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荣艳
摘 要:在高中的教学过程中,生活与哲学被认为是教学过程中最难的教学任务,主要的原因在于生活与哲学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经常选择贴近生活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重点知识重点掌握,让学生高效的学习哲学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新课程理念;高中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纳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焕发朝气,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极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信心。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哲学观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结合是现在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高中哲学的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教学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授课,为学生创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学生讲课。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充分的挖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从而感悟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让学生针对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实践,让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本领,做到知行合一。
教师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的情境,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更加形象、生动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恰恰符合高中生的学习思维。针对学生的这个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想象力,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情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日常生活思辨标语以及口号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来在走向社会的时候有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汲取生活中最常见的标语或者是口号来拓展教学。在日常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标语或者是口号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所以教师利用标语口号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教师可以引进日常生活中的标语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标语理解哲学的思维。从最简单的话语中悟出哲学的道理。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是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析,不一定人的胆量和产量就成正比,有的时候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通过分析理解此句话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再比如“态度决定一切”,有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真确实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并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有的时候还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一些宣传的口号并不一定都适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当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所有的口号都能够作为教学的资源,教师必须有选择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口号中蕴藏的哲学道理。
三、善用广告语言灵活思考哲学道理
广告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传播最为广泛的一类语言,同时又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类语言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广告语言,中学生非常的熟悉,让广告作为书本知识学习的素材,往往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着独特的效果。教师在进行广告语言的筛选过程中,可以不必要在于广告对于某一类商品的介绍和评价,主要注重的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广告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的广告,双11的优惠广告:一位女士在鞋店试穿鞋子,问另外一位同伴好不好看?同伴给出的答案却是过几天会更好看,主要的原因在于过几天淘宝会打折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广告,告诉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可以过几天选择物美价廉的鞋子,而不要拘泥于现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慎重的选择生活中的广告,只有具有教育价值的广告才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教学的效果。
四、巧妙吸取哲理故事体悟哲学生活
哲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主要来源于对于生活的思考,教师在生活中选取哲理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哲学知识,大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矛盾的相关问题去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公园中的玫瑰作为教学的案例,玫瑰在我们的眼中象征着爱情,是每一位恋爱中的女孩子都期望得到的礼物。但是,玫瑰的身上却带有刺,一不小心就会受伤。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進行讲解,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关键在于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教师也可以告诉学生在同学的相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要懂得欣赏别人的有点,改正自己的缺点。
哲学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但是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往往与生活是隔绝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讲授哲学知识。需要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采取广泛的提炼,获取趣味生活教学的案例,用理论知识指引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哲学与生活真正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谷保庆.追寻诗意哲学 提升核心素养——关于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单元导语图文的教学建议[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3):96-98.
[2]方兰.浅谈社会热点在高中政治课堂导入中的妙用——以《生活与哲学》为例[J].现代交际,2017(08):159.
[3]贾倩.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课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4):109-110.
[4]卢邦柱.高中生活与哲学原理课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0(0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