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 化学教育是一种科学教育,对于初三化学这门课程,学生学习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大抵可以归纳为课程本身的难度性和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要与学生加强沟通,利用实验增强学科趣味性,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承启转合的一个重要短暂过程。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要求学生在不放弃原有所有课程的基础上还要系统而认真地学习化学这门课程,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学生既要学习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概要,又要学习基本实验的操作,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必须在短短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三学生的状况分析
经过两年的学习,班级大概学习情况已经稳定下来,对于新接手班级的初三化学老师可以向所带班级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咨询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班里学生要有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能对日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要分析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对日后的教育教学有的放矢。
1.厌学因素
这种厌学情绪不仅仅存在成绩中下的学生中,很多学习成绩中等甚至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厌学情绪,学生这种厌学情绪从何而来呢?经过笔者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厌学来自繁重的课程和一年后的中考。原本过多的课程已经让学生苦不堪言,而中考成绩很大程度决定着他们日后的发展。因为中考,他们要背负的是来自学校的压力、老师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同学的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他们内心的压力。过多的压力已经成为他们沉重的负荷。
2.教师因素
初三学生的叛逆情绪空前高涨。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大程度受到“喜好”的影响。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和学科本身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
3.课程因素
很多学生认为化学会像物理、数学一样难度大,经调查后我发现约有75%以上的学生认为化学属于偏难学科,其中有50%的学生难以把握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有些学生不注重化学实验的现象和本质,由于课程中有大量相似、相关的知识点和常识相互交织,还有抽象的微观粒子定义,枯燥的计算,使学生大脑中的信息杂乱无章,貌似毫无头绪,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对策
1.因材施教
厌学问题是目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最大的因素,造成学生厌学最大的因素就是升学压力。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压力普遍会大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存在的厌学情绪更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式就是“因材施教,逐个击破”。其实,对于学生来讲,厌学并不一定是不学习,可能只是对于某些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教师要消除他们对初中化学这门课程的畏惧感和陌生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成为“小老师”,一对一或一对多,既让他们体验为人师表的快乐又在平时学习中推广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困生”,要经常给予鼓励和鞭策,因为他们进步空间要更大一些。学习训练方面,针对性要明显,教师设计的题目要有难度,有梯度,因材施教,尽量适合每一个群体的学生。学生不再厌学,有了动力,学习才能更加努力。
2.提高教师的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对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要有一定的掌握,这样,上课时能触类旁通,对教学游刃有余。而且,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心理问题专家,不仅要了解学生,更要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前进的引路人。
学生喜欢年轻的教师,并不是这些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授课方式有多么优于老教师,而是学生认为年轻教师和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能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当然,受学生爱戴的老教师也有很多,因为这些老教师在多年讲台上已经有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自有一套与学生相处的模式,既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新知识,又能让学生回归到学习当中。这是年轻教师远远不及老教师的。当然,作为年轻教师,我也有独特的与学生相处的模式。我把学生放在与我平等的位置,他们的叛逆心理无非是要求大人承认他们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能力。上课时,不再用“填鸭式”,更多的是与他们探讨、讨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潜移默化地让学生适应他们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
3.体现实验特色,增强课程的趣味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非常重要。学生对有实验的课堂更感兴趣,学习气氛更活跃,注意力明显集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特别敏感,就对相应的化学原理和方程式记忆深刻。恰当地运用实验,改变化学课堂的枯燥性是目前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我们能让每个学生都走进化学实验室,参与到实验当中,让他们能动手,能记录,能思考,能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知识点与实验融会贯通,能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去实践。这正是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必经过程。
参考文献:
[1]蔡淑兰,金志远.课程与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8-110.
[2]王喜贵,李玉珍.化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54-188.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5-108.
[4]七十三,陈忠永.基础心理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70-373.
[5]乌云,斯琴高娃.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4.
[6]翟正河.中学化学实验创新教学论[M].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70-85.
[7]贺宗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师之友,2005(08).
[8]宁伯英.改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J].云南教育,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