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由单一能力培养转为综合能力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由被动应对式转向主动选择式发展,确立了发展“学术能力+技术能力+教学能力”的整体培养体系,成效显著,为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人才支撑。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发展;师资队伍;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2-0054-04
【作者简介】朱璋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教务处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
职业教育恢复发展以来,职业能力培养就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多年来,江苏在这方面经历了由教师单一能力培养趋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有效的路径。
一、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以能力发展为关键
师资队伍建设究竟要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弄清楚职教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职教教师的职业能力是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能力结构决定着教学效果。依据教师个体能力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优劣长短,确定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与手段去培养,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关于职教教师能力结构有不少研究成果。芬兰职教教师的综合能力结构包括核心领域、教学法领域、发展与研究领域和组织领域。[1]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提出职教教师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包括:文理科方面的宽泛基础,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安排资料组织、评价学生学习等能力,人力开发能力,有效教学能力等。[2]肖化移等认为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包括通识教学能力、普适性能力和职业技术教学能力[3]。贺文瑾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专业化的能力结构,包括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4]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认为职教教师的能力结构由学术能力、技术能力、教育能力三部分组成。学术能力是教师在所从事学科领域创造、创新知识的理论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反映出教师对所从事学科领域知识前沿理论的熟悉程度以及在该学科领域的地位。技术能力是教师运用知识进行生产、管理、服务的专业实践能力,技术能力的应用往往能产生新方法、新工艺、新经验。教育能力即教师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和道德教育的能力。
这三种能力中,学术能力是职教教师胜任工作的基础,没有较好的学术能力,知识水平达不到作为教师的应有要求,技术能力的发展就成了空中楼阁,教育能力的发展也无从谈起;技术能力发展是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之一,技术不熟练、不过硬就无法胜任实践教学工作;教育能力发展始终是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是职教教师职业价值根本所在,如果教育能力得不到发展,学术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发展就是盲目而无所依托的。此三种能力构成了职教教师的“一桶水”,是职教教师能力结构中不可或缺、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三者有机统一、和谐共生、相得益彰。简要地说,教育能力发展是方向,学术能力发展是基础,技术能力发展是保障。
一般而言,职教教师都需要发展这三种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由于现实形势不同,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三种目标取向:第一种要求教师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拓宽专业视野,发展学术能力;第二种要求教师奔赴企业,钻研生产技术,偏向于技术能力即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三种培养教师研究学生、教材、教法和教学,与学生打交道的能力,侧重于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江苏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职业教育质量全国领先,这与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江苏职业教育師资队伍建设经过了由单一能力培养向综合能力培养的发展历程。
(一)侧重学术能力培养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江苏职业教育师资极为匮乏,学历达标成为江苏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努力的主要方向。1978年开始,江苏省采用“转、招、聘、培”等多种途径建设职教师资队伍。这一阶段,文化课教师转教专业课,聘请科技人员任专、兼职专业课教师,将培养职业中学专业课师资的人选列入高校招生计划。为补充职业教育教师缺额,实施职业师范教育,1984年,成立常州职业师范学院,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学历达标的师资。1986年11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江苏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明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一般应具有高等院校本科毕业学历”。[5]
1996年10月,江苏省教委印发《关于单独招收大专起点职教师资本科班的通知》,开始面向职业教育在职专任专业教师,开办专升本师资班。1997年,江苏省教委制定《江苏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九五”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师范生培养,充实职教师资队伍。可以说,职业教育恢复发展初期,学历提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占主要地位,是侧重于教师学术能力培养的阶段。2017年底,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2317人,学历达标率为97.6%。
(二)侧重技术能力培养阶段
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大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师技术技能的要求日益凸显。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来自普通高校,缺少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弱,不能很好地胜任职业教育教师岗位要求。新世纪以来,随着职业院校教师学历的逐步达标,江苏更加注重职业教育教师的技术能力培养。1999年8月,江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该办法规定:“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员、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职业学校专职或者兼职教师”,为技术人才走进职业院校明确了法律依据。同时规定,“应当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培养技术过硬、实际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教育教师。
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技术技能培养,2000年,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东南大学等8所院校为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1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四新”培训的通知》,在“十五”期间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培训。“四新”培训到2007年暑期结束,累计培训6000余人次。2002年8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强化了教师技术能力培养。2003年,江苏省启动职业学校教师企业顶岗实践项目,全省职业学校选派了1940名专业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各职业院校出台举措,鼓励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革新,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在实战中磨炼技能,提升动手实践能力。2006年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提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从世纪之交直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实施,江苏职业教育一直侧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要求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对职业教育教师技术能力的培养要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看出,新世纪初始的10余年间,尽管学历提升仍是江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对技术技能的培养占据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属于侧重教师技术能力培养的阶段。
(三)进入综合能力培养阶段
对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一直伴随并贯穿在江苏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之中。教师职业资格证考试,测试科目包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在职业院校教师校本培训中,往往包含有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方面的相关知识;一直到信息化教学的比重加大、要求提高,相关教育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能力与学术能力、技术技能一起,构成了对职业教育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产生之后,职教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仅需要增强学术能力,磨炼技术能力,更需要发展新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把控,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等,以此支撑职业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深刻变革。以2010年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举办为节点,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热点。
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质上就是要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综合能力。2018年5月,江苏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8〕68号),实施职业院校“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完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认定标准和办法。“一体化”教师的发展要求,体现出职业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阶段特征,相应确立了江苏职业教育教师发展“学术能力+技术能力+教学能力”的整体培养体系。
进入新世纪,江苏职业教育由外延式规模化发展转入内涵式质量提升阶段,教师能力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主动选择式特征,即适度发展学术能力,重点发展技术能力,时刻注意发展教育能力。这种发展模式是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能力发展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做事而求学问”,这种学问是适度的学术性加高度的技术性,从而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内容、目标、路径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对江苏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省级层面,落实国培计划,充分发挥省培计划的主体优势,提供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的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引领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发展。2016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2017—2020年)》,明确了“中央引领,地方为主”的分工。根据“地方为主”的职责要求,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长效机制。按照2011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省级教育事业费和职教专项经费要明确固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和基地建设,可以参照中小学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的要求。二是制定全省职业院校教师全员培训规划,加大省级培训投入力度。2018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省培计划4800人左右,约占教师总数的11%,显然“僧多粥少”,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师多轮培训、全面培训的需求。三是省级培训要精心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和内容,优化公共课、专业课、企业实践、技术技能传承创新、教学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等培训内容和组织管理,将进阶培训与基础培训相结合,满足教师多样化学习、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二)学校层面,加强校本培训,制订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计划,特别突出技术能力和教育能力的融合发展,保障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生成。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积累是一个外在理论与内在经验双向移动,实践经验向理论层面提升,理论经内化建构向实践转化,默会知识和经验逐渐积累的过程。技术能力和教育能力的发展均存在双向移动、融合发展的特征。职业院校要为这种融合交替发展做好学习培训、挂职锻炼、教学改革等三项规划,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主动开展教学研究改革的常态化机制。首先要规划与实施教师校本培训,增强针对性。针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适时适度组织理论学习,开展校本培训,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理论研究与问题实践的结合,并将之纳入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之中,以此实现教师教育能力培训的内部循环。其次要规划与实施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增强实用性。鼓励教师将教育教学中的技术问题带到企业挂职锻炼之中,与企业成员共同解决,并转化为真实的教学案例,以此实现教学实践和企业技术实践的融合与应用。第三要规划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融合性。学校有计划地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让教师在具体改革项目中锻炼教学能力,强化技术应用,实现理论学习、企业锻炼与教学改革研究的融合式发展,促进教师综合职业能力的螺旋式提升。
(三)教师层面,查找自身能力短板,明确阶段能力发展重点和目标,踏踏实实地磨炼与提升自身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可根据形势需要,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首先,根据自身学术专长,依托学校各级各类研究项目开展学术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和科技服务之中,增强学术能力。其次,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以前沿技术研发、关键技能应用等领域为重点,赴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做好技术研发和服务,将企业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同时,以参与专业技能竞赛为抓手,熟悉重点专业技能点(项)操练等,提高前沿技術的应用能力和个人的技术实践能力。第三要主动更新教育理念,以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方法、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完善课程考核评价等为重点,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玲,刘其晴.芬兰职教教师能力结构评析及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94.
[2]陈祝林,徐朔,等.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8.
[3]肖化移,周一苗.基于质量标准的职教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46.
[4]贺文瑾.略论职技高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04):51.
[5]张健,等.江苏省志·教育志[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0:9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