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学科本质的教学评价改进

2018-05-14 15:39杨从立刘欣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价

杨从立 刘欣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改进课堂评价可以促进课堂教学,实现师生的同生共长。以追求学科本质为指向,需要在学情分析、教学情境创设和升华、课程的延伸等方面进行观念更新。实践证明,课堂评价方式和内容改进对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学科本质;教学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科能力提升系列项目”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追求学科本质方面做出了很有成效的探索。笔者有幸分别以学科指导者、做课教师的身份参与其中,以“让‘故宫活起来——文化创新的途径”为题进行教学改进,深刻感受到了教学评价的理念转变带来的学科能力显著提升。我们结合自身参与学科改进工作的经历,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价的改进及其实现进行梳理,以期为各位同行改进教学评价的探索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从具体真实学情的分析落实教学评价改进

【案例分享】

初备教案学情分析:

情感现状分析:学生喜爱故宫,但对故宫所彰显的文化既熟悉又陌生;对如何使“故宫”活起来感兴趣,但对当下故宫推动文化创新的做法缺乏持续关注和全面了解。

能力水平分析:學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发现故宫中的科技文化元素,具有继续探究科技文化元素内涵的能力,且对探究项目表现出兴趣和热情。

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对于故宫文化创新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多途径实现故宫文化创新还需进一步梳理和深化。

表面上看起来,以上学情分析对于学生已有的情感现状、能力水平和知识基础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都比较清楚。但仔细查看可以发现,这样的学情分析针对性不强,对于学生情况的把握不具体,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正讲教案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能够以文化创新途径为主题,构建较为准确、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学生喜爱故宫,对如何使“故宫”活起来非常感兴趣。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故宫中传统和外来文化元素并探究其内涵,进行文创设计和创意生成。但是,学生设计出现了形神脱离的问题,说明他们对于具体应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文化创新较为模糊。另外,还需进一步通过实践及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对故宫所彰显的中华文化的热情、自信和自觉。

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程,帮助学生深化对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认识,培育科学精神和文化认同等核心素养。

调整后的学情分析针对性更强,内容更具体真实,不仅把学生课前活动情况融了进去,而且分析了学生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问题,并预设了问题解决的方式和效果,为课堂教学评价指明了方向和具体内容。

充分了解学情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基于真实的学情分析。对每一课时的学情分析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和能力现状、知识储备等角度做具体细致分析,依据这样的学情制定的教学目标才更具有实际意义。追求学科本质的学情分析,就更需要对学生“原来在哪里”有更为准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为将学生“引向何处”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在做真实的学情分析时,应该注意结合所学内容,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调研学生平时生活中对有关问题和现象的真实认识和想法,以及对有关问题的活动介入状况等。同时,结合所学内容及平时学习表现,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研,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掌握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状。最后,依据所学内容及课上准备组织的学习活动,结合学生作业表现及解决已有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状况,以利于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二、从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落实教学评价改进

【案例分享】

初备的第二环节是从故宫放眼北京,思考怎样通过文化创新使北京的文化遗产都活起来。对此,专家提出指导意见,这样的设计更多的是从知识运用的角度出发,有些脱离学生在故宫的社会实践。

在试讲时,做课教师更改为在展示和点评故宫文化创新成果之后,由学生自己总结错误倾向和根本途径。专家点评:虽然能够立足于故宫的社会实践,但是知识性倾向依然过强,需要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在故宫中的实践及所得所思所悟出发。

在正讲时,做课教师修改为评选“我最喜欢的设计”环节,由各个小组评选出最喜欢的文创设计,以此实现教学设计中心点的转化,由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到评价学生的文创设计作品。

正讲版的教学设计如下:

【环节一:评选我最喜欢的设计】

学生投票:每个小组有两票,请在选票上写明选择的小组名字,贴在喜欢的作品的海报上。

【环节二:获奖感言】

获奖小组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你觉得你们组获此殊荣的秘诀是什么?通过这次活动,你觉得真正到故宫参观与通过网络了解故宫有什么区别?

教师板书:社会实践。

不难看出,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参与文化创新的乐趣,体悟到实践对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学生评选作品也符合活动型课程的一般设计流程。在上课时,学生体验氛围热烈,兴趣也很高涨。

要落实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要求,需要师生审时度势地共同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此部分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关注如下几点:(1)情境导入时激发学生兴趣。生活中处处都有精彩的教学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平时就要多关注社会生活,多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多参与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2)情境设置时要营造体验氛围。思想政治学科在感知生活的基础上提倡探究生活,引领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用心感悟、用心体验,获取知识、提升能力。(3)情境交流时发挥群体优势开启学生思维。实践具有社会性,生活经验的获得也经常是对群体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发挥群体的力量、合作的魅力,弥补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引导学生在群体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三、从教学活动情境的升华落实教学评价改进

【案例分享】

在说课版中,教师预设的是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春晚国宝回家”两个视频来启发学生思考“活起来”的还有什么、是什么原因让大家为国宝而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但是,由于课时限制,不允许播放两段视频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

在试讲版中,专家指导教师选择“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视频,同样还是启发学生思考“活起来”的除了故宫中的文化还有什么,以及到底是谁让故宫“活了起来”。但是,这样的设计跟故宫的社会实践并不是直接的联系,而且更多的是一种自外而内的引导。

在正讲版中,专家指导将此环节修改为采访环节,让学生反思在故宫社会实践之后对故宫认识和情感的变化,思考我们还可以怎样做使故宫更好地“活起来”。这样既能够很好地承接上一环节的“评选和感言”,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通过反思故宫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内而外地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从内心生发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并提高参与意识。

正讲版的教学设计如下:

【环节三:课堂采访】

教师采访未获奖的三个小组:

问题1:通过这次活动,你对故宫的认识或者情感上有变化吗?

问题2:让“故宫”活起来,你觉得你们组还能做些什么?

问题3:你们组计划下一步怎样修改自己的文创作品?

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课堂,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善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课堂散发出生活的气息,运用生活这把“尺子”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对教学过程的推进来说,情境的升华是“点睛之笔”。这一部分应该更为明确地将学生参与和学生感受结合起来,让学生实现从“源于生活”到“追问生活”的深入思考,再通过反思和探究,实现“高于生活”的价值追求。这个环节中学生思考所及的高度,正是一节课将学生“引向何处”的关键所在,是体现学科本质追求的重要落点。情境升华时,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现实生活实践。情境升华是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实现学习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学习目的在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用知识、能力和素养指导实践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实践中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從活动型课程的延伸落实教学评价改进

【案例分享】

相对于说课版,在试讲和正讲版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增设了把设计方案提交给故宫的环节,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让“故宫”活起来的具体行动中去,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感受到参与的重要意义。两个版本所不同的是,正讲版将“给故宫的一封信”的形式改为现代通信方式“发送邮件至故宫官网或提交方案至故宫微信平台”,与书信相比,此方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运用现代科技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正讲版的教学设计如下:

【环节四:网络投稿】

学生活动:依据改进意见,修改本组的设计和创意解说词。

教师总结: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故宫所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更多的人心中活起来,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北京市社会实践挑战赛等活动,指导学生将本组的创意设计制作成实际作品,在比赛中享受文化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故宫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由衷热爱。

活动型课程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因此活动型课程还要回归到实践当中去,将一堂课的结束转化为学生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的开始。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实践中去,以及参与各项实践大赛,不仅实现对实践活动成果的落实,也为学生打开持续关注和深入了解生活的一扇窗户,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改进要注意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的变化,真正发挥课堂评价对教学行为的诊断、引导、激励和调节作用,这正是追求学科本质所要求的方向。

猜你喜欢
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评价
试论依托中学生物课程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整体认知”思维与高三历史复习
变式训练,助力学生能力培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