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尧
摘要:有效教学是每个小学数学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更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引导学生探索,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合理运用有效评价,使学生懂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并达到学以致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激发兴趣;有效评价;生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81-0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认识。提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分析任务。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数学课堂质量的提高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性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达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
1.有效性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整套的操作技艺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着眼于完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备好教材、备好学生,从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采取“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设计有效的随堂练习,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以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最好发展。
2.注重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给学生动手的空间,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如在教学“位置”这一内容时,通过二个活动层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一,在本班教室里看看自己所处的位置,说说自己在第几列第几行,此层次让学生明确确定一個学生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第二层次,以本班教室的座位为准,出示并确定动物园的大象馆、熊猫馆、猴山、海洋馆、大门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这些场馆的所在位置。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一格是100米,那么大门到猴山可以怎么走?走了几百米?结果表明将老师的先操作改为学生的先操作,对于学生学习新内容的效果要比以前都好,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适时多动,才能激活他们思维,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数学活动的开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3.利用学生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教学的准备过程有个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过程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想不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也是一堂精彩有效课堂的重要因素。
课堂的有效生成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4.创设生活情境,树立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主能动性,从而有效的学好本节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
学生探索学习的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新奇的问题情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有效激发学习潜能。如教学“确定起跑线”时,为了掌握计算每条跑道的长度,笔者点出了学校运动会400米跑时的录像然后问,为什么每个运动员所站的位置不同?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快把学生的思维调整到学习状态,使之活跃起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演示录像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将录像中的内容和书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并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有效评价,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但要重视课堂的预设生成,问题情境的设置,而且要注重评价的功能。“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悟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激励性评价的宗旨。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发挥的程度上也不一样,如果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这个学生就会努力朝前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都要对学生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内容。特别是对开放题型或一题多解题目时,对学生写出的不同解法,教师要加以表扬。教师在评价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内部动力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与应用,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大胆地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寓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就能做到让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