步的。
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教师层面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渴望能够获得老师的关注,学困生更是如此。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師即容易忽视这一重要内容。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老师投入了赞赏的目光,而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老师往往表现为责罚和挖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学生对这一门课程感到厌恶,自然丧失了学习兴趣。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往往节奏过快。往往会忽视一部分学习节奏较慢,能力较弱的学生,长期以往导致学困生的存在。还有一部分化学教师不能够明确的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课业负担较重,超出了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采用题海战术,往往会让许多学生力不从心,因此,导致学困生逐年增加。
2.学生层面
大部分学困生不自信,存在着厌学的心理。他们在具体的化学课程学习过程当中,往往表现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适当的学习方法。不敢向学生和老师请教,于老师缺乏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只要稍微遇到困难就会主动放弃。化学课程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需要极强的理解和实验探究能力。许多学困生在化学学习过程当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及时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科学合理的完成化学作业,稍微理解不当,就会落后于其他学生。学困生大部分表现为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问题,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信心,自卑感较强,所以就导致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三、具体解决措施
1.以教促学,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要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先烈,经常与学困生多交流谈心。并表现为在具体的化学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多考虑学困生的要求和需要,尽量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给予学困生精神鼓励。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能力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短期的学习目标,进而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化学课程的自信心。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当代的教学理念认为,当学生存在和出现问题,才会有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创新是推动世界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化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把问题抛向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自己去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老师要及时鼓励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多个角度切入,就像中国古诗当中所讲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初中化学老师有力指导,对课堂能够有很强的操控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进而不断推动化学学科向前发展。
3.引导学生寻找探究方法,塑造学生的化学思维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探究方法,从而有效塑造学生的化学思维。通过开展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探究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中寻规律,按照具体的实验流程,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大胆猜想,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通过独立自主的完成探究性实验活动,收集证据,从而得出结论。在完成探究性实验活动以后,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进步和发展。通过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掌握新的探究学习方法。老师在整个活动设计过程中是引领者的作用,只有老师做好引导,才能够通过探究性的活动不断塑造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