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花
摘要: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引入具有情感色彩的、生活形象的场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能够使学生的心理机制得到一定发展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点较为枯燥,因此,将这一方法作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是有必要的。本文笔者从情境教学法的三个类型入手,充分研究这一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教学;情感共鸣;兴趣;参与程度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并且学生的学习不应是机械式的,而是有意义构建的过程。然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数学知识本体,而忽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及对数学学习态度与情感的变化,这就使得学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本能地产生抵触心理。为了转变学生的消极态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主动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这不仅对学生起着暗示和启发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积极参与到其中,以此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1构建生活化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大多数与生活联系密切,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由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生活化情境,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之间的联系,引发其情感共鸣,还能够使学生将原有经验渗透到解决生活问题之中,以此引发思维冲突,从而产生探究新知识的好奇心。
以“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一个山峰从不同角度所展示出的平面图,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想象根据这一生活世界的景象能够提出什么问题?这一生活化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内在情感共鸣,有的学生提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视觉效果可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提出“要想真正反应出一个物体,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观察它”。在此基础上,笔者揭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这一教学主题,使得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于是笔者展开后续的教学活动。以此学生认识到三视图和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2创设故事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而言,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倾向于趣味化的事物中,而以故事作为载体,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背景下,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故事化情境,这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体会到故事背景下的数学原理,还能够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充分融合,以此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以“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教学前,为了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笔者构建故事情境,并提出:1842年,巴贝奇编写分解了伯努利方程,由于这个算法未在巴贝奇分析机上执行,因而定义算法上出现了困难,20世纪数学家图灵提出了图灵论题,并解决了算法的难题……此时,学生的无意注意被这一故事情节所吸引,以此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于是,笔者利用教学课件讲解了后续的教学内容,以此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方式,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持久性的学习兴趣,还使课堂变得趣味横生,从而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设置游戏化情境,增加参与程度
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质量的高度。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其发挥出自身的能动性。而游戏化情境的设置恰恰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的这一特点。此外,游戏化情境的构建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展开,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以“随机事件的概率”为例,考虑到概率這一抽象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些枯燥,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态的圆盘,其中,圆盘是由四个不同颜色的扇形所组成,但每个扇形面积却不同。此时,笔者提出了游戏的规则,即:每个小组代表来提示圆盘的暂停情况,如果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则会有奖励,而指针指到其他颜色的区域则没有奖励。这一游戏场景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概率学习的重要性,以此为教学活动的构建做好了充分的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学生的学习不应是接受和记忆现有的知识,而应是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以及发现的过程中。显然,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是有必要的。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运用情境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转变之前的传统教育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从情境教学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此外,情境教学法是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作为出发点,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也能够使学生逐渐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从而实现有意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