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英
摘要:不论是哪一门学科,教师都无法陪伴学生终身学习,但是在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进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初中化学知识量比较多,考试题型变化也比较大,化学教师无法带领学生解决所有的难题,但是教师应当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令学生在万变不离其宗的题海中站稳脚跟,学好化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自学能力;自主预习;合作实验;整理归纳
初中化学课上教师应当利用化学课程的特点,不断引导学生从基础化学原理出发,自主探索化学体系,为化学大厦打下根基。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从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数种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1开展自主预习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化学怎么这么难学”的抱怨,这往往就是因为教师没有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当学生把学习化学的时间全都压缩到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的时候,其自然会感觉到学习化学力不从心,而如果学生做好了新知识预习,那么其学习化学的难度就会降低一些。
例如,在“溶解度”这节課的教学中,笔者已经在前一课带领学生学习了“溶液”的概念,本课要继续让学生认识溶液的特性,为学生学习配置溶液、计算溶质含量打下基础。但是这节课的知识较为繁杂,仅靠让学生在课上认真听讲并不能完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如果长期接受被动式学习,也无从掌握自主学习的诀窍。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工作,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把没有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实际上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出色,在预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利用家里的食盐、白醋、酒精等物品手动配置简单的溶液,也在配置溶液的时候发现盐不能无限量地溶入水中,发现酒精和水配比的时候实际体积并不是两种溶液的体积之和。一旦学生完成了预习作业,教师就可以迅速地开展概念性知识的教学,也能花更多时间为学生解答那些难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实现了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实验
化学这门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既可以让学生检验自己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否确有其事,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增加自己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对化学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才能以更加饱满的态度主动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
例如,在“燃烧的条件”这一节化学实验课中,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复习了前两课的学习内容: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利用。然后笔者带领学生总结了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剂、着火点。但是仅仅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因为在学习关于燃烧的理论的时候,学生是被灌输知识而不是主动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没有实践的检验,缺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并不利于其彻底理解化学上的“燃烧”概念,因此笔者在实验室组织了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实验。笔者让学生用火点燃一根火柴,进而令其思考:如何扑灭火柴的火焰。学生立马就想到了等待火柴头燃烧完毕火就会自然熄灭,笔者立即在此时为学生总结了燃烧的第一个条件:可燃物。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剩下的两个燃烧条件应该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出来。学生很快地就学会了分别控制氧气、温度这两个变量熄灭了火焰,证明了燃烧需要助燃剂、需要足够的温度。在实验中教师要扮演一个提示者、引领者,帮助学生自主探讨化学知识。
3整理归纳知识
会不会归纳知识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重要判断指标,初中化学知识虽然被一章一章地分开,但是每一章知识都与上下章节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学会构建化学知识框架,用关键词把每一章节、每一小节的关联知识连接起来。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中,笔者带领学生探索了化学的微观世界,从分子、原子和元素这三个层面为学生打开了化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前述的三个化学概念,因此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这一章一共分成了三个小节分别讲解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元素,学生初次学习起来会有一种割裂感,很难把知识联系起来。因此,笔者就带领学生首先复习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组成分子,原子内部又存在着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知识脉络;然后笔者让学生自己来总结分子、原子、元素的关系以及原子的核外电子和元素的关系,学生经过了前面的演练,很快地就能把这一单元的每一个关键词都整合在同一个思维导图里面。这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复习总结,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完成自学。
总而言之,教师务必要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时候教会学生逐渐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实际教学中教师既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预习作业,又可以以实验为契机教学生自主探索化学奥秘,还可以带领学生整理那些看似分散实则互有联系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