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
【关键词】儿童视角;习作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9)89-0071-01
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出现“结论教学”的问题——让儿童接受一个结论,把儿童获得结论作为教学任务,写作教学异化为教师出题目,学生写作文的反复循环。教师用写作知识教写作,用写作技巧教写作,用作文的标准教写作,用优秀作文教写作。教师的眼中既没有“教”的过程,也没有“学”的儿童。这导致学生缺乏习作热情,不能真正亲近作文,难以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因此,习作教学要基于儿童,贴近儿童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心灵,要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和成长节律,才能真正实现以我手写我心。
1.链接儿童真实的生活。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链接儿童真实的生活,他们习作时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才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给儿童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智慧,从观察天上的和地下的实在东西而来。同时,观察越多,得到的知识越牢固。”教师要培养儿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讓儿童在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用心感悟来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具体的习作素材。儿童学会了发现,就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才会写出充满情趣的习作。如学生的习作《“印度飞饼”》:我正埋头做作业,听到有人大喊:“卞羽舟!”那声音尖细而刺耳,就像传说中的“海豚音”。回头一瞧,果然是吴玉。“接着!”我还没反应过来,她用劲一甩,一本黑色的本子——我的作业本便朝我飞过来了。让我突然想起著名小吃“印度飞饼”。“啪”的一声脆响,本子经历了360°×10的旋转后完美落地。习作将写作与生活相链接,习作变得生动、有趣。
习作是儿童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教师要鼓励儿童走进生活,拥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2.创设适合儿童的情景。
习作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习作教学的科学性在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教师要有一颗慧心,培养儿童积极习作的习惯。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儿童的情趣。习作教学中,儿童常常觉得没话说,没有表达的欲望。因此,习作教学应让儿童的“情感”活起来,做到“情动而辞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习作,创设出合情合理的情境,调动儿童写作的积极性。或带领儿童目睹现场,身临其境;或采用现场表演的形式,让儿童融入情节;或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儿童感其形,闻其声,入其境。在选择题材时,教师还要“逗”起儿童的注意,把一个看似平常普通的题材“逗”出情趣来。儿童动情后,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达到“悱”“愤”的境界。儿童的“感情”活起来就能激起无穷的想象力,写出别样的精彩。
教师精心创设习作情景,做到以情促趣,以趣生情,达到课开始,情(趣)已生;课进行,情(趣)更浓;课结束,情(趣)犹存,把情趣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逐步培养儿童的习作习惯。
3.发现儿童的闪光点。
教师指导习作时,要给予每一个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激励。肯定儿童习作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儿童都能获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习作自信心。
例如: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学生杨梓涵的习作《弟弟的杰作》:我的小天地一片狼藉,书、作业本、文具散落一地。最心爱的《鲁宾逊漂流记》已经被撕得没剩几页了。每一本作业本上都画有弟弟的亲笔签名。而弟弟呢,像个没事人一样直直地站着,闪烁着十分无辜的眼神,正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吧,我投降了!唉,怎么说他也是我亲弟弟呀?
教师评价习作时,用掌声鼓励儿童,增强其写作体验。教师要放大儿童的优点,充分挖掘儿童的习作潜力,给儿童以更大的激励。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学会用掌声去赞美、去激励儿童。”
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积极为儿童扩展生活视野,创设愉悦情境,展开赏识评价,让儿童好学、乐学,有助于儿童轻松快乐地漫游在习作世界,栖息其间,享受其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