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智慧课堂” 推进以读促写

2018-05-25 12:19韩炳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以读促写智慧课堂

【关键词】以读促写;产出导向法;智慧课堂

【中圖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9-0007-05

阅读是输入的核心,写作是输出的重要手段,“读写结合”是输入与输出的重要结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有效载体和路径。只有当英语教学充分重视输出的重要作用,将输入与产出有机结合、无缝对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输入的兴趣和提高产出能力。

批改网(www.pigai.org)设计的“智慧课堂”模块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英语作文课堂教学的规模化、个性化、智能化。“智慧课堂”由“同写、共评、分学”三大模块组成,通过教学决策的数据化、评价反馈的即时化、交流互动的立体化、教学生成的动态化、资源推送的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文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一单元Reading Teach a man to fish为例,介绍如何借助批改网的“智慧课堂”,实施“以读促写”策略。

一、任务驱动,激发动机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文秋芳以Swain的“输出假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大学外语教学的理论体系——“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1]。POA主张的教学流程涵盖“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核心环节。笔者一直倡导并实践的“以读促写”的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与之高度一致。

“驱动(motivating)”是“产出导向法”的第一环节。教师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和“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

本阅读文本的主题是在应对发展中国家遭遇的饥饿、贫困、疾病等问题时,应该“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语篇呈现了“problem-solution-evaluation(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体裁特征。因此,笔者以发生在2012年4月扬州的一则题为《垃圾填埋场遭堵门 全城垃圾积压两天》的新闻报道导入。报道称扬州杨庙垃圾填埋场与当地村民发生纠纷,导致市区运送垃圾车辆无法驶入,造成城市垃圾桶内的垃圾爆满。这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新闻事件,有图有真相,瞬间就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和体验语言的兴趣。为学生设计的读后写作任务是:作为城市的未来管理者,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城市垃圾问题?以“How to deal with urban waste?”为题,写一篇150词左右的短文。

在实施“以读促写”的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一定要选择学生熟悉的诸如“与自我、与自然、与社会”这样既有意义又贴近生活经验的主题,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写作任务,以任务驱动阅读,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

二、强化输入,促进内化

“产出导向法”的第二环节是“促成(enabling)”,即教师提供必要的输入材料,通过设计“促成性”小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对听和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内容、语篇结构等信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做中学”,在语言使用中提升对新学语言的注意和“参与度”,促进语言形式、功能与意义的联结。[2]

学习语篇知识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语篇知识在英语理解与表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读语篇就是读者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做深入的解读。针对本课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师紧紧围绕“Give a man a fish or teach a man to fish”这个主题展开探究,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1. 围绕主题,创设情境。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模态语篇形式,激活学生对发展中国家所面临问题的主题知识,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启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明确学习任务,为探究主题意义做好准备。

2. 整体感知,梳理细节。

进入阅读环节,教师首先设计了一张表格,帮助学生通过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从Problems, Solutions,Effects/Results等方面获取语篇大意,梳理语篇细节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获取和梳理信息的过程中,融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运用和学习策略发展,为深入理解文化内涵、发展多元思维奠定基础。

3. 整合信息,精析语篇。

基于语篇的阅读,就是一定要帮助学生理解:语篇是如何构成的,是如何表达意义的以及是如何使用知识的。学生进行细节阅读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问题: Whats the function of Paragraph 4? 引导学生重读课文第四段,并领悟此段在语篇中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求学生理解: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a man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并对在第二环节梳理出来的5种解决办法进行分类,即1、2属于short-term solutions to long-term problems而3、4、5则属于permanent solutions to long-term problems。此时,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分段与段落大意的提炼就水到渠成了(见表1)。

紧接着提问学生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the short-term solutions in part one?引导学生分析并发现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技巧——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即“对比手法(comparison/contrast)”,这样前后平衡的语篇布局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最后,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语篇各要素之间,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因为,分析语言结构和语言形式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评价作者的态度和语篇的深层内涵。针对文本特点,教师通过设问让学生从语篇的体裁层面对第五至七这3段进行解析。第五段,让学生回答Why does a developing country need to improve its infrastructure?和What effect will this solution have on the country?两个问题就能够分析出作者采用了cause-effect pattern;第六段则由Whats the second solution the author proposes?和What examples does the author give to support his argument?两个问题得出本段采用了general-specific pattern;至于第七段,只有两个句子组成,引导学生关注逻辑关联语this is why,本段两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

通过对语篇结构、语言形式以及修辞手法等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反思和总结英语语言的特点,扩展语言知识,评价语篇内容,分析作者意图,探究主题意涵,实现深度学习,为语言输出奠定基础。

4. 推导结论,评估思辨。

在以上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设问Why does the author use “Teach a man to fish” as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rather than “Give a man a fish”? 進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标题与文章正文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借鉴课文语言知识与语篇知识,尽量将观点与论据形成关联,给出合理的结论。通过一系列包括描述与阐述、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学生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语篇知识的内化,对新的知识结构的巩固,促进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以读促写,迁移创新

写是对读的提升,是思想的升华,更是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抓手。它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从立意、构思、成文到修改的过程都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或批判性思维。在“驱动”环节,笔者就设计了“How to deal with urban waste?”的写作任务,此时引导学生回到垃圾满城的生活情境,要求他们在思考和再现个人的生活经历或解决问题中尽可能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与创新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受限于课堂教学时间,笔者一般采用课上讨论、课后独立写作的方式。首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筛选整理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事物,增加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并激发写作欲望。在对话交流的同时,要求学生整理出思路图或把杂乱的内容提炼成符合段落发展规律的提纲,并讨论主题句的撰写。最后,本着“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3]的原则,教师增加“词汇聚焦”环节,对该话题涉及的常见核心语块进行整理归纳,例如,垃圾填埋场(landfill site)、垃圾处理(garbage/refuse/waste treatment)、垃圾分类(garbage classification/sorting)、垃圾焚烧发电(generating electricity through waste incineration)等常见主题词汇,避免写作中词不达意,教会学生提取阅读文本中的有效词块写作。课后学生在课堂讨论基础上,独立写作,为下课时的网络平台写作教学做好准备。

这样,通过设计“促成性”语言练习,如翻译、改写等,勉励学生用新学的语言形式“替代”习惯表达,巩固有用的语言形式;在“观点促成”“结构促成”环节中,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使用机会,引导学生反复运用新学语言形式,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频率,从“复制性”运用语言逐步过渡到灵活运用。[4]

四、个性评改,典型示范

“产出导向法”的第三环节是“评价(assessing)”,即学生完成基本的产出任务或类似的新任务,教师做出即时评价和补救性教学。批改网的“智慧课堂”是很好的辅助工具。

使用“智慧课堂”进行写作教学要有基本的硬件要求(人手一台联网的电脑)和软件要求(安装谷歌浏览器或者火狐浏览器),师生登录批改网账号,点击“课堂模式”。

1. 同写提交,个性评改。

批改网的“智慧课堂”包括“同写、共评、分学”三个模块。“同写”就是学生同步写作、同步修改、网络提供同步分析、同步展示,教师可以监控全班写作进展。考虑到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教师在此环节要求学生用10~15分钟时间同步输入课前写好的作文初稿,并根据即时获得的分数和修改建议,同步修改。

基于云计算的批改网英语作文自动批改在线服务,通过计算学生作文和标准语料库之间的距离,从词汇、句子、篇章结构、内容相关等四大维度,即时生成学生作文的总体得分和语言及内容分析结果。其反馈基于“推荐用法,鼓励为主;错误用法,建议为主;中式英语,警告为主;正确用法,提示为主”的理念,有效增加语言教学的互动性,提升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批改软件对学生提交作文提供按句点评功能,指出句中存在的拼写、语法、词汇、搭配等类别错误,并给出修改建议,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正确答案。“提示反馈对语用习得的效果显著优于重铸,提示反馈能引导学习者更有意识地对语用失误进行输出修正。”[5]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给出的学习提示借助语料库进行验证,在标准语料库中了解母语用户的常用搭配,得到规范化语言表达的指导,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探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Pinker(1991)认为,反馈需要有连贯性,因为错误的改正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够成功的,需要有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反馈要有持续性。[6]在同写环节,学生根据批改网的点评进行一次甚至多次修改,使学生在不断地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写作中的错误,不断改正、完善,达到自我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而不是结束后)发现并纠正写作错误,增强了作文纠错的及时性。此环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提交的数据,寻找典型习作,为下一步“共评”做好准备。

2. 共评典例,同伴互评。

智慧课堂的“共评”就是针对典型案例进行打分、划词和润色,即每个学生对同一作文评价打分,对词块、搭配加以关注,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润色。本环节用时至少20分钟。

批改网自动评阅系统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优势主要集中在词汇和语法层面,涉及语篇衔接与连贯问题的处理比较困难,这也是在线写作平台的共性问题。由于语篇衔接与连贯问题更多涉及的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这些关系复杂多变,难以细化为程序化的标准。另一方面,与衔接有具体的语法和词汇外在表现不同,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的连接,是无形的语义连接,难以具化为固定的参数和规则。所以,人工智能眼下只能够充当辅助工具,人工批改不可或缺。

一般情况下,经过“同写”阶段的自我修改,学生在词汇、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多。此时,学生作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语义不连贯,缺乏条理性”。因此,在“共评”阶段,教师应该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语篇衔接与连贯、深层次的句法和词汇结构等问题上,帮助学生提升作文语篇的连贯性和表达的地道性。

现实中,教师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进行批改和点评,这就要充分发挥“同伴互评”的作用。“共评典例”就是给学生示范各种评阅方法,让学生学会同伴互评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语篇中的立论句、段落主题、语篇标志语的使用,高级词汇、复杂句式结构的使用等。在开放“同伴互评”之前,分享一篇范文十分必要。(版面所限,略)

然后,组织“同伴互评”活动。在互评过程中,要求发现同伴作文中的闪光点并把表达欠妥或错误的地方标识出来。一篇作文经过多人评阅,众多评阅者根据自己的关注重点对同一篇作文进行评阅,就会形成对这篇作文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的较为完整和全面的批阅。学生在批判地接受反馈意见的同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作文的最终修改稿。

“同伴互评”这种评价与反馈机制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读者意识、降低写作焦虑,提高监控、评价和调整等元认知技能,事实上,同伴互评也是解决大班额写作教学中评价反馈的最好的方法之一。[7]

五、借助语料,补偿分学

“智慧课堂”的第三模块是“分学”,通过对不同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智慧课堂”分析不同学习者个体差异与学习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提供个性化的补偿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帮助。这种补偿性学习的做法也是“产出导向法”所倡导的。例如,本课学生写作中way与solution的搭配错误较多,批改网就会推送这两个词的一组例句,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例句掌握相关用法。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将语料库工具从作文教学扩大到日常词汇教学。运用语料库的手段来学习语言有助于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为中心的知识性传授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8]

基于批改网“智慧课堂”的写作实践,充分体现了“分布式认知”的观点,即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9],在学习者英语写作学习生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不单纯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递或学习者个体与物质环境互动中的个人认知建构,而是个体与媒介、社会、文化多维互动、共享的过程。[10]人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式活动,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并建构、更新个体认知结构,是信息环境下的语言学习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结语

批改网辅助下的中学英语“读写教学”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11],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了“以读促写”的教学目标。学生基于已有知识,依托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整合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提升思维品质,增强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04).

[2]NUNAN 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3]王初明. 内容要创造 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 外语界,2014 (02).

[4]张文娟.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02).

[5]魏冉.纠错反馈和明示教学对英语学习者语用习得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5(01).

[6]PINKER S. Learnability and Cognition[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91.

[7]韩炳华. 强化互动过程 实现读写结合[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5(04).

[8]何安平. 语料库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心理学动态,2002(10).

[10]張锦辉,霍云贞. 基于分布式认知论的英语写作移动学习生成模式研究——基于句酷批改网的个案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7 (01).

[1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以读促写智慧课堂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优化阅读教学训练,有效提升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