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婷
[摘 要]在语文课堂上,无法预料到的各种情况都是课堂教学的原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不同声音、纠正学生的偏激理解、珍视学生的求异体验,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打通通道、架设桥梁,发挥这些动态资源的价值,演绎高效精彩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儿童视角;生成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34-0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对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以学生为本,及时抓住生成性资源,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运行,使学生从浅顯、狭窄的阅读上升到探究性和反思性阅读的层面,帮助他们细细品味句子,感悟文章感情。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乐于阅读、学会阅读。
一、倾听不同声音,搭建阅读平台
要想让语文课堂的质量得到提高,就要丰富它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即使是按照课文的总体思路,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研究课文的内涵,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教师要给他们设计一些稍难的问题,诱发他们积极思考,并适时地激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展学生的知识,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时,一位教师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在学生对波涛汹涌的黄河和轻薄的羊皮筏子有了一定的感受后,提出如下问题:“面对如此的惊涛骇浪,你们敢不敢坐这羊皮筏子过河呢?”学生赶忙摇起了脑袋。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原因。学生很聪明,都在课文里找出一些句子来说明自己的原因。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表扬,然后就用好奇的口吻问道:“难道没有同学敢坐这个过河吗?”果然,有一个学生大声地回答道:“我敢!”听了他坚定的回答,教师先让这个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黄河惊涛骇浪的部分;又在屏幕上播放了羊皮筏子过黄河的视频。在读过课文和看过视频之后,学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让他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就把教学的焦点引到了黄河主人的身上。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没有因为大部分学生统一的答案而放弃引导,而是灵活地进行启发,使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主动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使阅读教学效率更高。
二、纠正偏激理解,打通阅读通道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很多预先没有考虑到的情况发生。即使是在课前都经过精心地准备,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认知体系和学习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把课堂上的突发情况灵活地转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理解课文。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有的学生在感悟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时,就对“爱战士”产生了疑惑:“课文里面描写了彭德怀将军对战士们‘怒吼‘发火‘不耐烦的态度,是真的爱战士吗?”这个问题一下激发起其他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就带着学生仔细地分析:“彭将军为什么会这么凶呢?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发生呢?请大家在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词语并勾画出来。然后,请思考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在文中仔细地进行体会,了解了彭将军这样态度的具体理由,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战士们的关爱。
对学生的疑惑,教师让他们自己在文中去体会,在心灵上和作者进行交流,从而理解了文本。
三、珍视求异体验,架设阅读桥梁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具有明确的价值观,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然而,一些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却没有什么联系,让学生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教学时抓住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让他们既能理解别人的想法,也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和补充。
例如,苏教版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描写了在祖国深受摧残的时候肖邦反而要离开自己的祖国,学生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因此,教学时教师就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国家处于危难之中,本就需要像肖邦这样的爱国人士为国家奉献自己,加入反抗侵略的战争中。但他却选择逃避,选择离开自己的祖国,让人难以理解。”……学生紧扣课文里的重点词句,进行了体会和阐述。
由于学生的认识、思维和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这就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想法进行整合,让他们开展讨论,在充分了解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想法,提高自己的认识。
总之,课堂上无法预料到的各种情况都是课堂教学的原始资源。教师要灵活处理和运用这些动态资源,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效的教学。
(责编 韦 雄)endprint