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贝
摘要:主题教学突破了传统分科教学的模式,摒弃了“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为“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落地创造了条件。本文总结了基于多元能力有效开展幼儿园主题教学的策略:一是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二是努力转变教师角色,扮演观察者与支持者的角色;三是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多元能力;幼儿园;主题教学;策略
在使用多元能力实践操作手册的过程中,我们以主题教学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进而在自主探究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了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本文将对基于多元能力的幼儿园主题教学展开初步分析与探讨,一起为新时期幼儿园主题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1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突破传统教学横式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发现,幼儿通常擁有八种智能,而且每名幼儿间的智能是不同的,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主题教学中,基于幼儿多元能力发展的需求,我们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让他们都能品尝成功的乐趣。基于幼儿多元能力发展的幼儿园主题教学是对传统分科体系下“知识传递”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它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原则,如幼儿园教育目标将不再是单纯进行知识的传递,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传统课堂上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使幼儿在与学习环境的充分互动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如在主题为“家乡亲又亲”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不能以简单“说教”的方式进行爱家乡的德育教育,而是以一系列的子活动为载体,为幼儿搭建实践的平台,使他们在“品尝家乡美食”“唱响红歌”中,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通过活动的形式,围绕教学主题为幼儿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使传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有效提高了主题教学的质量,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努力转变教师角色,扮演观察者与支持者的角色
在多元能力发展的视野下,教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就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坚持“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教师要扮演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支持者。如围绕“劳动乐翻天”主题开展的“收拾衣柜”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爱整洁、勤整理的好习惯,教师提供了衣柜,里面的东西比较杂乱,通过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通过给衣物分类把衣柜整理好。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衣柜里的物品进行分类,经过多次尝试后,他们决定按照季节、上衣、裤子等进行分类摆放,从而让衣柜变得整洁、干净。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结合已有的经验亲自整理衣柜,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中获得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发展。教师认真观察幼儿整理衣柜时的需要,如有的孩子需要一个大一点的衣柜,于是教师就可以适时为他们提供容量大的衣柜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维持他们的游戏热情。在幼儿自主探究时,教师作为观察者,以欣赏的眼光解读他们的行为,寻找恰当的时机进行介入指导,提高幼儿自主探究的质量。
3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幼儿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元能力视野下,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创造条件。也就是说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不能限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还要使他们在主题教学中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如在“好吃的西瓜”活动中,教师除了让孩子们品尝家乡的西瓜外,还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制作“西瓜凉菜”,即将西瓜皮洗净,然后放上所需的调味品。在亲身参与和动手操作中,“食育”变得形象、具体可感,不仅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还进一步激起了他们探究的热情,促使他们探讨西瓜的更多吃法。孩子们使用多种方法对调味品进行组合,来验证自己对西瓜吃法的种种猜想,在实践探索中获得了直接的感知,收获了丰富的直接经验。
基于多元能力发展的主题教学是对传统重视智力开发教育的一种突破,摒弃了“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与创新的能力。新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在学前教育时期我们应该注重儿童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多元能力视野下开展主题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制定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尊重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促进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