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与方法,全面提升现代职教课程实施水平

2018-05-10 08:38董传民
新一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教育信息化

董传民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各行业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特征,在教育领域引起了教学技术、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形成了“线上、线下,职场化”为核心特征的现代职教课程模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信息化;职业教育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顺应信息化教学改革趋势,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完成职场化课程改革后,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对MOOC与SPOC、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融合职业教育“行动导向课程”特点,创新形成以“线上、线下,职场化”为核心特征、具有高职特色的现代职教课程模式。自2014年3月至今,共开发实施510门现代职教课程,使万余名在校生受益,学生登录课程学习达1175万人课次,单日学生进入课程学习最大数量达44601人课次。该模式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产生较大影响。现针对实施课程实施层面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现代职教课程实施的基本理论支撑与基本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现代职教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

自2006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以来,职业院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中教、做中学”为主要特征的行动导向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项目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职场化课程得到广泛发展与应用。但由于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学生的知识获取环节仍要占用一定的课时,致使该模式的发展在实施层面受制,另学生成绩的差异,也使得因材施教难以推广。

近年来,以MOOC、微课为代表的在线课程得到发展,而基于在线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也日趋成熟,相关实践案例也在基础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中得到实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覆盖面也日渐增大。将职业院校行动导向课程与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实现“线下、线下,职场化”为特征的职业院校课程模式,从理论层面得到支撑。

(二)“线上、线下,职场化”现代职教课程模式解读

现代职教课程模式将在线教育、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以及行动导向为内核的职场化课程有机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综合能力。

线上:借鉴在线课程理念,教师提前录制教学微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学生课前登录教学平台观看视频,在线测试、讨论或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线下:以行动导向课程理念为指导,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开展分组讨论、项目实战、任务学习、展示交流、作业及评价等活动,教师主要负责解疑答惑、组织活动;

对学生的考核也分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线上以学生在线测试、作业、学习等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线下对学生课堂实战任务、项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采取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职场化: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征,“职场化”特色贯穿始终,融入线上与线下各环节。线上资源的职场化特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选取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求等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线下,借助公司、车间、实训室等职场化环境,根据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设计课堂任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引导学生或独立或小组完成任务、项目或作业,并依据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施评价。按产品或商品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实战作业,并以开放性、实战性、项目化检验与评价职场化课业水平。

二、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态的现代职教课程课堂实施模式

多数老师认同现代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理念,并致力实践以翻转课堂为特征的混合教学模式。授课环节基本遵循:

——检测线上学习情况(3至15分钟成绩、在线测试存在的问题,体现了将知识点学习置于课前在线学习的理念,也是调度学生在线学习的最好方式);

——提问或引领性讲解(10至30分钟,体现了精讲多练的理念);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包括做作业、合作完成情景剧、写作任务、项目完善等,体现了知识内化与知识应用);

——学习结果展示并点评+过程考核(体现了学习结果的可视化与形成性评价);

——布置课外作业、下次课学习任务。

从上面形成了一个完整闭环。

三、课堂主要教学形態与多样化教学策略应用

(一)课堂主要教学形态分析

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创新了课堂不同的混合式教学形态,使课堂学生参与度更高、学生积极性更高,更为重要的是推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职场化教学改革,使以教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小组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混合式教学多元化课堂形态

——项目实战式课堂:学生课前完成在线学习后,课堂上主要任务是通过做项目来完成对知识应用的转变。如建筑装饰专业课堂上让学生完成某一个室内设计的项目作业,再如服装商品企划课程等,以项目来引领整个面对面课堂,职场化教学理念深度融入。

——任务导向式课堂:通过教师创设一个工作任务,来驱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由于学生在线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使课堂上任务的完成率大大提高;同时通过任务导向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此形态在多门课程实施中均有体现。

——探究研讨式课堂。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创设工作任务,课堂上重点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以此形成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类似于苏格拉底的助产婆术提问法,关键问题研讨明白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深化了,同时对知识应用也就能驾轻就熟。

——作业驱动式课堂。类似于应用文写作课程、数学课程,面对面课堂的主要形态就是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问题可以问老师,或是问学得较好的同学;此形态翻转课堂的思路最为明显。

——参与体验式课堂。类似于思政课程、心理学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在于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心理上成熟。故课堂更多是一些参与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味、去思考、去发现、去收获。

——案例应用式课堂。跳出本科院校重在剖析案例的局限性,上升到应用案例解决问题的课堂实战。类似于经管系管理方面的文科课程,在线课程可以是案例的解剖与分析,而课堂上更多是基于分析与理解,应用案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即案例双轨制,一个用于分析,一个用于学生实战练习。

——仿真实训式课堂。类似于数控技术、化工应用技术等专业课程,仿真操作的方法学生通过视频来提前学习,上课时学生则直接进入仿真模拟环节。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便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有效指导。

——知识传授为主型课堂。类似于有些专业的新知识拓展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类课堂则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但课堂重点可以是提问式的,通过同学回答来深化大家对知识点的理解。

上述诸多形态分析不难发现,其面对面课堂的核心点依然是“行动导向”“学生主体”等关键词,行动导向、职场育人的职业教育根本理念与方法没有变。

(二)课堂多样化教学策略与方法应用

要使课堂生动,并调动学生的深度参与,要综合运用一些教学策略与方法。使得课堂上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更加丰富多采。

——提问法:更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并起到对关键知识点的强调与梳理作用;

——一分钟纸上陈述法:用非常短的时间调度并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来源;

——头脑风暴法: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培养学生多元思维方式的养成,养成多维度思考,多种方案解决问题,文科专业课堂应用最广;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在安排同学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要给观摩者类似于找问题或是进行评价的任务;

——成对交流分享:调度学生深度参与的最好方法之一,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实现学生对重点问题的梳理能力与关键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问题解决法: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合作讨论解决,然后系统整体呈现,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模与分析法:通过共同观察分析、建立模型、学生实践、教师反馈的模式,促进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发现课堂形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要体现在:课堂翻得动了——学生为主体活动,重在知识内化拓展与应用。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时间,調研反馈表明,该模式提高了学习效果,学生课堂表现更为活跃,参与度高,学习成果更加扎实,学生学习的物化成果数量与水平大幅提高,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均较高,对现代职教课程评教分数达94.5分,高于普通课程。问卷调查显示,近80%同学认同并逐渐适应“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能力与主动性大大提升,即使是在寒假期间,每天都会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进行课程的后续深度学习。甚至有不少同学会到中国大学MOOC网、中华财会网、腾讯课程网上进行在线学习。

教师积极探究课堂形态的变化与教学策略的综合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所凝练,从而使现代职教课程的特色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韩锡斌.高等教育借助在线发展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美国在线教育十一年系列报告的综合分析及启示[D].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4),2/4.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职业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